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及德國是智慧卡的起源地,第一張智慧卡就是從法國開始。歐洲金融業早年即流行使用智慧卡,法國有超過兩千五百萬張金融智慧卡;德國則有四千多萬張提款卡應用此技術。
德國從1993年開始使用健保智慧卡,歐盟於今年6月開辦「歐洲健康保險卡」也將使用健保智慧卡。在台灣,健保智慧卡今年全面上路。中央健保局的這項e化政策,使台灣成為亞洲最大宗使用健保智慧卡的地方。去年10月,美國《個人電腦雜誌》(PC Magazine)以「聰明的卡,更聰明的健保」為標題,描述台灣即將實施的健保IC卡制度。
擁有全球20%智慧卡市占率的昇陽科技,全世界授權五十多家智慧卡供應商,包括在歐洲、日本及台灣等。1996年推出第一張Java Card產品,使用註冊商標「Java」為名,其實就是以Java語言寫卡片程式。
昇陽科技Java Card Group總監卡坦儂(Peter Cattaneo)指出,Java是很安全的電腦語言,在台灣也很普遍,而且由於Java是動態語言,有任何新的應用都可以加改程式。「這對台灣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在第一階段並未達成將付費機制加入卡中的協議,但未來會加入這項功能,」卡坦儂說。
健保卡中的晶片都擁有獨立運算功能及32 kilobytes記憶體。卡片上有Java 虛擬機器(Java Virtual Machine),若需增修功能,只要透過醫院或診所的讀卡機,連到中央健保局伺服器下載程式至卡片即可。任何內容都可從中央電腦加改程式,不需換卡,可省下許多成本與麻煩。資料傳輸都透過獨立防火牆,以確保安全。
由於不易複製,晶片卡較一般紙卡安全。此外,每張卡可以加裝「個人安全密碼」(pin),再加上醫生的密碼,等於雙重保障。在美國,Java Card在「身分證」上有很大的市場,尤其是美國國防部,目前約有四百五十萬張卡,晶片卡中的資料包括姓名、性別、生日及官階等個人資料。
從應用面看,智慧卡技術已經水到渠成。例如,健保卡可以指紋為個人認證密碼,甚至以無線方式傳輸資料,不需要透過讀卡機。然而,健保卡存放的內容也會引發隱私權爭議,例如愛滋病患可能就不希望其他人知道他的病。
德、法健保智慧卡行之有年,卡內記載的也只是行政資料,尚無醫療紀錄。台灣健保卡現階段存放的內容包括基本資料、健保資料、過敏藥物、處方及器官捐贈等,未來將會加入新的內容。
雖有隱私權爭議,德國還是預計在2006年實施進階的健保卡計畫,個人自願即可在晶片卡中加入緊急聯絡資料、醫療處方及醫生的報告。
研究智慧卡多年的卡坦儂說,「技術已經在那裡了,現在要面對的是社會的問題,這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