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大家不敢外食,食物外送服務逆勢成長。因應疫情,美國餐飲外送平台DoorDash迅速改變了送餐流程,實施「不接觸」送餐服務:餐飲放在顧客家門口,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顧客直接在線上給小費。它們在2020年最後3個月的營收高達9.7億美金,比前年同樣時段成長了226%。
2012年創立的DoorDash,也在2020年12月啟動IPO,出售3300萬股,將公司估值推上了320億美金。它創辦人是華人Tony Xu。Tony的成功,是因為他精通於經營企業時最不性感、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流程。
本文2大重點:1. 在確認經營模式可行後,快速的募集更多的資金並擴張到其他城市。2. 利用親自接觸顧客的經驗改善流程,積極的規劃跨足其他產業。
1. 在確認經營模式可行後,快速的募集更多的資金並擴張到其他城市
2013年Tony從史丹佛畢業,他決定要繼續經營PaloAltoDelivery,但是,他也了解他們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法「擴張」的。當時,PaloAltoDelivery還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每天只要能夠收到25筆訂單,對Tony來說就是不錯的成績了。
Tony了解如果要讓這家公司成長,他們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曝光度。於是他報名參加YCombinator(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而且成功被錄取了。
YCombinator提供了他們20000美金的創業資金,更重要的是,Tony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潛在的投資者。因為,所有知名的創投基金,都會從YCombinator中找尋值得投資的公司。
這時,Tony和其他的創辦人決定要為PaloAltoDelivery改一個更容易被記得的名字。他們對新名字有3個要求,容易拚、容易讀、以及網域還沒被註冊。在經過了一份挑選後,他們找到了DoorDash這個名字,因此就決定要用它。
雖然這個時候,DoorDash依然只有網站(沒有任何的App),但是他們還是成功的在YCombinator的DemoDay中取得了240萬美金的種子資金。
在有了足夠的資金後,Tony決定到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市場,SanJose(史丹佛大學附近的城市)去測試這個概念是否真的可行。他們也在這個時候推出了手機版App,為行動裝置顧客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在DoorDash剛開始營運的第一年,Tony和創辦人們不但要管理公司的大小事務,他們就和在史丹佛時一樣,自己負責開車外送大部份的食物。而這段時間,Tony和團隊首要的任務,就是為顧客、餐廳、以及外送司機建立出一個完整的流程。從顧客下單,到餐廳能夠開出發票,到司機能夠準確的將食物送到顧客手中,這中間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Tony和團隊都要事先考慮。
Tony相信,一個滴水不漏的流程將能夠減低他們的營運成本,這樣,他們就能夠減少顧客需要負擔的運費。因此,Tony運用他和其他創辦人的人脈,找來了一群優秀的工程師,將DoorDash每天營運所得的資訊(例如:各種餐點的下單量、餐點需要的準備時間、司機送餐需要的時間等),轉換成大數據的一部分,然後再將這些數據回饋到DoorDash的流程中,讓流程變得更精準。
而在行銷方面,Tony印製了大量的傳單,然後帶著這些傳單一家家餐廳拜訪,直到他們有50家願意合作的餐廳。
在SanJose經營了幾個月後,Tony就發現他們成長的非常迅速。因此,他就開始規劃籌募更多的資金,讓DoorDash能夠發展到舊金山灣區以外的地方。2014年的5月,DoorDash在A輪募資中得到了1730萬美金,開始建立專門的業務團隊。
2018年的3月,DoorDash在D輪募資中取得了5.35億美金,然後又在8月的E輪募資中另外得到了2.5億美金,讓DoorDash的市值成長到40億美元。
2019年5月,DoorDash的估值上衝到126億美金。它又乘著疫情,大家不敢外出吃飯時衝高營收,接著在2020年12月啟動IPO,出售3300萬股,將公司估值再推上了320億美金。
2. 利用親自接觸顧客的經驗改善流程,積極的規劃跨足其他產業
為了讓客戶擁有更好的服務,Tony每天依然不停的思考要如何改進DoorDash的流程。它們不但建立了各種支援系統來為不同的餐點計算最短的運送路線,以及準確的評估送達時間。而Tony和創辦團隊在創業第1年的親自外送經驗,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清楚的知道,司機們會面對什麼問題,以及要如何才能夠提升外送的效率。
就算是已經成長成為一家價值126億美金的公司,Tony和創辦人們每個月還是會找一天親自去外送,以確保他們能夠知道整個流程有什麼還可以改善。
DoorDash目前主要的營收是來自向顧客收取從1.99到5.99美金的外送費,以及向餐廳收取每筆訂單的抽成。
雖然目前DoorDash有非常多的競爭對手,但是,Tony相信外送的市場夠大,因此可以容納非常多的競爭者。更重要的是,DoorDash最終的目標並不是單純成為一家食物外送公司。它的目標是要為任何在地商家提供外送服務,不管是餐廳、花店、還是零售店。
根據Tony在5年前做的市場調查,在美國就有超過800家快遞公司。而且這些公司,很多都還沒有在線上交易。例如,在餐飲業中,就有超過95%的交易是透過電話或到店中消費。因此,Tony相信DoorDash還能夠為商家們提供更多的服務。
另外,為了確保顧客能夠有多元的選項,DoorDash已經和美國餐飲業前100大品牌中的90%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包括了Wendy’s、BurgerKing、IHOP(主打:鬆餅、三明治等)、TheCheesecakeFactory等。
而為了要確保各種餐點都能夠快速的送到顧客的手中,Tony甚至會為各商家做特殊的安排。例如:TheCheesecakeFactory有一家門市位於舊金山市中心梅西百貨的7樓,所以,外送是非常困難的事(舊金山市中心的交通和停車位都是大問題)。因此,DoorDash和百貨公司簽訂合約,確保它們的司機能夠有專屬的停車位,以及使用只有百貨公司員工才能使用的專屬電梯,好讓司機們能夠更快的取得餐點。
Tony希望,在10年後,DoorDash會是連結消費者和店家的主要工具。任何人想經營零售商店,只要找到DoorDash,就能夠解決客源、外送以及其他的煩惱。根據SecondMeasure的數據,DoorDash是美國餐飲外送的龍頭,排名在Uber和GrubHub之前。
當年Tony在史丹佛時,曾經問過他想協助的小商家:「如果我今天給你一支能解決你任何問題的魔杖,你希望解決什麼問題?」。Tony希望在不久的未來,DoorDash會真的成為這支「魔杖」,解決小商家面對的所有問題!
參考資訊:
3.Fooddeliverystart-upDoorDashnearlytriplesitsvalueinabout5monthsto$4billion
4.DoorDashCEO: SolvingProblemsofTime-StarvedPeople
5.FromFive-Year-OldChineseImmigranttoVenture-BackedTechEntrepreneur
6.DoorDashridesfooddeliveryappcrazehome
7.YCombinator-BackedDoorDashDeliversFoodQuicklyInSouthBay,HopesToExpandBeyondFood
8.DoorDash
文/戴羽
(原文刊載於《創新拿鐵》;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