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公開露面的前退輔會主委許歷農於7月7日,亦是七七盧溝橋事變85週年當天發表新書《許歷農傳 從戰爭到和平》,儘管今年已經104歲,談起曾歷經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八二三砲戰等多場戰役,這位「百歲將軍」仍中氣十足,而除了大批的媒體記者外,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前外交部長錢復、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重量級人物都出席祝賀。
人稱「許老爹」的許歷農,新作《許歷農傳 從戰爭到和平》發表會選在「93巷人文空間」舉辦,致詞中他特別感謝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董事長高希均、《許歷農傳》作者紀欣的堅持,以及前總統馬英九對他的啟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感人故事,我願意向各位致上最高敬意」。
高希均:忘記仇恨 但不能忘記教訓
高希均致詞時提及,《許歷農傳》的新書發表會選在7月7日舉辦,正是因為今天是當年盧溝橋事變的日子,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開始。
高希均回憶,盧溝橋事變發生時他才2歲,當年許歷農將軍則18歲,這一年是他逃難的日子,也是許歷農決定考取軍校,報效國家的日子。「七七對我們是複雜情緒」,隨著年紀增長,儘管要忘記仇恨,但也不要忘記當時帶來的教訓,「當時國家不夠強,人家欺負我們,我們再也不能被人家欺負」。
高希均也想起,八二三砲戰發生當時,他剛好大學畢業受預官訓,「很多年輕人說要到金門去,報效國家,但長官說你們才受23天訓還不夠資格」。大家沒想到戰爭竟然就在金門,所幸沒有延燒至台灣,每每回憶這些往事,都讓他更加覺得「戰爭是萬不得已的事情,和平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兩岸關係急速惡化 馬英九盼領導人以民為念
馬英九也強調,選在七七盧溝橋事變85週年的紀念日,舉辦《許歷農傳》新書發表會「特別有意義」。他想起1988年初次入閣時擔任研考會主委,許歷農則擔任退輔會主委,「在院會座位是隔壁,我常常有機會向他請益」。
馬英九盛讚許歷農不但是為傑出將領,也是令人尊敬的長輩,對日抗戰、剿共等等,幾乎無役不與,一生戎馬奉獻國家,更是有愛心的人。當年故總統蔣經國開放老兵探親時,他曾與許歷農密切合作促成這段美事,讓老兵隔海相望故鄉數十載後,終於能回家看看親友。
馬英九引述,許歷農新書中提醒兩岸執政當局,「戰爭不能解決爭端,侵略只會導致敗亡,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
他強調,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關係急劇惡化,2015年他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馬習會」,共同宣示要在台灣海峽建造和平大橋,當時英國《經濟學人》直指,這是1980以來,大陸在主權問題上對台灣最大的讓步,當時沒人認為兩岸會發生戰爭。
他話鋒一轉:「沒想到才僅僅6年,同樣的《經濟學人》卻反指台灣是『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認為兩岸之間的戰爭難以避免,變化為何這麼大?」
馬英九進而強調,兩岸不只應該避戰,還應該謀和,看看俄烏戰爭,烏克蘭國內無數生靈塗炭,國外流亡難民數百萬,只因為雙方領導人沒有採取正確的互動方式,沒有窮盡外交手段,更沒有以民為念,止戈避戰,這個教訓,在台灣一定要記取。
錢復則分享自己與許歷農相處的點滴回憶。他說,1996年,他與許歷農一起在國民大會工作,「我感覺到老爹是值得我欽佩的人,很多事情,他一句話就能把問題解決。」
許歷農在退輔會前前後後共服務6年,這段期間「以會為家」,晚上多數時候自己一個人睡在一張行軍床,認真的為榮民服務,被尊為「老爹」,這樣的態度感動許多人,因此吸引他們之後不辭辛勞、不求回報的,來替許歷農服務。
理律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陳長文指出,這本書,他從初稿寄來就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期間的感觸與感動,不是短短五分鐘可以描述於萬一。」
他回憶,自己5歲的時候,家人帶他逃來台灣,2015年兩岸領導人握手言和,沒想到短短幾年後,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大變,許歷農從原先的反共先鋒,成為反獨鬥士,「這個反獨是要求和平,他的想法跟我不謀而合」。
陳長文認為,兩岸應該追求「良制一國」,兩岸分治70年各有制度,但彼此都是一家人,應該成為一個國家,不過不同制度要成為一個國家很難;因此兩岸在分治階段,應該要彼此切磋、求同存異,追求雙贏互利的統一方案。
郝柏村在世時盛讚許歷農為軍人典範 讓郝龍斌印象深刻
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致詞時透露,他的父親、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向他說:「講到戮力從公、無私無我,我比不上許伯伯」,這讓郝龍斌他十分驚訝,因為從小到大,他始終認為父親是軍人的典範,因此,父親的這席話,讓郝龍斌從小就對許歷農印象深刻。
郝龍斌指出,許歷農與郝柏村情同兄弟,有一次郝柏村會見蔣經國,曾跟蔣總統說,「蔣中正總統當過陸軍官校校長,因此陸軍官校校長該是榮譽職,要由最有軍人典範的人擔任」,而蔣經國就回說,「那就是許歷農」,因為這段對話,讓時任政戰學校校長的許歷農轉調陸軍官校.「許伯伯不曉得知不知道,這是父親告訴我的」。
郝龍斌也提及,軍人是一個矛盾的職業,一輩子都在整軍備戰,希望萬一戰爭發生時能打贏戰爭,但軍人也是最不希望發生戰爭發生的人。許歷農最近說,希望淡水河不要變成無定河,台灣不只要避戰,更不能做強權代理人,這些都是許歷農對國際政治、局勢的清晰見解,「許伯伯是我們的國寶,期盼他能繼續發揮智慧,持續筆耕」。
至於《許歷農傳》作者紀欣則憶及,2006年起,她陸續幫許歷農出書,從第一本書《許歷農文稿集》,一路到《許歷農的大是大非》《許歷農傳 從戰爭到和平》,這本書,「是唯一一本由許歷農本人親自從頭看到尾,並校正的一本書」。
她之所以鍥而不捨要求一位低調高齡的長者出書,是因為許歷農除了在每個職位上均做出重大貢獻,在台灣走向分離主義之際,更大聲疾呼反台獨,至今30餘載,「他的心路歷程,為實踐自己的理念,應該也要計入青史」。
她也提及,自己未必是為許歷農立傳的最佳人選,但仍感謝許歷農對她的信任,以及高希均始終堅持出版許歷農回憶錄的初衷,才能讓這件事最終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