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文教區一角,清華大學對面,有一家與眾不同的咖啡店。沒有Starbucks醒目的咖啡器具和烘焙流程圖,三層樓的咖啡店內,有的是素雅的原木地板和桌椅、柔和的燈光,還有撲面而來的書卷氣息──店內顧客幾乎人手一書,談論的話題無所不包。
「雕刻時光」是這家咖啡店的名字,但是除了二樓一角的咖啡台外,它其實更像一座小型的圖書室。
「我們要塑造的,就是這種家庭的、舒適的、讀書的氣氛,」雕刻時光負責人莊崧冽說。黑框眼鏡底下時時露出頑皮的眼神,莊崧冽其實像一個叛逆期的學生,多過像連鎖咖啡店的負責人。
高中畢業後,曾在台中長榮桂冠酒店打過工的莊崧冽,早在1993年就基於對電影事業的憧憬而隻身來到大陸,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然而他的人生轉折不止於此。四年本科生讀完,他又踏上了另一條全然無關的道路──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品味咖啡店。
「在北京,像這樣的咖啡店,到現在恐怕還只有我這一家,」莊崧冽表示。他開咖啡店的原始動機,是在學生時代,找不到一個可以讓他喝咖啡、休息、閱讀的理想地點。直到有一次到香港,看到當地有很多把咖啡、生活型態和人文結合起來的Coffee Shop。「我這才知道,原來咖啡店也可以這樣開的。」
從1997年在北京大學小東門開設第一家店,雕刻時光目前已經有了三家分店。除了咖啡和閱讀之外,莊崧冽還把其他的文化元素引進店裡。「我們店裡一開始,就是以播放藝術電影而成名的,」莊崧冽指著店裡四處可見的藝術電影海報說道。
除了電影、音樂外,莊崧冽還邀請外國留學生在店裡教英文,而週末甚至還有瑜珈課。「只要是文化、藝術相關的,我都想要做,」莊崧冽說。
為什麼在學了四年電影後,會走上開咖啡店這條路?「我本來就是個喜歡新鮮的人,什麼事情做過一陣子就會想要換,」莊崧冽笑道。談到已經經營六年的咖啡店生意,「其實我早就覺得想換了。不過這個領域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還會繼續下去吧!」
談到台灣學生留學大陸,莊崧冽認為,要趁在學期間,儘量把大陸的每個細節都弄清楚。雖然踏出校門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但學校的生活和人際關係也不容抹滅。「至少我知道大陸學生在想什麼。這是瞭解大陸的第一步!」
雕刻時光一角,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正吃力的描著中文教材上的簡體字;幾步之外,三個中國學生正在用帶著北京腔的英語談論時事議題。台灣出身的莊崧冽,雖然沒有走向導演之路,但他最終在做的,還是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