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證券行銷協理的光環,許多人仍忍不住想多跟石恬華聊幾句。「與人接觸溝通,建立職場的自信,」說話時,肢體語言豐富的石恬華表示。
金融界人才競爭激烈,想要表現傑出並不容易,年輕一代要出頭更是難上加難,石恬華以六年級生之姿,擔任國內外商投顧怡富證券行銷協理,其中關鍵便在於她的專業表現與溝通長才相得益彰。
利用新穎手法,把基金商品變得活潑有趣,石恬華的靈活行銷創意在國內締造了幾個先例。
怡富第三把交椅
2000年基金商品方興未艾,石恬華嗅出網路傳播的機會,在國內第一次舉辦網路基金說明會,當時二十餘歲的石恬華主挑大任辦活動,吸引上萬人上網同步瀏覽,造成網路塞爆,締造佳績並造成轟動。今年初,她嘗試將金融商品帶入校園,在國內十餘所大學院校舉辦基金講座,並票選基金投資新秀獎,帶給年輕人新的投資理財觀念。一位資深財金記者形容,她是怡富集團繼資產管理負責人宋文琪與投顧總經理王鴻嬪後,最被看好的明日之星。
石恬華的成就絕非偶然,她是在轉換職場生涯中,不斷調整、累積加分。
行事個性直來直往的石恬華,求學時期對媒體記者生涯充滿期待,原因在於當時她不擅溝通。
畢業於台大財金系的她,曾試著投遞履歷到媒體,最後通過筆試、面試,如願以償到《經濟日報》就職。
兩年主跑外商金融、中央財政單位等採訪經驗,讓石恬華不僅增廣金融商品與法律知識,也能在大小場合與各色人士侃侃而談;怡富證券1998年大舉培育幹部人才,她決定返回金融業做行銷,一展抱負。
擁有傳播與金融的實務經驗,為石恬華在行銷業務上加分,成果歸功於她的職場生涯規劃。她檢視六年級後段班在職場抱怨「有志難伸」的原因,在於沒有仔細思考、規劃職場生涯。
以金融業為例,年輕人面對職場的態度仍存在許多盲點。近年來金融機構持續洗牌合併,產生職場供需浮動,導致許多人頻頻異業轉職,跳槽過程中反而迷失方向。石恬華建議,現在雖然不是「職業從一而終」的年代,但自己的核心能力卻必須「從一而終」,所有轉換的工作都要由既有實力出發,向上累積,「選擇下一份工作不能只看一點,要顧及全面,」她指出。
石恬華擁有一套檢視職場實力的方程式,就是「能力」+「個性」=「專業」。能力就是所學的技術,而個性則包括溝通、表達以及工作態度等;唯有兩項條件合在一起,才能彰顯自我,展現職場的專業價值。石恬華便是在此一考量下,決定在金融行銷事業上一展長才。
就業市場雖然多變,然而只要以邏輯思考來做職場規劃,每次工作經驗都是職場實力的累積。「腦袋清楚,不怕職場變色,」石恬華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