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國道客運服務品質升級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04-01-01

瀏覽數 18,950+

國道客運服務品質升級
 

本文出自 2004 / 1月號雜誌 第211期遠見雜誌

突如其來的一場滂沱大雨,讓台北午後的行人,全成了落湯雞。

挽住年邁的父親,楊小姐拖著不算輕的行李,無法撐傘,只得快步往站牌走去,任由雨水片片浸透上衣。

「坐車到機場嗎?來,我幫妳,」身著整齊制服的客運司機遞上撐起的黑傘,並接過行李,一路領著他們往車上走。

父親上車前,不放心的楊小姐又在耳邊叮嚀他,到站時別忘記下車,「妳放心,我們會照顧他的,」司機拍拍胸脯,爽朗地說。

曾幾何時,印象中草莽氣息濃重的傳統國道客運業,也專業地穿起西裝、繫上領帶,朝著顧客至上的服務業挺進。

「這十年來的國道客運市場,主導權已從業者端,移轉至消費者端,」交通部路政司科長張舜清觀察。

供給超量,需求不足

改變,永遠來自於外在競爭的壓力。

1995年開放路權申請後,三十餘家客運業者無不卯足全力爭取進場機會,讓向來由國營客運台汽(2001年民營化後,改名為國光)和野雞車聯盟統聯客運寡占的國道客運市場,瀰漫著一股濃濃的煙硝味。

儘管供給端成長速度快,但不可否認,乘客需求量卻日益萎縮。

過去經濟起飛時期,每天南來北往的榮景,隨著自用車爆增、電子商務發達及產業外移大陸,徹底變了調。

交通部運研所運輸工程組副組長陳茂南指出,乘客需求量通常與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成正比,「目前兩個指標的下滑幅度,幾十年未見,連帶也影響乘客數量。」

在市場有限、分食者眾的情況下,一場前所未有的乘客爭奪戰,已然在台北上演。

每逢星期五下午兩點起,緊鄰台北車站的承德路,就像一個喧囂塵上的夜市,左右兩邊壁壘分明。

右邊的客運站,人還未到,身著制服、笑容可掬的服務人員已遞上熱茶,靠站的車子外表光鮮亮麗,內部有高科技配備和一等一的服務。

左邊客運站的車子,外表看起來明顯不如對街,更談不上什麼服務,但票價卻只有對面的一半。

業者間互相角力、捉對廝殺的結果,為向來被喻為「服務沙漠」的國道客運,注入一股新活水。

愈來愈豪華的設備,是國道客運的特色之一。

不似台汽、統聯兩位老大哥在路權及經濟規模上占盡優勢,尊龍客運首創豪華客運兩排座椅,迅速拉開價差後,其他新進業者也競相投入巨資,打造航空級的硬體設備。

除了平均不到五歲的車齡,阿羅哈、和欣和日統幾家業者,也引進兩排椅、十九個座位的頂級巴士,配備按摩椅、個人液晶電視和衛星導航系統,每輛車的成本幾乎都是新台幣700萬、800萬元起跳。

「我們星期五、六、日的乘客比平常多出一倍,而且還供不應求,」主行駛雲林縣各地到台北的日統客運董事長林義風逸興遄飛地說。

為了爭取客源,業者加碼的氣勢不能手軟。「不能因為乘客坐不到車,讓其他同業抓到漏網之魚,」目前已有兩百零三部車的阿羅哈董事長陳瑞玲透露,農曆年前會有十五部客車加入營運,2004年也將購置七十五部新車。

面對新進業者來勢洶洶,標榜以經營量販店模式做客運的統聯和國光,也不甘示弱引進三排、兩排座椅、裝上電視放映機,讓漫長的車程不再煩悶。「現在的客運,已不是單純從甲地載送到乙地的運輸,」第三度鳳還巢的統聯總經理白德存搖著頭。

交通大學運研所教授馮正民指出,乘客本來就有市場區隔,只不過被強迫使用相同的產品,「自由競爭的結果是提升整體的服務品質,也提供更多樣性的服務,而最重要的,是將原本無序的市場化為有序。」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如何管理可移動的工廠?

