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得已的!因為法規沒辦法保護我。」車燈大廠帝寶工業執行長許叙銘說的無奈。台灣AM產業缺少保障,直言這是他創業40多年來最大的挑戰,最壞打算就是選擇「離家出走」。遭德國賓士集團控告侵害專利權二審敗訴,許叙銘親上火線,疾呼政府重視產業生存。
德商賓士集團跨海來台提告,指控我車燈大廠帝寶工業產製的一款頭燈產品,侵害其專利權。法院日前二審判定帝寶侵犯德商賓士專利敗訴,需賠償1812萬元。
判決引起業界譁然。7月19日,帝寶工業執行長許叙銘親上火線,呼籲政府一定要通過「維修免責條款」,才能保障台灣After Market(AM,指維修市場)產業,否則將衝擊台灣年產值2200億元的零組件外銷。
他無奈提及,帝寶三審若再敗訴,不得不出走台灣,連人帶廠遷至有維修免責條款的國家,例如中國。
許叙銘話說得極重,直言這是創業以來最大的挑戰,他幾度失眠。而紮根台灣40多年的帝寶,若真的「出走」,恐怕是連根拔起,再也回不來。
一款頭燈讓賓士跨海提告
這樁侵害專利權案始自2017年時,賓士集團以帝寶在賓士E系列所用的W212型頭燈,控告帝寶車燈產品侵犯其智慧財產權並提告。2020年一審判決帝寶敗訴,需賠償3000萬元,並銷毀模具、成品及半成品。據了解,W212型頭燈專利權15年,將在明年到期。
帝寶試圖提出支付權利金爭取和解,當時市場盛傳,賓士根本不想談,帝寶無奈再提上訴。
帝寶一審敗訴後,產業界人人自危,深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針對的對象。零組件業者擔心,若該案帝寶輸了,最後受到影響的不是帝寶一家公司而已,可能讓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成為汽車原廠的刀俎鱼肉。
政府推動汽車零組件產業30年,業者盼立法
攤開我國汽車零組件產業的發展,從1985年頒布「汽車工業發展方案」,推動汽車零組件外銷。1992年的「汽車工業發展策略」,加強國內車廠生產技術更新及零組件廠發展。2004年「汽車零組件產業發展六大策略」。
截至目前,汽車零組件年外銷額已經超過2200億元,全球市占逾八成。包括整體外觀件、保險桿、塑料配件及車燈,分別高達8成、9成、8成及7成。
台灣AM製造商超過3000家,下游獨立維修車廠、代工中小企業近400家,其中有52家上市櫃公司,更是其核心業務。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達10萬人,衍生就業機會約15萬人,每年為台灣創造500億元的消費力。
台灣的AM產業就如同台灣ICT產業,在全球有高市占率。如今,卻因為此案造成汽車零組件產業人心惶惶,產業甚至不惜出走。
帝寶反擊賓士提告侵權:專利法對峙公平交易法
但帝寶仍未放棄。針對賓士提告侵權,提出三點聲明。第一,設計專利侵權判斷極為主觀,具爭議性。第二,專利權漫無邊際,與公平交易法背道而馳。第三,重視消費者維修權益,台灣需立法保障。
帝寶認為,德商賓士同一日取得兩件近似的外觀設計專利,違反我國專利法上重複授予專利禁止之規定。但二審法院主觀認定,外觀設計專利不近似。其次,德商賓士向智慧財產局提出的專利申請圖面,並非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的應備文件「六面視圖」,違反設計專利申請的程序要件。
台灣專利法第一條即明白揭示,其立法目的在「鼓勵、保護、利用創作」與「促進產業發展」。對具有「獨占市場地位」的專利人,於公平交易法的限制下,應在專利權範圍上做適度的調和與讓步,避免專利權濫用。
帝寶不平的是,德商賓士濫用其市場獨占地位,拒絕授權,甚至大舉來台提告,與公平交易法背道而馳之虞。
「汽車原廠只要花3000元申請,就可以提告,讓一個產值數千億元的產業遭受巨大的威脅嗎?」帝寶工業法務李宛諭表示,產業發展及消費者的權益可以用主觀的判定像不像來決定嗎?維修免責條款能避免產業與消費者雙輸。
許叙銘感嘆道,「如果全世界只有台灣有維修免責,其他國家沒有,那就很奇怪;現在是連汽車大國,像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他們都已經通過了維修免責條款,在世界上已經是一個趨勢了,台灣卻沒有跟上。」「其實只要政府點頭就可以立刻立法了,立委很支持這個條款,但是政府機關不同意,怎麼立法。」
帝寶在鹿港新購置的土地,原訂擴廠計畫使用,目前也因此案「放緩」,打算重新思考整體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