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蘭芬 攝影/林衍億 內文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寇世勳重返大銀幕當男主角!在電影《一家之主》中飾演剛退休的男主人,與鮑起靜、柯佳嬿同場飆戲。接受《50+》採訪時,大方暢談當年齡不可逆、可接的角色也不可逆,如何調適?
1980、90年代主演無數中視連續劇,兼具帥氣與演技的寇世勳,2000年之後多數時間在大陸拍戲,並於2002年獲得第七屆亞洲電視節最佳男演員獎,說他紅了40多年一點也不為過。
在台灣導演王希捷力邀下,寇世勳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鮑起靜、金鐘獎最佳女主角柯佳嬿合作演出描述熟年家庭細瑣困境的電影《一家之主》即將上映。68歲的寇世勳笑說,「雖然45歲以前都演男主角,但這次是暌違5年後,第一次又回來當電影男主角。」
沒有人可以一輩子當主角 60歲前的低潮靠「熬」
45歲,第一次有人拿不是我當主角的劇本過來,我心想,這樣的事終於發生了。
寇世勳說。
人生與戲劇就像兩面鏡子,可以對照著看。演員就和俗世裡的每個人一樣,都會遇到世代交替的時刻。總有一天,要從主角慢慢往旁邊移動。
1970年出道,1976年在中視《純純的愛》擔綱後,從此寇世勳總是男一,「那個時候不管誰想到找我,都不會考慮男主角以外的角色,但45歲那個非主角的本子出現後,我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你要學習怎麼去面對新的挑戰。」
他說自己的人生有2個階段很難熬,一個是45歲到50歲,一個是55歲到60歲。
「45歲開始出現看別人演男主角的場景,心裡很難調適啊。讀劇本會連男主角的詞一起看,看他演得好不好,現場也會想幫他,後來發現這是多嘴了。」初期,仍會想改變新生代男主角的演法,也常想說不如我來演。
後來,他開始懂得欣賞與包容,「對方的演法不見得不好,說不定現在的觀眾可以接受。如果有需要,再給出一點經驗引導就可以。我要練習適應自己不再是男主角這件事,像現在,專注在我的角色,也不會去讀男主角的台詞了。」
畢竟演戲是寇世勳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事,所以要找到一個可以舒服地繼續做下去的方式,
既然要做,就做自己最願意做的事;不快樂的話,做那種工作不如去死。
幾句豪語顯見他的豁達。
60歲之前,寇世勳曾有2、3年的低潮,「那段時間怎麼都接不到滿意的戲。」
那怎麼辦呢?
視帝笑答,
一個字,熬!
他不願隨便接戲,「本子我不喜歡就絕對不會接,從年輕時就這樣,不將就。」熬過那段時間,慢慢又開始出現喜歡的劇本,
所以現在我都勸大家,生命的際遇是波狀的,沒有人會永遠在高處,也不會有人永遠在低處,有高有低是常態,不管身在何處,都要知道,不會永遠是現在這樣。
老年角色裡也能看到精緻 不逃避就舒服了
他試著從前輩演員身上尋找新戲路的可能性,「像過去跟郎雄一起拍戲,我認為郎雄年輕時一定也是各方面條件優秀的人,否則也不會演那麼好。當他到我這個年紀轉變了心態,仍然能把老年角色演得恰如其分,讓大家在一個老年角色裡看到精彩,我應該也可以呀!」
如此換個角度去想去做,發現就算演的不是男一或男二,卻是對劇情有關鍵影響的角色,只要詮釋到最好,劇組與年輕演員仍然對自己敬重有加。
寇世勳認為,
年齡不可逆,可以接的角色也是不可逆的,因此要想通,面對它、接受它,跟它共存。
「這樣你反而快樂,接下來的每個角色都能快樂去發揮。調整得愈慢,痛苦期愈長,一直糾結只會延長痛苦。」到這年紀,許多事不再像過去會使心情產生波動,因為學會面對問題,「不逃避,就舒服了。」
家人間的交流靠「硬聊」 和年輕人溝通不能強迫
相對電影《一家之主》中他所飾演的角色羅大偉,是很多人感到熟悉的家中老爺德性,每日翹起二郎腿坐在「王座」中,開口只問:「今天吃什麼魚?」,寇世勳透露平常生活裡的自己沒有那麼大男人,「家裡粗重的活我會主動做,時間到了還會去拖地。」
生活久了會形成默契,除了責任的分配,還要把握氣氛。寇世勳觀察,其實每個家庭都差不多,婚前說什麼都有趣,婚後生活的重擔卻壓得人愈來愈沒話講,他笑說,
解決的方式就是聊天,不管什麼,『硬聊』就對了!像《一家之主》裡的家人缺乏溝通,這不行,一定要把話講出來,好好溝通常能海闊天空。
與不同世代的溝通,寇世勳也自有一套技巧。例如與年輕演員合作,寇世勳多觀察少開口,不直接說「你不能這樣做」,而是在對方幾番達不到導演要求困住時,才會婉轉指出:「你其實已經具備了A、B、C,如果再加上D就更好了⋯⋯」,留下空間給對方揮灑。
有感於年少時沒人提點,期待成熟的自己可適時助人解鎖,而年紀愈大也愈能體會所有事情都不能強迫,「對我的孩子也是這樣。現在我不像他們小時候般嚴厲了。」他發現,忍住不講、等待與觀察,慢慢會從孩子的行為中了解到,其實以前老爸教的他們都有在聽!不必講,他們就會做。
他相信家庭教育是一切的根本,
就如同我母親,以她整個人生示範給我們看什麼是堅毅、忍耐與愛。
獨立生活到最後的母親 示範了堅毅與至深的愛
寇世勳的母親齊家駿40歲守寡,獨力將4個兒子拉拔長大,「小時候我們不懂,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一個女人在那個時代,她到底怎麼做到的,而且從來不曾抱怨不曾訴苦,只告訴我們:『沒有父親、沒有背景,一切只能靠自己,因此無論如何,做人做事要把握住原則。』」
寇世勳形容她是「平凡中的偉大」,個性堅強,從不依賴任何人,「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照顧我們,她每天洗冷水澡到60歲,80歲自行把房子賣掉住進養生村,到她走之前眼睛還看得到,耳朵也聽得清,真是了不起的女性!對比同齡朋友照顧父母的辛苦,在母親的自律和堅持裡,我看到她對我們那極深的愛。」
母親的身教,使寇世勳性格堅毅,作息正常,教育子女有方,「不得不說潛移默化是很大的力量,希望我也能擁有我媽媽那樣的精神。」
還不曾有時間想到老後的自己,也開玩笑說不知演員這行業怎麼退休,寇世勳說,「到現在為止,看到好的戲、好的角色還是會心動,表示我仍有衝勁。我現在想的全是70歲之後還要怎麼更精彩。到這個年紀,我只能說我愈來愈舒服,愈來愈滿意自己的狀態。」
《一家之主》電影預告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K3FBX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