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瑞士型」科技企業放光芒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3-08-01

瀏覽數 25,350+

「瑞士型」科技企業放光芒
 

本文出自 2003 / 8月號雜誌 第206期遠見雜誌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在科技產業瀰漫不景氣的氛圍下,仍舊有一群中小企業僻處角落裡,賺進大把鈔票。

當廣達、仁寶這些股本動輒新台幣百億元的資訊系統大廠,企圖挽救毛利率下探10%的時候,一些股本低於10億元、名不見經傳的零組件廠商,卻小兵立大功,平均毛利率高達三、四成,甚至達到六成,讓老大哥瞠目結舌。

台灣的資訊零組件廠商顯然比系統大廠更有競爭力。

大華證券研究部專業經理丁國正分析,「過去,關鍵零組件都是跟國外拿,但是目前台商可以供貨,就直接向台商拿貨,廠商的業績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一群小而美的「瑞士型」科技企業,沒有雄偉巨大的玻璃帷幕廠房,辦公室大都坐落在不知名的工業區裡,但是他們一直保持高成長、高獲利。「這些本小利重的公司,大都堅守一些特定專業領域,外面的人不太容易瞭解,」建華投顧專業協理鄭德珪分析。

中國探針就是這樣一家低調、但是很賺錢的公司。在百業蕭條的逆境下,中國探針在今年股東會裡仍舊發放了2元的股利,2002年營收較前年大幅成長七成。

位於板橋和平路巷弄裡的中國探針,六層樓廠房看起來很像傳統的家庭加工廠,實在很難跟高科技畫上等號;但是只有一百多人的中國探針,卻是國內最大的印刷電路板、半導體測試探針供應商。「很多人還以為中國探針是做針灸的,但是我們的客戶都是國內上市的印刷電路板大廠,」中國探針總經理黃添貴說。

探針是一項相當冷門的行業,但是中國探針卻可以做到台灣最大,關鍵在於長期投入研發,並且自行開發生產機台,掌握生產、測試技術。「就連在探針側邊鑽孔,我們都有專利權,」1989年就進入中國探針的總經理室特助李永平說。

拳頭變成金剛飛拳

這些表現亮麗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往往都是掌握了關鍵技術,發展出利基型的「拳頭產品」,並構築一道高聳的技術高牆,阻止競爭者進入。

磁碟陣列(RAID)就是台灣資訊業「拳頭產品」的最佳代表,磁碟陣列三劍客——普安、世仰與喬鼎平均毛利高達五成以上。

在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之後,讓企業開始正視資料「異地備援」的重要性;其中,磁碟陣列控制器扮演異地備援的最關鍵零組件,挾著高容量、硬碟資料讀寫加速等功能,成為儲存設備裡的核心產品,廣泛應用於需要大量資料存取、安全性要求高的交通監控、金融、證券、電信、網路服務等領域。

不僅如此,磁碟陣列設備已經從企業儲存設備領域,悄悄進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如強調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銀行個人金融帳戶、自動櫃員機(ATM)跨行資料管理都是採用磁碟陣列控制器。

2002年3月25日,國內磁碟陣列控制器龍頭廠商普安科技以102元的高價掛牌上市,開盤當日二十五分鐘之內,買單高掛七千多張。

究竟磁碟陣列產業有何魅力吸引法人及投資大眾的青睞,而且可以創造近六成的毛利?

「由於磁碟陣列沒有標準平台,所以台灣掌握了優勢,毛利也守得住,」世仰總經理黃宿顯分析,磁碟陣列產業不像筆記型電腦產業都用標準化的零組件,而是使用廠商自行開發的軟硬體。

樂觀、喜歡挑戰自己的黃宿顯在創業初期,也在客戶認證方面碰了一鼻子的灰,公司差點關門大吉。「要跨入磁碟陣列,至少要有連續虧損三年的準備,」黃宿顯強調。

可是一旦被客戶選定為磁碟陣列控制器供應商後,除非控制器廠商產品開發進度太慢,否則客戶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客戶要買的是產品的穩定度與信心,」黃宿顯說。

目前這些本小利重的企業都掌握了拳頭產品,「未來是不是投入更多的研發,拳頭成為『金剛飛拳』,才是發展的重點,」鄭德珪憂心地指出。

少量多樣的客製化服務

少量多樣與快速、量身訂做的客戶服務,是這一群科技小巨人能夠快速成長的另一個驅動力。

位於桃園蘆竹、專攻印刷電路板樣品板工程設計的柏承科技,就是以少量多樣、強調客戶服務,在殺價競爭的印刷電路板產業中異軍突起,連續四年的EPS(每股盈餘)都超過4元。

曾送過瓦斯、賣過傳真機與影印機的柏承科技董事長李齊良,相當懂得如何滿足客戶需求。新光投信研投處研究員左昭信分析,印刷電路板製程高達二十至三十道,轉換生產線與製程相當複雜,必須要先打樣品板,在通過測試驗證之後,才能進入量產階段。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以電腦輔助製造(CAM)設計起家的柏承科技,就曾協助台達電、光寶等客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樣品板的設計服務,快速導入量產。

