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出社會這二十年,台灣硬體領先,卻在Web2.0互聯網錯失了很多機會,期待Web3.0靠新創產業再次翻轉。」
現年45歲的吳德威(David Wu),翻開他出社會23年的資歷,洋洋灑灑一大串,不論是手機大廠的軟體工程師,到創業當天使投資人引領電商、互聯網的創新,而今投入區塊鏈平台的建置,去年成立的派可在三月初也取得金管會的反洗錢報備聲明,吳德威一路見證了Web1.0到Web3.0不同世代的風潮。
外商風潮 海歸派贏在起跑點
時光拉回1999年,台灣經濟在面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逐步放緩,年輕人普遍起薪都不高,但當時卻是許多知名的跨國企業紛紛重用本地人才的年代,從國外讀完書回台的吳德威,理所當然會進入外企工作,出社會第一個工作起薪58,000元,拉開跟同儕的水平,在跨國企業對台籍人才仰賴日深,第二份工作薪水馬上躍升85,000元,一路吳德威歷經了許多知名原廠消費性電子產業如HP、Dell、MOTOROLA等外企公司。
但隨著跨國企業沒有自主的決策和技術,無法創造足夠的附加價值,往往外在環境變遷或總公司的政策改變時,即使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公司,也可能面臨一夕之間一無所有,如Nokia被微軟收購,MOTOROLA 被Google收購後,隨即裁撤全球約三分之一的辦事處,並遣散20%員工,吳德威成了MOTOROLA的最後一批員工。
被裁員這一年,吳德威34 歲,家裡還有兩個念私立學校的小孩,他開始面對自己的人生。當時,跟他一樣從國外讀書回台,在原廠代工、周邊零組件等消費性產業工作的親朋好友、舊同事,隨著外商縮編失去舞台後,都選擇前往大陸發展,唯獨他選擇留下來創業,豈料一年不到,資金燒光了,讓他意識到,「有資源、有想法,但是,創業該怎麼做才會成功?」
Web2.0步入Web3.0時代 引領下一個風口
2014年,吳德威開始創業,朝向發展台灣手機 APP方向,開始進入Web2.0互聯網產業,除了讓他賺進人生第一桶金,也引發他開始投資很多互聯網企業,跨領域接觸數位行銷、AI、FinTech、電商人際網絡,後來又認識國際化聊天機器人新創團隊「gosky」及科技品牌電商「MYFEEL 品感覺」。
吳德威雖然靠著互聯網賺到錢,但其實很多互聯網公司並非如此,他認為台灣新創產業資源很少挺辛苦,要有耐心,慶幸他一路走來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
「台灣在Web2.0錯失很多機會。」他認為,電商要走出台灣進而成功需面臨很大挑戰,Web2.0大公司幾乎集中在中美兩強巨頭,國外資源及Player也較多;加上台灣常使用的軟體FB、Line及叫車及訂餐Uber,很少有在地服務,吳德威表示,「關鍵在於產業規模及人才儲備,以及資本市場是否相信會成功。」
互聯網發展已經過去10年,曾任手機大廠摩托羅拉資深軟體工程師、台灣雪豹公司董事長、露天拍賣戰略顧問、阿里巴巴天貓台灣總經理的吳德威,在網路界資歷深厚,吳德威致力關心台灣新創產業的發展,他一邊被延攬在露天拍賣當戰略顧問及在新創公司擔任董監事,同時也是天使投資人,協助數十家新創產業,做了叫車行業、雲端廚房、共享空間服務及行動廣告等公司。
他希望運用自己一路走來的貴人運氣及力量,負責媒合傳產業前輩的資金,一起幫助更多對新創有興趣的年輕人創業,協助台灣電商走向國際化,真正讓Web2.0走向Web3.0,例如2015 年「果物配」就是吳德威很成功的推進,其以訂閱制方式為家戶送上新鮮水果,近年轉型成家喻戶曉的保健以及寵物品牌。
「Web3.0是台灣彎道超車重新的機會。」吳德威認為,進入Web3.0就是重新洗牌,其不需要中心化,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及Idea去發揮,概念適合台灣新創業者,不會受限台灣市場小,例如NFT可以讓藝術創造者賺錢,鏈上可以做很多運用,已經有很多新創公司朝這方向努力,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可以儲備人才,Web3.0其實才是真正讓台灣走向國際化。而甫成立的派可,也正準備在區塊鏈上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