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墨基爾(B. Malkiel)說:「投資有點像做愛,基本上它其實是藝術,需要某些天分和幸運之神的眷顧。」儘管刺激的投資,充滿了無從掌握的變數,但在全民理財、抵抗通貨膨脹的颶風揚起,現代的男子大生應該都需具備一些理財的基本知識。
事實上,許多人的投資學第一課,是從學生時期展開。同時,愈早理財,通常有機會獲取較高的報酬。
願景清楚,理財的動力就會出現
二十五歲、現任公誠電子證券公司總經理的謝國樑十二歲時,經營券商的父母就用他的過年紅包替他買了第一支股票,後來這張股票在民國七十八年大多頭時,漲了十倍,讓他提前瞭解股市的獲利與風險。他自覺對後來自己發展投資組合,用基金與定存來規避風險,很有幫助。
謝國樑說:「設立目標很重要。」如何設立停損點,達到預期的收益,是一門學問。他建議,在達到第個一目標後,再設立第二個目標,要實際操作,不要太貪心。
第一步,要給自己一個清楚的願景。成大企管系學生田蘊祥計畫畢業要到歐洲留學,並得知一年約需四十萬新台幣的生活費,他除了記帳、非打折的書不買外,每月五千元的家教費也存下來,打算利用基金等理財方式,加上父母會給的進修費用慢慢達到出國目標。願景清楚後,理財的動力就會出現。
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做法。六十一年次、清大數學系、工業工程研究所畢業的李政道希望獲得高報酬,於是正職從事未上市股票交易。精通數學的他計算,若設立平均報酬率為三○%,十年後,將有原投資金額十三.七倍的獲益,二十年後,則將有約一百九十倍的獲益;也就是說,現在投資三十萬,二十年後將成為五千七百萬。他認為未上市股,雖然風險較高,卻較容易找到報酬率三○%的投資標的。
理財要根據個人特質
第二步,則是瞭解自己,學習理財。政治大學財管系系主任徐燕山表示,理財要根據個人特質,通常高報酬,相對應的是高風險,你要看自己是屬於冒險型或保守型,再規劃不同的投資組合。
還需充實理財知識,讓自己具備基本的分析能力。除了看財務書籍,學習不同的基本名詞與意義外,還可與同學討論。中山大學財管所研究生陳宗民每週會與四位同學組成讀書會,討論券商的研究報告,分析不同產業或各股的趨勢,他們班上就有六、七個同學都在操作股票。「初期不獲利沒關係,」他覺得學生時代玩股票,輸的成本不高,無形的經驗資產才是最重要的。他鼓勵剛接觸的同學可從低價績優股介入,如約兩萬多元的中鋼,讓自己藉此先熟悉這個投資工具。
第三步,是要深入瞭解一個產業。任何投資需要對基本面有所研究。元智大學財務金融系三年級曾韋翔每天除了必看《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外,還會看網路的「矽谷時報」與「哈網」(haa.com.tw)、23XX.com.tw等網站的研究報告,並只鎖定光電等一、兩個產業研究。
最重要的是,在股市買低賣高、搶進殺出的生活裡,不要讓股價左右你的心情,「千萬要認賠,」財金系另一位同學秦家騏表示,一定要設立停損點,培養自己成熟的理財態度。
公誠電子證券總經理謝國樑:
用網路理財建立個人的投資組合
我大學念南加大經濟系,因為念經濟,所以對產業趨勢很有興趣,加上因為家裡經營券商,很早就有買股票的經驗。
美國在一九九五年時,股票起來的相當快速,那時E*TRADE網路下單已經推出,當時我邊念大三,邊從網路下單操作股票。當時還並不很瞭解美國的股市、金融行情,九八年一月回到台灣,才又做更深入的研究。台灣的股市成交量是全世界第三大、週轉率全世界第一高、散戶又多,這樣的環境很適合做電子網路下單的生意,我就毅然決然投入這個市場經營。
在我十一、二歲時,股市不是電腦撮合,還是用黑板喊價交易的年代,父母就用紅包錢幫我買了當初的國揚建設股票。十二歲出國念書,寒暑假就會回來瞭解行情。民國七十六年至七十八年股市大漲,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覺得股票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我的國揚股票從新台幣二十多元,在這次大多頭,一路漲到新台幣兩百多元。
高中畢業前,我就在美林證券開戶,也開始慢慢學習理財的知識。一開始就注意微軟、網康(3COM)等有名企業的股票,不同趨勢降臨,就會注意到如儲存資料設備等不同類型公司的股價表現。大學只是注意大漲大跌股票的變化,由此也學習到產業消長的學問。
趨勢都是到一定程度後,大家才追上、才認同它。過去沒人瞭解微軟、英特爾是只漲不跌的股票,一旦被發現他們的股價已是高點,甚至會跌。當時父母就會給我兩、三萬美元讓我練習理財。
從網路可以蒐集到許多資訊完整的地方,不論是小道消息或研究報告,網路是一個資訊的集中場。但如何去處理這個資訊,去做判斷,則是因人而異。有些人想賺大的,有些人只要穩定收益,所以我不能說什麼是正確的判斷,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期望。如果你不想每天看股價,你可以買台積等績優股,如果你想要較大的收益,你可以研究投資網路股等高報酬的標的。
我常上的財經網站包括cnbc.com、thestreet.com、cnnfn.com等,它不會直接判斷好壞,只是提供資訊,讓你自己做選擇。我覺得自己的選擇很重要,因為會輸得比較甘願,也學得比較多。
我覺得建立一個完整的profilio(投資組合)很重要。從小到大你可能擁有不同數量的錢,從存款、股票、共同基金甚至債券如何去分配,這都是很重要的避險動作。倘若你年輕的時候有一些錢,做好投資規劃,經年累月到老的時候,這個投資組合將會帶來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以我來說,我的存款、股票、共同基金各占三分之一。在股市,你要利用組合過得了低潮,才能期待下一個高潮。(季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