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給蘿蔔時,別忘了要有棍子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03-12-01

瀏覽數 20,500+

給蘿蔔時,別忘了要有棍子
 

本文出自 2003 / 12月號雜誌 第210期遠見雜誌

經營大型上市公司,絕對是件重責大任。員工、合夥人,與上萬名投資人的收益都必須要仰賴CEO正確的判斷。

由於外在環境變動頻仍,唯有最睿智的經理人才能應付裕如。然而近年紛傳的企業醜聞卻讓大眾感覺,位高權重的CEO並非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貪婪的人。

2001年底,美國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計弊案:能源巨人安隆(Enron)利用與合夥公司的交易隱瞞數十億美元債務。2002年中,爆發世界通訊(Worldcom)虛報超過70億美元獲利事件,同一時間,又接連發生泰科(Tyco)、全錄(Xerox)與默克藥廠(Merck)操縱帳目的弊案。一連串的會計欺詐事件,顯示許多高階主管將股東與員工權益放兩旁,自己利益擺中間。

CEO是貪婪的能才?

即使沒有犯法情事,巨額的酬薪也讓大眾懷疑「真的有這個價值嗎?」9月紐約證交所董事長葛拉索(Richard Grasso)公布累積達1億4000萬美元的延付薪資與退休津貼,這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引起眾人撻伐,葛拉索也立時變成貪婪的象徵。

不幸的是,談到坐擁超額高薪的CEO,葛拉索並非個案。高階主管薪資飆升的現象,在美國尤其明顯。《經濟學人》指出,1980年代,美國大公司CEO平均薪資是生產線員工的四十倍。到了1990年代,變成八十五倍。現在比例更暴升為四百倍。去年經濟不景氣,大公司獲利普遍下跌,高階主管的薪資卻仍居高不下,美國CEO的平均薪資甚至還上升6%。

未經控管的薪資不但所費不貲,戕害公司體質,更會打擊員工士氣。據《國際金融報》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其公司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大會上表示,美國企業過去五年出現的錯誤薪酬分配,比過去一世紀還要多,「美國企業的CEO們只關心自己能從公司拿到多少錢。」

薪酬配套中最受注目的「黃金降落傘」,原本是企業的反購併策略,卻成為CEO中途解職可以領取龐大資遣費的依據。然而,提前解職常導因於領導不力,CEO卻還能坐收大筆酬薪,自讓投資大眾不平。《經濟學人》形容,「這些高階主管平日就被餵慣大蘿蔔,當棍子終於要打到背上,還能抱著一大袋蘿蔔跳走。」

黃金降落傘只是主管薪資的一部分,為讓CEO與公司利益目標一致,股票選擇權常占薪資方案的極高比例。即使在股市泡沫化的2001年,行使股票選擇權也確保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公司的CEO薪資上升43.6%,即使這些公司的總營收平均下跌了12%。

比如說,加州醫院管理公司Tenet Healthcare去年股價下跌近60%,前CEO巴伯考(Jeffrey Barbakow)卻因行使股票選擇權獲利1億1100萬美元。甲骨文(Oracle)的CEO艾利森(Larry Ellison)放棄年薪與紅利,去年卻因行使選擇權讓薪資收益高達7億600萬美元。

然而,股票選擇權也造成CEO「哄抬股價,逢高賣出」的現象。身兼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總裁與專業會計師的薛利(Howard Schilit)在《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Financial Shenanigans)中指出,經理人的行為常深受獎懲措施牽動。

「當企業以財報數字做為發放紅利與股票選擇權的標準,高階主管就會傾向提報對他們有利的財務報表……,這種制度有時便形成鼓勵會計騙術的環境,」薛利表示。巴菲特也認為,正是不合理的薪酬和獎勵制度,導致過去十八個月不斷發生公司醜聞。即使不玩弄會計手法,行使股票選擇權也會稀釋每股獲利,侵蝕到其他股東的報酬。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另一種厚利CEO的方式是「退休金配套措施」。例如奇異(GE)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的退休方案不但含括豐厚的退休金、公司飛機使用權,定期鮮花提供,還有每月8萬美元的曼哈頓公寓房租。

CEO們是如何談成這樣優渥的合約?巴菲特在他最近寫給股東的信中表示,「並不是因為法律不夠周延……,而是『董事會氣氛』所造成的。」公司董事會中「禮尚往來」的氣氛早已行之有年。

除此之外,由於沒有董事認為用「低於業界平均標準」的酬薪能聘到最優秀的人才,所以CEO的薪資可以說是「只升不降」。

博思管理顧問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近日的調查指出,由於高階主管任期愈來愈短,薪資攀升的現象也愈形嚴重,尤以歐洲為最,自1995年至今,CEO的流動率幾已翻升三倍。

董事會肩負監督重任

從操縱財務報表的會計醜聞到高階主管誇張的巨額薪資,在在凸顯了落實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於2001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書中,強調「公司治理」的關鍵,除了要有透明化的財務、內部的稽核、誠信的經理人,還要有健全董事會,因為董事會可以獨立監督公司與最高經理人,進而提高公司整體的經營績效。

獨立董事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的沙氏法案(Sarbanes-Oxley Act),也大幅加重董事的責任。「董事們現在必須扮演多重角色,除了更關注法律與會計事務外,還要更常接觸投資人,」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董事費堯頓(Robert Felton)表示。

《經濟學人》則認為,想改善高階主管薪資過高的問題,首先必須讓薪資透明化。其次,大型機構投資人還必須善用他們的影響力。今年5月,世界最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年度大會上,就發生股東群起反對付給CEO葛尼爾(Jean-Pierre Garnier)3570萬美元遣散費的事件。

此外,股東需遴選獨立的董事會來聘任、監管CEO。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在10月上旬計畫增加股東提名及任命董事的權力,當股東們擁有決定權,就能發揮監管的能力。

葛拉索的黯然下台為CEO的貪婪敲響了一記警鐘,CEO薪資的控管,不只要在制度面做根本的改善,更需要股東持續的關注,才有回歸正軌的可能,畢竟,提供蘿蔔的人,就是股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