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來,中華民國先後解除了戒嚴、報禁及黨禁,並推動其他政治改革。反對黨派的出現使台灣逐漸從「一黨獨大」走上一國兩黨或多黨的民主體制。我國民主化的努力已有了相當的進展。
在發展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國人亦十分注視軍方的動向;參謀總長郝柏村將軍在蔣經國總統於今年一月病逝後特別引人注意。原因之一即是他久任總長(並有「強人總長」之稱),在軍中聲望極高,並有廣泛的影響力。除今年五月接受「遠見」編輯訪問外,似從未接受其他中外媒體或學者之專訪,外界對之瞭解甚少。
「軍事強人」
因此,外界對郝柏村產生了高度的神祕感。海內外一些報刊甚至極端地醜化他,經常形容他為一強悍的、野心勃勃、尾大不掉的「軍事強人」。然而,甚多人士認為,郝氏近年加強了我國的軍事力量,並在武器及裝備現代化的努力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蔣經國總統生前強調決不允許軍人干政,海內外人士亦未找到郝氏干政的具體事例或反對民主化及政治改革的具體言論。李登輝先生就任總統職位後,郝柏村立即率領三軍向李登輝表示效忠;在今年一月推選國民黨代主席的爭議中,郝氏並未扮演任何角色。軍方的兩份報刊(「台灣日報」及「青年日報」)除言論比較保守,堅決反共及反對民進黨的群眾路線外,並無其他異常的言論。在國民黨十三全會中,軍方並未扮演突出的角色。
今年一月筆者與郝柏村作簡短談話時,郝氏表示,軍人決不干政,亦不討論政治。此一談話給予筆者深刻的印象。此後,筆者即希望有一與郝氏深入談話的機會,更進一步地瞭解郝氏的觀點,及對有關重大問題的看法。此一機會終於於八月三日來到:當日筆者在國防部與郝氏作了一個多小時的廣泛談話,在座的還有總政戰部副主任兼執行官楊亭雲上將。
軍隊國家化
在談話中,筆者首先提到行政院俞國華院長今年五月在立法院有關軍隊國家化的談話,郝柏村立即對此一概念作了具體的說明。他指出,中華民國已實施軍隊國家化,軍中已無政黨的活動;國軍係我國國防軍事力量,而非黨軍;國軍由中華民國總統率領並指揮,總統是三軍的最高統帥。
郝柏村強調,國軍的職責是保衛國家的安全;維持強大的軍力是保衛國家、防止中共武力犯台所必需,因中共一再表示,絕不排除對我國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在對筆者的談話中,郝柏村強調,他本人及其他軍事官員均是以個人身分參加國民黨中委會及中常會;中常會及中委會從不討論軍事問題。
軍人入黨是根據個人的願望,並只能以個人的身分入黨;軍官升遷與黨籍無關,完全根據個人的能力、資歷、經歷、成就及貢獻而定;軍中的人事已完全制度化。與美國及其他西方民主國家相似,我國軍人可以入黨,享有憲法所賦予的選舉及其他政治權力,但黨不能在軍中活動。
軍中的政治教育是從國家民族的立場看眼,而非從黨的立場或觀點來實施;軍中教育是以三民主義教育為主,而三民主義是我國立國的思想基礎。
軍令與軍政
在談到他與國防部長的職權之畫分時,郝柏村指出,根據我國現行的憲政體制,軍令由擔任三軍最高統帥的總統管轄,而軍政則是行政最高首長行政院長的職權,故國防部長向行政院長報告,而參謀總長則是總統的最高幕僚長,向總統報告。
他特別舉了一些例子:戰略與軍中的人事(如升遷等)由總長管轄,國防預算則是部長的職權之一部分;最近甚受矚目的軍法局則是國防部長下的一個單位。
然而,在許多問題上,需要部長與總長協調。國防預算即是一例,需要郝氏與國防部長鄭為元協商。部長因掌管軍政,向行政院長報告,故需出席立法院報告並回答立委提出的問題。而參謀總長因掌管軍令,並不列席立法院,只向總統報告。
郝柏村表示,他與鄭為元部長的合作關係是十分良好的。
中共的威脅
郝柏村一再強調中共的武力威脅。中共雖對外宣揚「和平統一」的政策,但始終不肯放棄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故中共的武力威脅、武力犯台、武力封鎖及武力干擾的可能性一直存在著。因此,我國必須維持強大的軍力,以嚇阻中共的武力冒進的可能性,使中共深切地認識到,如不顧一切後果而冒然犯台,中共必須付出高昂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代價。
郝氏指出,在軍力的數量上,共軍雖占優勢,但國軍的訓練及裝備均極現代化,故具有高度的嚇阻作用。郝氏堅信精兵政策及「以質勝量」的戰略足以應付中共的武力威脅。
然而,最令郝氏憂慮的似乎並非中共的威脅,而是國內最近的一些發展及中共的和平統戰陰謀,降低了「戰鬥意識」、「敵對觀念」及「憂患意識」。甚多國人不瞭解敵人,甚至「自毀長城」。郝柏村並非反對民主化及開放政策;他似乎只是關切這些政策的某些後果。
民主化與開放政策
