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改編自日本小說家野坂昭如的小說,在吉卜力工作室導演高畑勳的執導下,締造了許多紀錄。
1988年4月,《螢火蟲之墓》正式在日本上映,36年來,它早已感動了無數觀眾,也讓二戰時最悲苦的百姓情懷,深深烙印在你我的心中。
《螢火蟲之墓》改編自日本小說家野坂昭如的小說,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這扣人心弦的名著,小說的內容靈感取材於作者在中學期間遇到神戶大空襲時,為了避難所經歷的一連串事蹟,他帶著同樣是收養、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一路逃難所發生的故事。
由於內容深刻、揭開了戰火下的無情和絕望,你我似乎都能在那如膠似漆的兄妹情感裡,感受到大時代下的迷惘,在那個看似晦暗的世界裡,也許僅剩一點點螢火蟲的微光,映照著彼此的希望。
當年,本片在吉卜力工作室導演高畑勳的執導下締造了許多紀錄,也成了日本動畫發揚光大的根基之一。
《螢火蟲之墓》入選日本影史10大電影
時至今日,日本動畫於全球各地百花齊放,從《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到《咒術迴戰》,以及《SPY x FAMILY 間諜家家酒》、《我推的孩子》接續成為現象級作品,都不只吸引亞洲觀眾,在歐美地區同樣擁有大批粉絲,可見日本動畫的魅力驚人。
不過在此之前,宮崎駿、高畑勲和《新世紀福音戰士》庵野秀明等導演絕對是將日本動畫推向國際的重要功臣,國外媒體《collider》就根據IMDb評分,整理出「日本影史十大電影」,吉卜力工作室的《魔法公主》、《螢火蟲之墓》、《霍爾的移動城堡》與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神隱少女》就佔4部之多,新海誠《你的名字》同樣入榜。
其中,高畑勲的《螢火蟲之墓》更被形容為既美麗又令人難以忘懷,劇情不迴避戰爭的殘酷現實及其對平民百姓的影響,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爭電影之一,也是日本動畫的里程碑。
《螢火蟲之墓》揭開戰火下的無情和殘酷
高畑勲以細膩而寫實的手法,如實呈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手足之間的情感。
劇情講述二次世界大戰尾聲,美軍猛烈轟炸日本,清太與節子兄妹的母親重傷不治,兄妹只能投靠親戚,戰爭使物資短缺,當食物逐漸吃完,兄妹也遭到阿姨一家人冷言冷語,清太決定帶著妹妹離開,搬到廢墟獨立生活,白天在街頭乞討、晚上抓螢火蟲,回想美好的過去。
但戰爭下人人自危,行乞生活撐不了多久,清太開始偷竊食物,妹妹卻病得越來越嚴重,當清太四處奔波時,發現日本已經戰敗,悲劇卻不僅如此……
《螢火蟲之墓》超催淚,成高畑勲經典代表作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陪伴許多觀眾長大,不同於其他童趣風格的作品,高畑勲所導演的《螢火蟲之墓》講述戰爭烽火下一對孤兒兄妹的遭遇,因為寫實呈現戰爭所帶來的悲傷而成為日本影史經典。
在過去「最催淚的吉卜力動畫」票選活動裡,《螢火蟲之墓》獲得壓倒性的投票數,毫無懸念奪得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吉卜力大膽爭取《龍貓》、《螢火蟲之墓》兩部電影聯映,史無前例的作法引發業界轟動,所有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結果最後《龍貓》成為家喻戶曉的動畫,《螢火蟲之墓》收穫了零負評口碑,吉卜力也憑藉這兩部作品在日本影壇徹底打響名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螢火蟲之墓》更在法國達成在法國連續上映20年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