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誰偷走了我的工作?

李誠
user

李誠

2003-09-01

瀏覽數 15,250+

誰偷走了我的工作?
 

本文出自 2003 / 9月號雜誌 第207期遠見雜誌

歐美勞動市場發展的經驗顯示,個人必須要具有適合每一個不同經濟階段的技術與能力,才能永保其工作。

一個古老的問題

誰偷走了我的工作?這是近日台灣媒體最喜歡討論的問題。其實這是個非常古老的問題,不是二十一世紀才發生的問題。

在數千年以前,當人民使用牛、馬、大象與駱駝代替人力從事運輸工作時,已有人提出「誰偷走了我的工作」,其後蒸氣機的發明,又有人指責機器、火車偷走他們的工作。

1970年代,西方國家大量引用自動化生產的機器人,更多的員工大聲指責機器人偷走了他們的工作,要政府限制機器人的引進。1980年代,在全球化與經濟自由化的大趨勢下,歐美國家企業從事國際分工,於是大批藍領工作機會外流到開發中國家,歐美國家的工人又群起指責開發中國家的工人偷走了他們的工作。國際化、自由化也促使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移民到歐美工業化國家,從事這些國家中最艱苦又沒有前景的三D(dirty,difficult and dangerous)工作,歐美國家的工人又指責外國移民偷走他們的工作,因此訂定了各種立法來限制外國移民的進口,雇主的使用外勞。

近日歐美國家又掀起了一陣恐慌,因為電子商務與網路的迅速發展,使白領工作的國際分工也變成時尚,於是歐美國家的白領階級又群起指責印度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白領工人偷走了他們的工作,他們要求政府訂定法令限制至少減緩白領工作外流的速度,保障國內白領工人的工作權利。

法令無法阻擋工作的外移

在1980年代,藍領工作機會大量外移的時候,歐、美國家的雇主與工人聯合起來,要求政府訂定很多法令,限制開發中國家產品的輸入,甚至限制企業對外投資,但是這些法令多半無法通過,或是無法執行而宣告無疾而終。其後國際勞工局等又以保護開發中國家勞工的權益為名,企圖訂立國際勞動標準,限制開發中國家使用童工,建立結社自由,發展工會,訂立適度勞動標準等來「提升」開發中國家勞動標準,表面上只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實質上是限制他們產品的輸入,但是這些法令都無法執行。於是歐美國家又推動社會責任條款(Social Accountability),企圖使用SA8000來限制開發中國家的產品的輸入,減緩藍領工作的外移,但SA8000一直無法推行。

換言之,所有這些法令都阻擋不了國際分工的趨勢,藍領工作的外移。今日歐美國家白領階級企圖以法令等人為的手段來阻止白領工作的外移,亦將遭受到同樣的命運——「徒勞無功」。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舊工作被代替後,都有一波更好的新工作

有趣的是,當每次人民群起指責哪些科技、哪些外國人偷走他們的工作企圖加以阻止的時候,他們的舉動都是無效的,但是不久新一波工作機會便會出現。新的工作不但條件好、薪資高、品質亦佳,他們把新一代員工生活品質向上提升了一層。

歐美的經驗清楚地顯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他們員工的工作從苦命的體力勞動發展到工廠的半技術與技術工,再發展到服務業為主的白領工,今日更朝向吹冷氣動頭腦知識工作的方向發展,每次新的工作都比舊的工作好。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因為工作的外移而訂定各種限制法令,只在最開放的經濟情況下,積極從事經濟結構與管理層次的提升。因此在2000年時,他們有49%的勞工是知識工作者,而失業率曾下降到4%,比以失業率著稱的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失業率都低。

歐美勞動市場發展的經驗顯示,每一個不同的經濟階段中,一個人必須要具有適合該經濟階段的技術與能力。比如一個人在小學時算術很好,現在小學已畢業,不能再以算術的能力去應付國中數學考試,他必須要學代數、幾何,到了高中以後,他要學解析幾何與微積分。今日歐美國家已經發展到知識經濟的時代,他們的員工便必須具有知識工作者的條件,不能再希望以服務業為主的時代的技術與能力來維持他們的工作。

勤練功夫,終身學習,與時代同步成長

歐美國家藍領與白領工作機會的大量外移,給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啟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經濟結構需要不斷地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維持我們的競爭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生存。同理,在經濟結構不斷地提升時,員工的生產技術與工作能力也要不斷提升。

今日我們的藍領工作已在大量外移,白領工作因中國大陸同文同種的關係也開始有外移的傾向。此時,我們不要想盡各種辦法去阻擋這些工作機會的外移,「抽刀斷水水更流」。

我們已從新興工業化國家畢業了,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的員工必須具有知識工作者的能力與條件——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勤練功夫,使你本身工作的能力永遠趕上你所處的時代。換言之,誰也偷走不了你的工作,只有你自己放棄你的工作。

但是此處必須強調的是,誰偷走了「我」的工作,與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是兩回事,不可相提並論。前者是個人的事情,個人不努力,能力沒有趕上時代,丟了工作,那不是別人偷了你的工作,是你放棄了你的工作;後者是社會集體的工作機會,社會集體的工作機會不見了,是誰偷走的?菲律賓人的教育水準很好,但是他們國內沒有工作,要到世界各地去當外勞,誰偷走了他們的工作——馬可仕總統。台灣集體的工作機會也在流失,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機會?這是我們下期要討論的題目。(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