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退回七年前,東南亞金融風暴重創亞洲經濟,也將台灣鋼鐵業掃落谷底,不少叱吒風雲的鋼鐵大廠,如桂宏、安峰、彥武等,一夕間淪為見報率最高的請求紓困大戶。一直到2001年最慘時,國內二十四家上市鋼鐵公司有半數虧損。鋼鐵業大老郭炎土形容,「台灣幾乎80%的鋼鐵廠都進了加護病房」。
去年國際鋼價大舉翻揚,大陸的強勁需求讓市場供不應求,新聞不斷播送有人偷水溝蓋、鐵門、鐵窗的消息;原本奄奄一息的鋼鐵股個個變回一尾活龍,近半數的鋼鐵股今年第一季獲利均創歷史新高,成為股市的當紅炸子雞。
從生產過剩到供應不足,鋼鐵業經歷這波的考驗,有人倒下,有人更茁壯。存活下來的,幾乎都在這波鋼價競揚的大浪潮中賺到錢。只是好景不長,世界鋼鐵需求量最大的中國開始實施宏觀調控,箭頭直指鋼鐵業,3月中旬以降,中國鋼品價格便明顯回跌。如洗三溫暖的廠商,將再度面臨「溫氏效應」的考驗。
大陸鋼鐵需求造就這波榮景
多數的台灣鋼鐵業者這兩年得以翻身,主要拜中國之賜;但也有業者是憑著開創新經營模式和提升競爭力而大躍進。
中國大陸是全球鋼鐵產量最大國,也是鋼鐵需求最大國。2003年大陸鋼鐵產量兩億兩千五百萬噸,占全球比重逾20%;同年大陸鋼鐵需求量卻有兩億六千三百萬噸,占全球比重達30%。大陸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積極展開基礎建設,帶動全球原材料價格飆漲。
再加上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建設性鋼材需求大增,大陸四大鋼廠(寶鋼、武鋼、鞍鋼、首鋼)的產能不敷需求,必須仰賴進口,因此讓台灣廠商直接受惠。台灣是2003年大陸第二大鋼鐵進口國,從1999年至2003年,台灣出口至大陸的鋼鐵成長達一倍之多。
「上波鋼價大漲時,煤、鐵、廢鋼大家都搶著要,甚至連船都來不及運,」中鋼執行副總陳源成說。
倍利證券指出,鋼價去年第四季起漲,至今年第一季扁鋼胚上漲80%,熱軋鋼上漲64.5%,鋼筋上漲59.7%。大成鋼的不鏽鋼報價,從去年7月每噸1400美元,漲到今年4月2400美元,獲利自然攀升。
鋼鐵業也因此出現許多鹹魚翻生的故事。(頁130表一)燁輝就是一例。燁輝董事長林義守所帶領的義聯集團,在金融風暴時被列為紓困對象,集團債務一度高達600億元,為了求生存,林義守忍痛將旗下燁隆賣給中鋼,好一陣子上餐廳請客戶,連他最愛吃的「老鼠斑」魚都捨不得點。三年來,燁輝獲利成長四倍,一掃往昔陰霾。最近更砸下百億元收購中鋼股票,企圖坐上頭號對手,也是國內鋼鐵龍頭——中鋼的董事會,引起市場議論紛紛。
最後兩方在股東會前和平收場,中鋼同意給予林義守一席董事席位。年輕敢衝的義聯集團參與老成穩健的中鋼董事會,會激發出什麼火花,鋼鐵業都等著看。
1998年聚亨赴泰國投資建廠,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公司財務調度陷入困境,董事長黃文松每天一醒來,就有多家銀行代表等在辦公室要求檢討貸款額度。那時用每分錢都得斤斤計較。在這波鋼鐵景氣回升的帶動下,去年公司每股獲利1.23元,也在泰國順利掛牌上市,集團負債比率明顯下降。
