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大學生如何做時間的主人?

黃慧娟
user

黃慧娟

2000-02-15

瀏覽數 4,500+

大學生如何做時間的主人?
 

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分老少、階級、職業,每個人都只有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的時間,如何運用「時間」,依憑各人的巧妙不同。做事的時間多,不代表就是成功的絕對值,但是充分適恰的時間安排,總不會使人有浪擲光陰之憾,也能使生活有意義。

在台灣的學子,從小被學校和家庭所約束,生活中扣除課業及日常瑣事後,能夠自我安排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多半照著常軌而走,「時間規劃」通常就等於是「讀書計畫」。一脫離聯考的桎梏和家庭學校的束縛,大學生的「時間」相較於以往變得多了起來,突如其來的「自由」反倒使他們覺得不知所措,因為他們開始面對「時間壓力」和「時間管理」的課題。

常常聽到大學生說:「大學時候浪費了太多時間。」浪費時間除了是指浪擲在玩樂上,也可能意指心力全部放在課業上,沒有盡情享受大學生活。因此,大學生永遠嫌時間不夠。

同樣的一天二十四小時,視各人運用的巧妙不同,而發揮不同的效果。

在一個瓶子內放了滿滿的石頭,瓶子就真的滿了嗎?如果你在放滿石頭的瓶子裡面再放進沙子,沙子很快地就填滿了石縫,於是這個瓶子被石頭和沙子填滿了;但是,如果你再加水進去,水仍然是可以被倒進瓶子裡的。如果,先把水倒進瓶子裡,那麼還能倒進沙子和石頭嗎?

把時間當成是個瓶子,生活中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要被倒進瓶子裡的東西。先排定最重要的事情,等於是先把石頭放進瓶子裡面,又剩餘的空間才排進像沙子和水等相較起來瑣碎的事情,才是比較好的時間安排方法。

很多人會將急事誤認為是重要的事,生活節奏便是依憑著事情的緩急,而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事到底需不需要立即被處理。漢摩爾(Charles Hummel)在《急事的奴隸》(Tyranny of the Urgent)一書中提到:「重要的事通常不需要在今天甚或這個星期完成,但急事卻非得立即行動不可。急事的迫切性總讓人覺得非常重要而無法耽擱,從而一步步耗損我們的精力。然而,如果從時事的架構來看,這種似是而非的重要性便會逐漸消失,於是我們悵然憶起有多少重要的事情被擱在一旁,驚覺自己已成為急事的奴隸。」

所謂重要的事是指真正有助於達成我們的人生目標,讓生命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事,但這些事多半都不是那麼迫不及待。史帝芬‧科維(Stephen R. Covey)、羅傑‧梅瑞爾(A. Roger Merrill)、羅蓓嘉‧梅瑞爾 (Rebecca R. Merrill)所著的《與時間有約》(First Things First)以時間方塊來探討急事與要事的關係,這涵蓋了所有時間安排的方式(見第一三八頁表)。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時間安排的方式

第一象限是急迫又重要的事,如隔天的考試,這是考驗我們的經驗力、判斷的時刻,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很多重要的事都是一再拖延或是準備不周才會變成迫在眉睫的;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急迫的事,主要和生活品質有關,荒廢這個部分將使第一象限更為擴大,這個部分的事將不會對我們有催促的作用,應主動去做;第三象限看似第一象限,涵蓋的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可謂似是而非的領域;第四象限是屬於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簡言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根本不該浪費時間在這裡。但是在第一、第三象限忙得焦頭爛額後,不得不避到第四象限去療養一番,諸如看電視、閒晃瞎掰,剛開始也許好玩,但是後來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的。

第二象限的觀點其實不是時間管理的方式,而是思考方式。所以,應該透過不斷地反思每天所做的事,去過濾篩選哪些是最先排進去的大石頭,哪些是水,甚至不必要放進去。

許多大學生也許正因年輕,會認為今天過去了,還有明天;這學期過去了,還會有下個學期。時間就這麼虛耗的人並不少;但有些大學生卻格外感到「要成功」的壓力。東吳大學輔導中心組長段亞新說,有許多學生的壓力很大,想獨立、想打工、想學很多東西,又想把課業照顧好,因此會感到焦慮,時間不夠分配。

時間就是這麼有趣的概念,米蘭昆德拉所著的《緩慢》一書中,曾形容機車騎士「在風馳電掣中他毫無恐懼,因為恐懼的來源來自於未來之中,從未來解脫的人什麼都無所謂」﹔而跑步的人「跑步時感覺到自己的體重、年紀,比任何時候都還深切地意識到自我和生命的時間」。大學生或可因為年輕氣盛,而恣意奔騰生命,就像機車騎士一般;但是,在人生經驗的學習體悟上,時間管理等於是生命和人生價值的鋪排,因此除了將許多無謂的浪費做個整理,也要舒解充分壓縮的時間,花多點時間在第二象限的部分,再去鋪排事情進行的順序,也許會有不錯的收穫。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