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4-07-01

瀏覽數 29,900+

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本文出自 2004 / 7月號雜誌 第217期遠見雜誌

城市經濟」網絡逐漸主宰世界。全球城市是世界體系裡的重要節點,紐約、巴黎、倫敦、東京在各大洲裡位居核心。當上海從沈睡中甦醒,企圖要奪回比往日更多的光彩時,台灣哪個城市能在地球儀上成為值得標示的一點?

當香港因迪士尼樂園將成為新家庭度假勝地,西班牙的畢爾包因古根漢美術館重生,印度的班加洛因軟體工業脫離貧窮而躍上世界舞台,台灣的縣市長在全球化的效應中,看到了哪些新機會和新威脅?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唐代彪指出,地方首長應「全球思考,在地行動」,讓地方能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發揮在地潛力,解決經濟困局,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

一個城市或縣市的命運不只繫於一人,但縣市長卻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為瞭解縣市長對地方經營策略和全球城市競爭的看法,《遠見》雜誌在5月份針對全國二十五位縣市長進行「施政理念大調查」。(頁180表一)

此2004年的最新調查和1996年《遠見》雜誌曾做過的調查相較,在縣市發展定位上,歷經八年人事滄桑後,只有新竹市和宜蘭縣的發展定位維持不變,其他縣市或多或少經過調整,有些甚至方向盤轉了個大彎,走向截然不同。

例如首善之都台北市,在陳水扁市長時代定位為亞太金融中心、製造和媒體中心,但隨著中央政府的亞太營運中心政策無疾而終,加上馬英九個人對文化的重視,台北市改以全球華人佛羅倫斯為新目標,連推廣中文都被馬英九視為份內的工作。

隨著國際趨勢和台灣發展的變化,政大公共行政系主任江明修認為,八年來,台灣各縣市的定位調整大體上有進步。例如台北市的定位經過沈澱後,可行性較高;基隆市由小香港,改為北台灣的國際港都,相對更實際。

觀光成為熱門新定位

近年來台灣最流行的地方新定位首推觀光。1996年只有台東縣和屏東縣明列觀光為發展方向,花蓮縣在眾多目標中列出一項亞太休閒中心,到2004年,有十三個縣市視觀光為發展策略之一。另外有十四個縣市以科技為努力方向,有七個縣市既要科技也要觀光。

觀光產業是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產業。前台灣觀光協會會長嚴長壽也指出,這幾年在地方推廣觀光很成功的縣市長,如陳定南、游錫? 、蘇嘉全等,後來都高升到中央,也難怪縣市長愈來愈重視觀光發展。

地方的定位應考量國際分工體系,中山大學都會發展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主任郭瑞坤指出,國內縣市長普遍沒找到自己最適合發展的方向。例如許多縣市搶著開發生技園區,卻沒有考慮到既有產業和人才是否足夠支撐?

有些縣市可以有更大的企圖心。江明修指出,想做海洋首都的高雄市,可找出本身的地理優勢,透過國際聯合開發,發展為南中國海的首都,或從政府的南向政策中得到新定位。

「台灣的城市發展要有意識,也要有策略,找到方向比行銷包裝重要得多,」江明修說。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在城市競爭加劇的時代裡,郭瑞坤認為,地方首長有必要給自己一個競爭對手,或是將國際上發展成功的城市列為標竿對象,才能不斷學習和進步。

在此次調查縣市長自認有哪些本島競爭對手時,桃園和高雄縣可說是危機意識最高的縣市,各列出三個競爭縣市。一半以上的縣市只跟自己,不跟別人競爭。北部的藍營縣市,桃園縣和新竹市都以台北市為競爭對手,維持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離島縣市自成競爭圈,金門和連江縣都以澎湖縣為對手。

上海被視為頭號勁敵

以國際觀點來評估,有九位縣市長心中有對手,上海是最多首長的頭號勁敵,北中南三大都會城市都以上海為競爭對象。其次是新加坡和香港(頁181表二)。其他競爭城市以大陸城市出現的頻率最高,如廈門、深圳等。

被台灣縣市長視為典範城市的榜首是「花園城市」新加坡,得到八票最高。(頁181表三)。新竹縣長鄭永金認為,新加坡的族群融合、商業繁榮、政治清明、政府高效率和舒適的生活空間,讓下一代發展有前途等,在在都值得學習。彰化縣長翁金珠也在參觀新加坡的農業技術園區時,獲得農業縣轉型的靈感。

也有縣市長認為台灣已出現他們心中的典範城市。彰化縣想效法宜蘭縣,成為永續發展的觀光大縣;濱海的雲林縣想成為高雄市,營造美麗的海洋城市;身處大都會旁的高雄縣則想師法台北縣,發展具自我主體性的工商大縣。

在政黨惡鬥的政治氛圍中,問及縣市長是否願意打破政治界限,和非同黨的縣市長策略聯盟或合作,二十五位縣市長中有二十二位表示非常願意,有三位表達只願有條件地合作。

跨縣市合作方興未艾

高雄市長謝長廷認為南部縣市的合作已經相當成功。南部七縣市首長雖不全屬同一政黨,但合辦首長論壇達三次;高高屏三縣市首長會報也辦過十五次,對區域生活品質、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都有顯著成效。

一項更大的跨縣市合作案正在醞釀——「藍色公路」飛翼船的觀光路線,結合台北縣、宜蘭、花蓮、基隆、澎湖和台南市等,未來可全島多港進出旅遊,各縣市也須攜手突破法令。

地方行銷現在已成為縣市長的重點工作,行銷第一優先的目的,有十三位首長認為是促銷觀光,有六位是為了吸引廠商投資。此外加強縣政宣導、提升地方整體形象和競爭力等,也是不少縣市長行銷的用意。

縣市長是為地方織夢的人,「走出特色,是他們要作的夢,」江明修說。當海南島向亞洲發聲,舉辦博鰲會議;漢城遍發英雄帖,舉辦世界經濟論壇;面對其他城市的追趕,國內的縣市長在台灣和國際的賽局中,都難以缺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