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十八歲的朱邦復推廣的電子書,許多人不看好,但IBM、Panasonic等美日大企業都在研究電子書,草原經濟總經理田竹英更選擇電子書,做為創業重點商品。
去年歲末,台北資訊展的前一天晚上,田竹英站在參展的攤位前,看著電子書的展示櫃台,她的腦筋還在不停地思考,「明天就要開始,我還能做什麼?怎麼樣可以更好?」
這就是田竹英,永遠在思考、永遠還有追求的生活哲學;也是職場近二十年,她兩度從職場高峰轉換跑道的主因。
2002年,毅然放棄燦坤集團副總經理的高階生涯,勇敢創業的田竹英,看似大膽的行動,背後其實布建著縝密的思考過程,也牽動她經過深思熟慮的長期生涯規劃。
熟悉田竹英的朋友,雖然意外,卻不太驚訝,因為,這已經是田竹英職業生涯的第二度大轉換。
1993年,原任職記者的田竹英,毅然轉換跑道,由台北到台南,擔任當時年營收只有新台幣27億元、全台只有九家分店的燦坤集團發言人。
這次的轉任,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她心裡卻很篤定,「到廈門(燦坤在廈門設廠)走過一趟我就知道,燦坤絕不會是永遠停留在台南的小公司,」田竹英回憶當時的情景。
在媒體工作雖然得心應手,但田竹英仍選擇到企業擔任發言人與董事長特助,創造人生的新舞台。
不到兩年,田竹英很快地升任副總經理,統掌行銷、產品策略以及中國大陸的品牌建構等重要業務。
人生要這樣走下去嗎?
坐擁高薪、高位,眼看人生可以高枕無憂,田竹英卻突然反思起人生的價值。十年前促使她從媒體轉換跑道的疑惑再度從心底升起,她再度問自己:「我的人生就要這樣一直走下去嗎?」
田竹英形容自己在燦坤十年的事業高峰離開,就像汽車十萬公里的大保養。人生亦然,每逢十年,就應該思考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高高在上雖然不錯,但我有我的追求,」她說。
她的追求是做自己,「與其順理成章當上總經理,或是跳槽下一個公司幫別人解決問題,還不如趁年輕,自己去創立一家符合理想的公司。」
2002年,田竹英創立草原經濟開發公司,雖然目前員工還不到十個人,營收也有限,但她相信,只要為產品創造附加價值,公司前景就大有可為。
田竹英認為,台灣產業的下一波成長動能在於行銷能力,但過去台灣一直沒有很好的創新行銷人才。善於掌握消費者心理的田竹英,決心創新通路以創造營收,她要成為「最會賣東西的人」。
她傾聽內心的對話,決定走上創業之路,但渴望吸收更多的養分,因此決定返回校園。
2002年春天,她離開台灣,到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史隆學院等國際知名的企管名校參觀,最後,卻選擇留在台灣,從自己生長的地方再出發。「台灣走行銷服務很有機會,而且女性很適合,」田竹英談到了自己的觀察。
在產業界十年,田竹英發現,女性創業的門檻不是資金,而是團隊,「創業不見得困難,但沒有團隊一定會累死!」於是,她努力考進台灣科技大學EMBA,一方面認識更多的同學,也在這裡和同學、師長交流、分享。
在EMBA,她果真認識志同道合的同學,眼見時機成熟,便和同學共同成立草原經濟開發公司。
創業的第一個重頭戲,是代理素有中文輸入之父美譽——朱邦復發展的中文電子書(ebook)裝置MiniBu mb710。
朱邦復自1999年開始投入該電子書的研發,先後研發完成處理器文傳1610,以及作業系統中文2000。但是,這套電子書的銷售並不出色。
田竹英正努力反轉劣勢。她相信,只要找對方法,依據PDA(個人數位助理)每年十萬台的市場規模計算,MiniBu mb710有機會拿下三萬五千台的市場。
重返校園,除了學習也激發了她在管理上的創意,讓員工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激勵員工為自己打拚的意志,「公司員工只要待滿三年,就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薪水。」
讓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打拚,這是田竹英期望建構的新職場文化。
永遠都在思考工作的田竹英對未來充滿期待。
儘管現在單身,但她並不急切,她所追求的是心靈的撞擊,要能分享生命的好朋友,「我知道,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一定有一個人等著我。」
存在密碼
五年級的行銷創業人,雙子座B型、東吳大學社會系畢業、台灣科技大學第五屆EMBA,曾任燦坤集團副總經理、《工商時報》及《商業周刊》記者,現為草原經濟開發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