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業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我們當然希望提供給顧客很好的服務,但是在中國大陸這是很大的考驗。
主要因為我們提供的是無形的產品,而且大陸的金融業(在產業結構上)還有很多法令限制,影響我們長期發展的其實是自由化趨勢,也就是市場開放愈多,愈有空間;我個人認為,兩岸三地的金融業最急迫的問題還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就是法律還需要進一步鬆綁。
這是影響我們金融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很多人說,中國的改革開放不過短短十年,時間太短,所以不要開放得太快。他們看到的是風險的一面,過去ING在大陸推出的新產品,都是把國外已經有的保險產品直接引用,日後可以針對中國大陸市場的特殊性,研究開發特有的金融產品。
再檢視保險業全球發展環境的限制問題,主要有四大變革:一、國際事件,如九一一,引發對保險的需求;二、全球發達國家普遍經濟環境不佳、利率下降,促使消費者審視其投資組合;三、雖然如此,保險業仍然被視為投資工具之一;四、也是比較急迫的,保險業將面臨其他金融產業的競爭。
如果預測兩岸三地前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國際資金流入,保險公司數量增加,可以預見未來保費將持續穩定成長。而大陸國內人民基於儲蓄考量,仍會驅動對壽險的需求。
台灣方面,整體金融投資環境完善,證券市場、消費性金融市場都已經比較完備,壽險市場也比較成熟,整體成長空間因為市場胃納的結構因素,成長速度將不如大陸。
最後我要呼籲,金融業的同業,多多投入經營兩岸三地的金融保險。(游常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