除了大客車設備之外,駕駛員的服務態度,也直接影響乘客的乘車意願。

對於駕駛員及車隊的管理,業者也是大費周章。「管理客運不像管理工廠那樣簡單,因為每一部車就像一個移動的工廠,難度相當高,」和欣客運副總經理楊豐文指出。

也因此和欣與阿羅哈善用科技,從新加坡引進有「客運黑盒子」之稱的數位行車紀錄器,嚴密監控駕駛的行車過程。「就算駕駛員變換車道,我們也可以即時知道,」陳瑞玲笑著說。

二十四小時營業、高速公路每八百公尺就有一部車的統聯,有鑑以往司機素質良莠不齊,和橫衝直撞的高肇事率,嘗試在每部車後貼上司機的責任名牌,及申訴電話,請高速公路所有駕駛幫忙監督,「不信你可以開車跟在他們旁邊,看他們敢不敢超速!」白德存自信滿滿地說。

至於擁有八百部車、擁有最多特許路權的國光客運,在公司改制、完成民營化之後,為了擺脫國營企業的舊習氣,不定期為駕駛人員實施各種在職訓練,課程中管理幹部不斷強調:「我們不是運輸業,我們是服務業。」

除此之外,國光也採取嚴格的淘汰制度,只要駕駛員對乘客說話不禮貌、和乘客吵架或完全沒有服務熱忱,都會被記大過和罰款,一旦記兩個大過,就會被解雇,「客運公司只要想賺錢,就不會容忍員工對乘客的惡劣行為,」國光客運董事長李宏生說。

為了讓駕駛員專心開車,阿羅哈每部車更配置如二十年前台汽金馬號隨車小姐般的服務員,「不像自助餐得自己伸手去拿,她們就像高級餐廳的侍者,有客制化的服務,」不過,陳瑞玲同時也強調,隨車服務員最大的功能,還是在於監督駕駛的精神狀況,為安全加分。

雖然目前國道長途客運已全面進入戰國時代,但一年後又要面對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鐵威脅;從台北到高雄,高鐵只要九十分鐘,國道客運最快也要五至六個小時。

然而,業者們卻沒有那麼地悲觀。

相較於其他運輸工具,國道客運的優勢在於價格低、可及性(Accessibility)強,劣勢就是高速公路常塞車,導致時間不確定因素高。

「對於高鐵,我不疑慮、不緊張,」曾經擔任高鐵規劃組組長的李宏生分析,高鐵完工通車後最大的影響是與之平行的航空、鐵路,然後才是國道客運。

軟體跟不上硬體

他進一步解釋,如果高鐵台北到高雄的定價在1400元,國道客運還占有將近一半的價格優勢;假設定價在1000元以下,國道客運的運量雖會減少,但還不至於面臨無法生存的困境。

一方面高鐵設站地點除台北、新營外,其他各站離市中心都有一段距離,高鐵比客運多了票價,也多了接駁時間,國道客運被吸走的旅次量,應該不會太多。再加上高鐵通車後,高速公路的負荷量可望減輕,擁塞情況將獲致改善,兩者誰輸誰贏,似乎還未定論。

「或許板塊會移動,但國道客運可及性的效益仍無法被完全取代,」公共汽車客運公會聯合會總幹事方森德強調,乘客一車直達的需求,不會憑空消失。

尊龍火燒車事件,讓很多人質疑業者一味改造車體、提供豪華設備,卻枉顧消費者安全,顯然業界的軟體觀念還是跟不上硬體設備。

馮正民不諱言,「國道客運業者的服務只在皮毛,尚未全面深入。」他以不久前到成田機場的經驗指出,相較於日本有專業人員為旅客提行李、編號、拉出像抽屜的車廂放行李,然後上車鞠躬說「歡迎搭乘」的一連串動作,台灣國道客運讓旅客自己到行李廂裡找行李,服務還是有待加強。

不只是業者,政府除了給予合法業者牌照稅、燃料稅和通行證的減免,也應為國道客運形塑更好的經營環境。

例如,仿效機場,蓋一個公有調度站,讓業者公平使用,或在高速公路壅塞路段,建造像公車專用道般的高承載車專用道,要不,也可以在高速公路蓋一座接駁轉運站,解決司機超時駕駛的問題。

「政府花很多錢在公路建設,卻不太重視業者的營運問題,」交通部運研所運輸經營與管理組組長王穆衡說。

和空中巴士服務相比,國道客運要成為真正的「服務業」還有一段距離待努力,但至少業界已在試著掃除大家對國道客運的負面印象,為打造服務新形象而努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