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9月,以農曆的時序而言,已近中秋了。隨著天心月圓的節慶氣氛漸凝漸濃,天候也由酷暑慢慢降溫。
入秋,除了讓人興起明月之思,是不是還有人記憶著隱隱的一朵烏雲?那肆虐一時、造成人心惶惶的SARS。隔著一個盛夏,當高溫的屏障撤去,隱伏的病毒會不會捲土重來,在秋冬復發?
望月而生慮,似乎是掃興的杞憂,但是,戒慎確為必要的心理防禦。台灣是那麼辛苦才穿越SARS的陰霾,進入到後SARS時代,我想任誰也不想再過口罩掩面的日子。
我一直在想「後SARS時代」這名詞。
在SARS之後稱為後SARS,那麼,與其在SARS之後驚魂甫定,當我們憂慮SARS的風暴重臨,何不建立一種「前SARS時代」的思維呢?趕在SARS之前,阻斷它的來路。
正是這個時候,政府的決策考量、專家的研究探索、民眾的心態配合,都需要一種「從未來回頭看」的眼光。把視線虛擬在未來,走在事情發生之前,將衛生安全內化為生活習慣,教導民眾自我管理並保護他人。那時讓民眾解下口罩的領導者,有責任來防備下一波再戴上口罩的可能。
我想,會騎腳踏車的人,也許都有一個經驗。當我們初始學騎,握著把手在掌控從未有過的駕馭平衡時,由於誠惶誠恐、小心翼翼,還不至於跌倒。什麼時候最容易摔得四腳朝天?剛學會時。那種雙輪馳風而過的暢快,放鬆了對新經驗的謹慎,稍一轉彎或者陡坡或者路面顛簸,立刻摔下車來。我覺得面對SARS亦復如是,當我們以為安全了,那正是危險時刻。
每一個時刻都有新事件的發生,政治、財經、治安、教育……,層出不窮,當相關單位應對著各種問題在處理善後,也必須有一些人,去注視未發生但有可能的事件。8月間美國的大停電,這個突如其來的發生,美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即掌握狀況,因為九一一鍛鍊了他們的應變能力。災難是一種以痛苦來錘鍊的課程。
我在4、5月間因SARS而足不出戶時,經歷了一種蠶蛹般的繭居經驗。看著那些奮不顧身的勇者,也看著那些趴趴走的無知者,心中或讚歎或痛憤,變成了我的一個內觀、一種學習。因而我覺得,繭居是必要的,尤其在精神層次上。比如面對SARS,我們需要一些學有專精的人,把自己隔離在哄鬧之外,像蠶一般沈潛吐絲,條分縷析,觀照事件的脈絡。等到靜思有得,化蝶而出,當視線高飛而起,就能看見未來,防範未然。
(作者為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