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8-08-15

瀏覽數 17,600+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本文出自 1988 / 9月號雜誌 第027期遠見雜誌

(一)杜凱吉斯的堅持

當五十四歲的希臘後裔,現任麻州州長的杜凱吉斯,獲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之後,世人又重溫了一課:在一個民主的社會,有才幹與品德的人,仍然可以脫穎而出。

這位在一九八六年被其他州長推舉為「全國最傑出的行政首長」的總統候選人,自從政以來,就堅持二點:一是從政者要具有解決問題的才能;一是從政者本身必定要有廉潔與公正的品德,不受利益團體左右,不受人情包圍。

有了這兩個「堅持」,首長才容易無欲則剛,產生政績。

(二)強人領導是危險的

當前的台灣,正陷入講空話、爭私利.鬥權術之中。政府缺少政績,企業缺少社會責任,人民缺少公德已。

在這迷惑的時刻,也許仍會有人嚮往:再有一位強人出現。這種想法,在今天的民主潮流中,是危險的。台灣政局今天所需要的不是強人(strong man),而是強勢領導(strong leadership)。

「強人」領導靠一個人的威望、班底、及部署,但終不免有錯失,產生後遺症。塑造一個強人,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冒太多的風險。

「強勢」領導是靠制度,由一群人來推動,形成一股進步的力量。在民主政治下,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就立刻會有實權,毋需靠多年累積的威望、多年培養的班底、多年費心的部署。

(三)推動強勢領導

台灣的民主政治不能倒退,所需要的是「強勢」領導。這種強勢是要靠三個權力中心的合作,以及行政部會的政績。

第一是「強勢」領導來自於總統、行政院長、執政黨主席與秘書長之間的合作無間。只有在這三個權力中心相互合作下,黨的政策才能透過行政院的部門執行,也因為黨對行政院的支持,特別是在立法院中,行政院的各種施政方案才能順利通過。如果執政黨高談政策理想,行政部門無法兌現,「強勢」領導是無法產生的。

令人擔憂的是當前已有跡象顯示:總統府、行政院與執政黨部之間並不是那麼合作無間。社會上的迷惑與人民的不安全感自然會因此而惡化。

第二是「強勢」領導要表現在行政部會的實際政績上。客觀地說,俞內閣在過去四年的政績遠比一般人民所具備的印象為好(見本刊上期頁二十九~三十三)。

經過大幅度改組的新內閣,面臨到空前的考驗。因其中多位部次長是由李總統所選擇,因此有人稱之為「李內閣」;又因為強調通才,又有人稱之為「暖身內閣」。

不論如何稱呼,我們認為新內閣之成敗,不在於有多少博士、多少位本省籍、平均年齡是多少、任用了一位女性部長,而在於這些部會首長能否有本領真正解決當前各種問題。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四)對新內閣不樂觀

當前的問題實在錯綜複雜,如大陸政策的調整、公共建設的延誤、生活品質的惡化、勞資雙方的對立、環保與設廠的衝突等等。

面對這些棘手問題,我們對新內閣充滿期望,並不表樂觀。不樂觀的理由是:

(1)大部分首長,以他們過去的言行來衡量,多半屬於拘謹型,缺少開創的性格與魄力。另有一些首長,長於言辭,但缺少實績。

(2)通才型的首長需要堅強的幕僚。大多數部會一直就缺乏優秀的幕僚群。我們常聽到的一個耳語是:「部長的構想只停留在部長室,因為他下面沒有人手能夠替他策畫推動。」

(3)很多開創性的政策都是跨部會的。在本位主義下,開創性的政策(如貿易自由化)就立刻遭到一些部會的反對,首長們常把個人政治得失放在政策推行之上。

(4)大部分的部會首長一直在權力中心的左右,但從未參加過選舉,儘管可以自認為「瞭解民情」,但他們在心態上、作風上、言談上總缺少參加過選舉的那種草根性與親和力。這些一直活躍在高爾夫球場、俱樂部與私人宴會中的首長們,要真正瞭解群眾,可能需要立刻改變一下生活方式、社交圈與利益團體的親近關係。

領導階層在今後任用部會首長時,應當要多選擇一些來自清寒家庭以及自力奮鬥出來的人。

(5)政府部門一直缺乏一個制度:沒有實際政績的首長是要被免職的。近年來的實際例子是:沒有政績的首長居然可以從一個部會換到另一個部會。使任何一位心平氣和的人不禁也要責問:台灣社會就只有這十幾個專才與通才嗎?而另外幾位公認的傑出專才,即連政務次長都升不上。

對缺少政績的首長不予免職的傳統,就鼓勵了「只要不出錯」的心理。而我們當前的社會就要有一群有強烈使命感,準備「不成功、即下台」的政府首長;但是,他們在那裡?

(五)歷史性的貢獻

在台灣現況下,李總統剛好也是執政黨的主席,他也就變成了強勢領導的中心人物。

李總統有權、也有責任使總統府、行政院與中央黨部發揮整體力量。引申一位學者的論點:總統不要站在第一線上發號施令,變成可能的箭靶,而受到傷害;讓行政院長走到第一線,面對立法院、面對選民,但要給他所有的支持,幫助他做好。

行政部門的政績就是總統的政績,就是黨的政績。行政院長做得不好,就換掉他。以更換行政院長的權力來督促行政院的效率,但自己不要經常對行政部門的各種問題公開表示意見。這樣的自我約束,不僅把自己的地位立於超然,而且也是在誠心誠意地建立行政院本身的權威,這正就是建立制度過程中所表現的苦心。

已其有做「強人」的情勢,也有左右的勸說,而自己決心不做強人,這是政治家的智慧,更是歷史性的貢獻。

不做強人,而專心一致地建立制度,尊重制度;透過制度,以政績來決定行政院長與部會首長的去留,也就是「強勢」領導的另一種表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