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88-06-15

瀏覽數 14,850+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7月號雜誌 第025期遠見雜誌

(一)科學、民主、尊嚴

「這真是一塊聖地。」

「近百年來,這裡成長著中國數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特出的精神魅力。科學與民主,已成為這聖地的不朽的靈魂。」

我以這段話做為六月二日在北大經濟學院演講的開場白。這段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論的話,是今年北京大學為了紀念九十周年校慶,所出版的一本書--精神的魅力--的卷首語。

但是,我又立刻告訴北大的師生:「從某一個角度來看,科學是追求客觀的真理,民主是追求主觀的平等。雖然科學與民主是無比的重要,但還必須要加上「尊嚴」--追求做人的尊嚴。事實上,北大探索真理的精神、孕育獨特價值的精神、倡導超然批判的精神,正反映出做北大人的尊嚴,也正是尊嚴的實踐。」

這是離開中國大陸三十九年後第一次回到這片土地。回到這片土地後,第一個演講在北大講,我自然是格外地用心。

(二)時間殘酷,隔絕無情

當飛機在六月的夕陽下,慢慢降落在北京機場時,望著機艙下的黃土與綠野,似乎缺少那份近鄉情怯的感覺。

時間真是殘酷,它沖淡了人的鄉思;隔絕更是無情,它加深了彼此的猜疑。

一九四九年離開上海的時候我是一個初二的學生,但已經懂得國土破裂的災難;一九八八年到達北平的時候已經在美國教了二十四年書,不免要追問民族感情是否血濃於水?

北平是我的第一站,也是唯一的一站。紫禁城、頤和園、天安門……留待以後再探訪吧。我要把七天的時間全部留下來與學者及學生們討論如何能加速大陸的經濟改革。

(三)分享現代觀念

在北大演講的場所,是由當年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住宅所改成的會議室。經濟學院院長胡代光教授給了我兩個半小時。我的講題是「分享現代觀念」。

我首先指出現代社會的特質是:提倡公開討論,減少個人權威;提倡公平競爭,減少壟斷獨占;提倡機會均等,減少特權階級;提倡財富分享,減少貧富懸殊。

在兩個半小時的講與答中,我強調:

【遠見 x 未來兒童雙刊共讀】週年限時優惠,不只加送一期,還送《未來兒童》知識庫權限!

.要減少貧窮就要創造財富:追求財富不是一個令人唾棄的觀念。一個社會如果窮人理直氣壯,其他人委屈求全,這個社會將永遠陷入貧窮。

.創造財富就要增加生產力:要增加生產力,從整體來看,需要各種因素配合 健全的公共設施、具有獎勵性的法令、好的行政效率、安定的政治運作。

從個體來看,勞動者要有好的訓練、薪資、工作環境及其他誘因。

.生產力高的國家都靠市場經濟:當前二十個富裕國家的經濟制度全是靠價格制度、私有財產制、與民營企業。要把「中央」全面管制的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確實會遭遇到很多的阻力。但不做調整,管制經濟的弊病如低效率、高成本、物品缺乏、特權泛濫等,就無法改善。

.實行市場經濟就有優勝劣敗:在市場經濟下,政府的保護與津貼就會減少,自己的責任與努力就要增加。再也沒有大鍋飯與鐵飯碗。有成就的人會得到肯定,偷懶馬虎的人就會遭受淘汰。

.增加知識就增加勝算:個人需要增加知識,政府需要增加教育投資,包括重視知識分子的待遇、地位及專業貢獻。把知識納入決策過程才可減少走冤枉路。靠「拍腦袋」、「突發奇想」的時代早已過去。

我告訴他們:不久前,你們校長丁石孫公開講的一句話引起了普遍的共鳴:「忽視知識分子將成為千古罪人。」文革浩劫的十年曾認為「愈是知識分子愈反動」,現在不要再形成「愈是知識分子愈貧窮」。一位教育家把過去的「斯文掃地」改寫成今天的「斯文不如掃地」。這是需要大家反省的。

在答覆一位同學有關台灣經驗移植的問題時,我說:「現在海南島已經變成了特區,聽說那邊不會有國營事業。既然這樣開放,何不請一批台灣的專家去管理這個特區?」這個答覆引起一陣笑聲。是笑我天真?還是表示贊成?

(六)告別北平

六日下午告別北平。七個小時後經由香港抵達台北。

離去時,我想起一首印度的古詩:

你無論走得多麼遠,也不會走出了我的心,

黃昏時刻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開樹根。

且讓時間來證明它蘊含的哲理。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