因此,郝怕村指出,軍中必須強調服從、團結與紀律;他並指出「武德」及政治教育之重要性。今日軍中並無自力救濟及省籍觀念,亦無吸毒、走私等問題,只有少數個別問題。軍中的一切均極上軌道,並有良好的申訴制度。軍人生活極為清苦而簡單;服役及投效軍中是一種「奉獻」,故軍人必須廉潔及具有強烈的使命感。郝氏對最近一些對軍方的攻擊似乎十分憤慨。
在談到「民主」此一概念時,郝氏重視法治之重要性;他似乎暗示,民主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他同時強調倫理、道德及傳統文化。國家安全是我國當今最重要的課題,民主化及開放政策不應影響國家安全。
對於開放大陸探親,郝氏認為,此一政策可協助國人體會到大陸之貧窮落後,但亦提供了一些中共統戰的機會。因此,軍眷探親仍不開放,只有退役軍人可以赴大陸省親。基於種種考慮,軍中不能推行民主化及開放政策。
至於「忠」的觀念,郝氏強調,「忠」意即忠於國家、忠於職責、忠於體制、憲法、三民主義及憲法產生的國家元首。
郝氏指出,三民主義是我國立國之本,而非只是國民黨的「主義」。李登輝先生是以中華民國總統,而非以國民黨主席的身分統率三軍。我國三軍是國家的軍隊,而非國民黨的軍隊,與軍閥的私有軍隊迥異。因此,軍中強調國家觀念及民族意識,亦只執行政府的命令。反共教育是國家教育,並非政黨教育。
郝氏認為,軍隊只有一個單純的職責:保衛國家的安全,故軍中必須保持「單純化」,軍人必須職業化,不介入任何政治紛爭,亦不干預政治--這是郝氏一再強調的。他特別提到蔣故總統「軍人不干政」的遺訓。
因此,郝怕村所關切的是提高士氣、防止腐化、維持強大而足以自衛的軍力、發展新式武器及努力提升自製武器的能力,以防止中共的武力威脅侵犯。因此,在此一意義上,軍隊是我國民主政治之保護者,而非阻礙民主政治之發展。對於某些人士扭曲軍方的形象,郝氏是十分不滿的。
訊息與印象
在兩次(一月三十日及八月三日)與郝柏村將軍的談話中,筆者提到甚多敏感問題,郝氏均未迴避。這樣廣泛而深入的談話有助於國人對郝氏本人及軍方的瞭解。而筆者亦獲得一些明確的訊息及深刻的印象。
我國近年在民主化的努力上甚有進展,並已走上「黨政分際」之途,但一些國人仍擔憂軍人干政的可能性,因軍人干政必然導致民主的倒退,而郝氏「強人總長」的形象及軍方少與外界溝通是最重要的原因。然而,郝氏一再強調軍人「保國衛民」的職責及「絕不干政」之決心。
誠然,在中共的武力威脅下,軍方的重要性及影響力是無可否認的,但干政的可能性是十分低微的,甚至不存在。除非中共武力冒進,對台進行武力侵犯或封鎖,或街頭活動及群眾運動不斷升級,憲警無法維持台灣之穩定而需要軍方之協助,則中華民國應無軍方介入政治之可能性。
維護台灣安全的力量
甚多人士認為,一個強有力的軍方在兩方面可能發生重要的作用:一、在中共一再宣稱決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情勢下,軍方是保護台灣安全最重要的力量;二、如群眾運動繼續升級,甚至演為暴力活動而非憲警所能制止,則軍方可能是維持台灣穩定的最後力量--這無疑將導致民主化的倒退。
此外,郝柏村已明顯地接受軍隊國家化的要求 這是對民主政治基本要求之肯定。雖然中西軍隊國家化的意義並不盡同,但我國已邁向軍隊國家化的方向,值得慶幸。
雖然中華民國距軍隊國家化的最高理想尚有一些障礙待清除,但行政院長俞國華及參謀總長郝柏村均已公開接受軍隊國家化的原則,今後我國必定繼續軍隊國家化的努力。
郝柏村雖對民主化及開放政策之某些「後遺症」表示憂慮,但卻對此二政策加以明確的肯定。郝氏雖在軍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及廣泛的影響力,但卻並未利用此一影響力來干預政治。至今尚無重要人士認為郝氏對國民黨十三全會及全會後的內閣改組有所干預。
溝通時機來到
郝柏村給予筆者的印象是一個充滿自信心及意志力、堅持反共,具有堅強使命感的職業軍人。他雖然有「軍事強人」、「強人總長」及「強悍軍頭」的「頭銜」,但筆者仍無法找到郝氏「干政」的具體事例。
外界對他的這些印象可能與軍方長年的「不對話、不交流」政策及少與外界接觸及溝通的作法有關。他雖有「強硬」之譽,亦不盡同意許多學者專家的看法,但對學人仍似乎相當尊重及禮遇。他固然重視體能及體力之訓練,但亦強調高等教育、戰略思想,及現代科學對軍人之重要性 他本人亦經常閱讀這一方面的書刊。
甚多人士認為軍方多與外界溝通及交流的時機已經來到。只要在不透露軍事機密的原則下,軍方應可儘量讓中華民國的國民多瞭解我國的軍事政策、動態及發展的方向;這種瞭解必可強化人民對軍事政策及預算之支持。
我國的軍事力量不但保衛國家的安全,而且也應是民主政治的保護者;軍方並無意阻礙民主政治之發展及開放政策之執行 這是作者與郝氏談話後所得到的印象。
(楊力宇為美國西東大學亞洲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