柏承科技財務經理張美齡以雙面打樣品板為例指出,通常需要五天的作業時間,由於柏承擁有很強的設計能力,一旦客戶要求急件處理,柏承可以把工時縮短到兩天以內,但是要收取雙倍的工程費,「我們是『服務』製造業,所以要收取急件費。」

為客戶即時性量身訂做設計服務,讓柏承的毛利率高達25%以上。

左昭信指出,客戶與庫存管理是「少量多樣」經營模式的最大瓶頸。

以柏承為例,多達三千多家的客戶,從台達電、光寶、台積電、威盛、矽統到鴻海,產品也橫跨電源供應器、電腦、主機板、IC設計。「平均每個月台灣廠的產品料號高達一千多件,最高的紀錄一天能夠接下七十多張的訂單,」張美齡強調。

柏承占台灣員工數三分之一的業務團隊(約一百人),直接到客戶的生產線,提供最即時的客戶服務。「甚至於在大陸惠州、昆山廠還提供了二十四小時的送貨服務,」張美齡表示。

現在的客戶都不願意背庫存,都把庫存建在上游廠商身上,所以柏承嚴格執行庫存管理,要求每個業務人員確實瞭解客戶未來三到六個月的需求量,如果三個月之內,某項產品沒有出貨的話,立刻將庫存品打消掉。

重視學習成長

英雄不怕出身低,這一群黑手起家的老闆,普遍學歷不高,但卻很肯花心思在員工的教育訓練;甚至於為了跳出家族企業的框框,引進專業經理人,來協助公司治理。

國內最大的筆記型電腦散熱模組廠商超眾科技董事長吳宗就是一個例子。成立三十年的超眾科技,在輔導掛牌上市的過程中,吳宗有鑒於財務操作透明化的考量,挖角了輔導券商元大京華的黃精培,擔任超眾的財務經理。

《執行力》作者包熙迪指出,訓練課程也是提升員工實力的重要環節。

只有一百多位員工的中國探針就鼓勵員工多念書,董事長黃介崇本身就是熱愛學習的人,靠著自習念完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夜間部的課程。

在員工教育訓練方面,黃添貴指出,「我們還規劃與一家私立大學合作,在公司內部開辦EMBA課程。」

把鏡頭拉到偏僻的彰濱工業區。只有初中畢業的健和興董事長鄭克彬也非常重視員工的教育訓練。

健和興這家只有三百多人的端子廠,平均每位員工一年的在職訓練費用超過1萬元。

健和興在半年前開辦了三個英文會話班,特地從彰化市區聘請英文老師,每週兩次訓練九十多位員工的英文對話;為訓練員工的專業能力,健和興還每年利用暑假,將三十多位工程人員送到彰化、台中,學習電腦設計。「我們是一群鄉下人,當然要更加努力學習,」鄭克彬操著流暢的台語說道。

保守的企業經營

手中擁有的現金幾億元,卻從來不跟銀行借錢,保守的經營策略是這些中小企業的另一項特色。

當初與兩位弟弟靠著標來的3萬元創辦健和興的鄭克彬,三十年來買原料都是付現金,目前公司的現金近4億元,但是很少跟銀行打交道。

成立十七年的中國探針也是一直保持「零負債」。黃添貴表示,中國探針從來不曾辦理現金增資,不從資本市場拿錢,都是用賺來的錢來增資、買機器。

甚至於,中國探針還會「挑」客戶。黃添貴進一步解釋,中國探針只跟上市的印刷電路板大廠做生意,對客戶做徵信,確保貨款可以收到。「你只會做生意,但是不會收錢,還是零,」李永平說。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吳德豐觀察中小企業的保守財務操作指出,企業從不借錢的做法是見仁見智,有可能因為老闆的理財習慣,不熟悉與銀行打交道或是公司很賺錢而不需要借錢。

「但是借錢是『借雞生蛋』,雖然目前沒有借錢的需求,但是必須居安思危,及早與銀行培養信用紀錄,」吳德豐表示,財務操作過度保守,會限制將來的企業發展。

「勤儉」也是這些白手起家的老闆的共同特質。二十歲從嘉義到三重當學徒的吳宗,二十六年來都是以廠為家,住在湯城工業區附近的老舊廠房四樓。廠房四周都是螺帽、沖壓小五金工廠,吳宗每天清晨起床做完運動之後,七點半準時自己開車到公司上班。

雖然未來的景氣仍舊混沌不明,台灣仍然有著一群專注本業、用心經營利基市場的業者,持續締造耀眼的高獲利營業績效。

「一眠大一寸,只要你肯動,都有機會,」黃添貴為這一群低調、默默成功的瑞士型科技企業下了註腳。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