鋼鐵業營運轉佳,股價自然也上揚,大股東和小股東都有人在股市上波鋼鐵熱潮中賺大錢。去年大成鋼董事長謝榮坤為了拯救高中同學的窗簾板事業,以四千兩百張大成鋼股票,併購同學的工廠,換股時,大成鋼股價只有10元左右,不到三個月,股價上漲到30多元,謝榮坤的同學短短的時間內就從破產邊緣變成億萬富翁,自己都難以置信。
不少鋼鐵業者在遭受嚴酷景氣考驗時,以自我砥礪的精神,改進管理制度,或進行研發,或創新經營模式,不僅讓公司屹立不搖,更能在景氣回春時,爆發更大的成長力。
今年第一季勇奪鋼鐵股股王的新光鋼,2003年的營收較2001年成長超過90%。員工人數僅一百二十人的新光鋼,平均每位員工年產值高達3000萬元,制勝的武器是低管銷費用的管理制度,和自行開發的全廠區控管模式。鋼鐵業的績優生中鋼公司去年費用率超過4%,但新光鋼去年管銷費用比例只在3%~3.5%間,今年預計可再下降到2.5%。
以全面e化管理系統,讓美國子公司轉虧為盈,進而成為母公司金雞母的大成鋼,在美國辛苦耕耘五年多,終於躍升為全美最大不鏽鋼通路商,乘勢再乘著不鏽鋼鋼價起飛,也讓公司獲利表現亮麗,今年以來業績屢創新高紀錄。
豐興鋼鐵在面臨景氣下滑時,同業競價搶單,公司卻反向操作,添購設備,改造製程,讓生產線可依接單狀況,靈活地做多功能調整,改造過程雖痛苦,但卻讓公司奠下更穩定的基礎。
就在鋼鐵業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之際,中國大陸為了經濟降溫祭出宏觀調控,很不容易才有好日子過的台灣鋼鐵業再度被捲入風暴。
4月26日大陸宏觀調控政策出爐後,直指鋼鐵、水泥等過熱產業,外資開始砍殺鋼鐵股,IISI(國際鋼鐵協會)(見表二)預估全球以及中國鋼材需求將回落,樂觀氣氛很快反轉,鋼鐵股的冬天似乎又要來了。
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陳源成認為,這次大陸的宏觀調控,是為了整頓鋼鐵業的結構,以及避免資源錯置,這是對的,否則未來大量供給將造成失衡,鋼鐵業又將陷入低潮。
短空長多的宏觀調控?
對於正籌備赴大陸設置一貫作業大鋼廠的台塑集團,這次的宏觀調控顯然來得不是時候。不過籌備小組顧問,前中鋼董事長郭炎土卻認為,大陸宏觀調控僅影響建築用鋼鐵,這部分占整體鋼鐵需求量不高,最主要的工業用鋼鐵, 大陸的需求缺口只會愈來愈大,新設一座大鋼廠可能都還不夠用。
國內鋼鐵業者西進的腳步從未停歇。燁聯將投資7.9億美元在廣州黃埔設立聯眾一貫作業不鏽鋼廠;燁輝轉投資的欣瑞企業落腳常熟蓋鍍鋅、烤漆廠;華新麗華則斥資10億美元在南京投資冷軋不鏽鋼廠。大多數的台灣鋼鐵業者在大陸都有投資,但龍頭中鋼公司卻受限於政策,始終未能成行,只能利用轉投資的中冠公司賺技術輸出的錢。
大成鋼多年前就買下大陸一座倒閉的國營鋼鐵廠,重新經營,如今已成為河北省模範企業。董事長謝榮坤說,本來計畫在大陸的投資設廠計畫,已經改變,「現在就等著那些倒閉的鋼鐵廠自動送上門,一次收購十家也不成問題」。
台灣鋼鐵業會不會「成也大陸,敗也大陸」?歷經上波景氣低迷的大考驗,這次大陸的宏觀調控會掀起多大的風暴還未知,但肯定的是,一場淘汰賽不可避免地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