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時間的複利固然強大,「有做」跟「做好」是兩種不同的境界。總不可能每個月只存個1000、2000元,便盼望25年後的生活有多大改變。(本文摘自《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一書,作者為小車X存股實驗,以下為摘文。)
零股交易大幅降低了股票買賣的門檻,少吃一頓大餐便能在盤中低點買進1股台積電,輕鬆當起護國神山的頭家。各家證券商也紛紛推出每月定期定額1000、3000、5000元存股,搶攻零股交易的商機,小額存股儼然成為小資族投資的一股新勢力。
由前一節的金額試算,我們可發現即使是初期本金不大的小資族,也有機會靠資金持續投入存股而翻轉人生。不過須注意每月「投入的金額大小」,決定了未來的翻轉程度。
「有做」和「做好」之間的差距
時間的複利固然強大,但畢竟存股一年的獲利是5%~ 8%,而非50%∼ 80%。因此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你:不是投入一點點金額,搭上存股的列車,就能通往財務自由的人生,也不是「有存」就能改善生活,存的「本金」要「夠大」,或是「持續投入」的金額要「夠多」,兩者至少要達到一項,長久下來複利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就像處理老闆交辦的事情時,「有做」跟「做好」是兩種不同的境界。總不可能每個月只存個1000、2000元,便盼望25年後的生活有多大改變。
假設在無本金,從零開始的情況下,純粹比較每月投入不同的金額,我們來看看25年後有何差別?
這次換成以存股一年保守獲利5%來計算:
由上可知,月存1千和月存3萬,同樣花了25年,存下相同標的,只因為每月投入的本金不同,後者的資產在25年後足足高出前者30倍(57萬VS. 1718萬),實在太驚人了!所以你覺得月存1千的「有做」跟月存3萬的「做好」,誰會更接近財務自由呢?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時間越長,資產成長的倍數越多;本金(總投入金額)越大,實際獲利金額越大。時間是有魔法的,存股若可以「趁早開始」再加上「本大投入」,就能將我們的辛苦錢發揮最大的功效。
從現在開始,提升專業也好,克制欲望也罷,每月多存一點點,25年後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比巴菲特起步晚,也能傳子女做「股二代」
知名理財暢銷著作《致富心態》提到:「巴菲特累積的財富,不單單因為他是頂尖的投資人,更因為他從小就開始投資。」
他從10歲便開始學投資,直到現年91歲,總投資年數超過80年,且書中指出巴菲特的淨資產絕大部分是來自50、60歲之後。
因此我們得知:越早開始,可投資年數越多,資產翻的倍數越多。
25歲存股,到60歲退休,有35年持續投入的機會。
35歲存股,到60歲退休,尚有25年持續投入的機會。
45歲存股,到60歲退休,只剩下15年持續投入的機會。
也許我們起步晚,活得也不一定比巴菲特久,只要我們這一代開始存股,除了領股利能讓自己安享晚年之外,股票資產還能傳給下一代,讓孩子成為「股二代」,兩代人的總投資年數,相信要超越巴菲特的80年不無可能。
也許我們一開始能投入的資金有限,但只要能做到累積投資年數80年,即便財富追不上巴菲特的腳步,至少總資產也足以贏過絕大部分的人了,這就是時間與複利的威力。
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543規律
農耕於一年四季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步驟,其實存股久了,也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節奏。現在來介紹一下我這個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
【前置期】5個月:4月~ 8月中
1、收兵不買
每年3月各家公布股利後,便開始收兵不買金融股,除非遇上股災。不過可伺機買台積電零股(沒閒錢就改成600元以下買一股)。
2、月存閒錢
每月「月初」將規畫投資的金額匯入證券戶,把4 ∼ 8月的薪資閒錢先存起來。
3、作壁上觀,看子彈飛(最常做的事)
開始當局外人看大盤大起大落。
4、記除息日
大約6月開始Google 手上持股的除息日、股利發放日,並記在行事曆上。
5、規畫買進張數
計算今年能進場的錢(薪資閒錢+股利),並開始分配各檔股票要買的張數。搭配參考個股(兆豐、玉山、合庫、華南)當年前7個月的EPS成長或衰退,來決定買入的張數配置。EPS成長的多買一些,持平的小買,衰退的不買,並且持續觀察每月的EPS以考慮是否換股。
【買進期】4個月:8月中~ 12月
一年最開心的時期到了,可以領股利,外加逼自己買股票,享受購物的樂趣。
1、除息當月買完薪資閒錢
8月除息日開始買入股票,把前半年存的閒錢都買完。不過兆豐金可以慢慢買,因為貼息機率高。
2、股利入帳,逢低加碼
9月股利大致都進帳,用作逢低加碼。遇到個股相對低點就買一張,最晚在隔年3月前要買完證券戶內的錢,不過我通常12月就會買完了!
【最後加碼期】3個月:1月~ 3月
1、等全年EPS公布
隔年1月等待前一年全年EPS出爐,參照以往盈餘分配率,即可估算當年可領到的股利。
2、年終獎金最後加碼
根據估算出來的股利,挑出當時殖利率最高的個股(兆豐、玉山、合庫、華南擇一),並運用年終獎金做最後加碼。
3、等待公布股利股息
待3、4月各家股利公告完畢,算出當年實際能獲得的股利、配股,股利加總後納入8月買股的規畫。
若四家金融股EPS表現都正常,或者曾衰退過,後來又恢復水準,則安心收兵不買,坐領股利;倘若個股EPS連續數個月都較去年同期衰退(摒除大環境影響),會考慮擇高點換股(市價高於均價才能換)。
以上為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實際交易次數雖不多,不過也滿多事該做的,供大家參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