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明新科大最亮眼名片「半導體學院」,學生被預訂一空

雜誌原標題:人才荒受益學校 明新科大躋身半導體搖籃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2-03-28

瀏覽數 37,900+

明新半導體學院老師每天被業者追著要學生,3月已申請開設11個產學專班應急。(左起電機系主任林清隆、校長劉國 偉、半導體學院院長呂明峰)張智傑攝
明新半導體學院老師每天被業者追著要學生,3月已申請開設11個產學專班應急。(左起電機系主任林清隆、校長劉國 偉、半導體學院院長呂明峰)張智傑攝

本文出自 2022 / 4月號雜誌 企業新標配 永續長

明新科大因人才荒,成為受益學校之一。不僅理工科系學生都被廠商預約了,甚至還有日本、韓國等外籍學生,想來台灣讀其半導體學院,明新到底做了哪些事?

近幾年,私立科大為「生源不足」頭痛不已,沒人想到「半導體人才荒」宛如及時雨,讓理工學院回春了。而明新科大就是縮影之一。

明新的理工生源因而增加。半導體學院日四技註冊率,從109學年的61%,成長至110學年近八成五,碩士班也從38%攀升至69.8%。

連日本熊本大學、韓國斗元工科大學,都有學生想來台讀其半導體學院;而印度、俄羅斯技術大學、莫斯科電子技術學院則透過教育部國際司、駐俄代表處,擬與明新合推雙聯學制。

明新科大半導體學院教學現場。張智傑攝

明新科大半導體學院教學現場。張智傑攝

前十大IC封測業者,七家在附近設廠

明新為何能成為「人才荒」受惠學校之一?首先,是絕佳地理優勢,全球前十大IC封測業者,七家都在明新附近設廠。20幾年來,明新與業界密切合作,2017年,打造首座「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教學環境,力成、矽格、愛德萬、優貝克等大廠紛紛贊助。

其中,全球第五大封測廠力成捐贈1712萬元的封裝機台與耗材,還派業師與明新開「半導體封裝設備實務」課程,類似工廠的學習模式受到學生歡迎,去年有30位參加力成校外實習。

但半導體封測類產線營運長趙守嚴認為,須打造封測業「訓考就業」一條龍服務,才能培育業界所需人才,2020年遂與工業局合推「封裝工程師能力鑑定」證照制度。隨即於2021暑假,舉辦96小時的封裝工程師能力鑑定培訓營,首批有28位通過考試,取得工業局、電電公會聯名,頒發第一張具公信力的封裝工程師證照。取得證照者很快被力成、景碩等大廠錄用。

趙守嚴表示,新進封測設備工程師,若沒上過課,公司需花六至八個月培訓。「訓考就業」就像駕駛訓練班,經實務操作後,到任何封測企業上班,兩個月即可上手,教育部很肯定明新與力成產學合作成果。

今年5月下旬,學校將安排半導體學院、工學院大四應屆畢業生,媒合參加封裝工程師養成班,完成「訓考就業」學程後,7月中旬即可到力成上班。

明新還率先於2021年2月成立半導體學院。「半導體學院已成為明新最亮眼的名片,」校長劉國偉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半導體學院院長呂明峰整合類產線、產學攜手專班、封裝工程師鑑定培訓營、封裝證照認證、半導體學院「五箭」齊發,提升畢業生在半導體的競爭力。

當《遠見》採訪劉國偉時,短短20分鐘多次因企業來訪被打斷。「幾乎都是因缺人才來談產學合作,老師被追到都不敢接電話了,」他致歉趕往下個行程。

「今年半導體學院有七班畢業生,光景碩就跟我要八班,可見業界求才若渴到什麼程度。」呂明峰也邊說邊趕著要去跟捷創科技副董事長溫在昇見面。

溫在昇分享取才心得:「地緣關係很重要。」新竹一帶理工前三名就是交大、清大跟明新科大。捷創定位清楚,需要實務型人才,與明新合作十餘年,300名員工中,50幾個都是其校友,學生素質、工作態度好,顯見產學合作對捷創的重要性。

「半導體封裝測試工程師能力鑑定」術科能力考試。明新科大提供

「半導體封裝測試工程師能力鑑定」術科能力考試。明新科大提供

非第一名才有機會,實務人才也很重要

捷創副總經理柯鴻毅補充,「不是第一名才能找到好工作,業界需要的,未必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實務人才對半導體業也非常重要。」

這兩年,半導體蓬勃發展,捷創亟需150坪土地以擴編,但缺地又缺人才,正與明新洽談能否運用學校閒置土地,合作建置測試研發中心。「教育部、經濟部如能跨部會協助,這種創新的產學合作模式,可解決學校與產業困境。」溫在昇期盼能成為領頭羊。

近年不斷擴廠的景碩鑑於電機、電子系學生全被搶光,改與資管系、工管系合作原住民招生專案,祭出四年學雜費、住宿全免,還有伙食津貼、每學期獎勵金5000元、畢業保證服務兩年等優惠,以培育人才。

由於學生供不應求,半導體學院3月已申請開設11個產學專班,以解業界燃眉之急。電機系主任林清隆笑開懷,「理工學生幾乎全被包了還不夠。老師們要教學又要接待廠商,但大伙忙得很踏實、很高興。」

甚至有在台灣艾司摩爾工作兩年的清大科管研究生,決定就讀半導體研究所,以提升專業知能;也有交大科法所畢業生想進半導體,報名電子系碩士班。

技職體系久旱逢甘霖,劉國偉期許透過產學合作,創造「學校、企業、學生」三贏局面,讓台灣半導體業持續發光發熱。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