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電視節目或受邀演講時,主辦單位常拿著我的名片問,「吳先生,你想要用哪個抬頭(Title,指的是『職稱』)?」
看到這裡,別以為我的名片上印了多少大大小小的頭銜。實情正好相反,我的名片面積比一般名片小了三分之一,而且連一個頭銜都沒有。難怪主辦單位感到困擾,不知道該用什麼頭銜表示「尊稱」。
經驗還不豐富的時候,碰到這樣的問題,我會很隨和地說,「隨便囉!你覺得哪個合適呢?『作者』『行銷人』『顧問』……都可以啦!你方便就好。」經驗多了之後,我才知道,這樣的回答,反而給對方更多困擾,不如自己「對號入座」,看看我所出席的場合,適合哪個頭銜,選一個比較謙虛而不惹人嫌的,自動報上。
雖然,「做個快樂多職人」一直是我想要的工作方式,但在很制式的場合中,也會造成大家的困擾。在別人的期待裡,最好是個特定的「somebody」,讓他們可以辨識、也可以記憶。至少他們可以用禮貌的稱呼,來顯示他們的教養。彷彿一旦失去了那個「頭銜」,種種的禮貌和教養,都失去了表現的常規。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完全脫離對這種「頭銜」的依賴。很多人看了我只印上姓名及連絡方式的名片,都會驚訝地說,「好特別喔!」接下來的問題一定是,「我們要用哪個抬頭稱呼你?」
也許,該算是幸運吧!從進入社會工作開始,我所任職的企業,都是一些像IBM、HP、Microsoft……這種名號響亮的公司,儘管剛開始做的也不外乎就是小螺絲釘的工作,但拿出這種名片去社交,似乎很容易受到禮遇。
更幸運的事,我自己很認分地知道,公司名號的下面,我只是一顆小螺絲釘,自己的工作價值雖然重要、但外在的光環也可能微不足道,所以從不曾恃才傲物、自以為是,每當和別人交換名片時,總是謙虛有禮。所有的謹慎,只是為了提醒自己:別人對我的禮遇,很可能是我所服務的企業有很好的聲譽。因此,我更加不能出差錯,使企業形象蒙羞。
擺脫名片上的「光環」,才能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信心
後來,在工作上累積了一些具體的績效,業界的朋友見到我,不再只是因為公司的名號而禮遇,他們樂於和我交換專業意見、實務的經驗,把我當成一個普通「人」,而不是某大企業的「神」。終於,我自覺可以擺脫名片上的「光環」,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信心。
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我自己創立小規模的行銷企劃工作室,開始拿著名片去拜訪客戶,他們在意的是我能提供什麼服務、以及成本如何?而不是我的工作室叫什麼名字,logo或招牌做得漂不漂亮。
就這樣,一路走來,始終踏實。
倒是在自我成長過程中,看到過一些迥然不同的實例。企業界有一種人的光彩,完全來自名片上職銜的風采。在他還是基層員工或小主管的時候,就跩得不得了。亮出名片時,臉上除了驕傲,沒有別的字樣。行走江湖、虎虎生風。好像每個人都對他敬畏三分,事實上是對他的頭銜敬畏三分,而他自己完全不自覺。
企業的光環,加上媒體的好奇,這一類型的人也很容易出鋒頭。記者的攝影機一出現、麥克風推到面前,講得頭頭是道、八面威風,一個小小的節目就可以創造無數財經名人,他們終於也忘了自己是誰。
頭銜上看不出來的實力,才是真正的自我價值
這種人的真實面目,常在下班或離職之後還原。有些大企業主管,假日脫下正式上班的服裝,換上休閒服之後,毫無氣質、面目可憎。若離開這個企業後沒有響亮的名片,就失去了靠山。人前人後,總要提及,「我曾在某大企業擔任……。」
一時之間無官可做的失意政客,或還不習慣退休生活的資深前輩,出現在公眾場合時,別人總要表示尊敬地用「前」字加上過去的「職銜」來歌功頌德一番,例如:「前主席」「前院長」「前委員」,殊不知這種稱呼方式,和「前夫」「前妻」相較之下,並沒有特別風光。
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是一位資深媒體工作者書寫的。他曾經在某大媒體擔任主編,到處受尊敬。離職之後,拿不出響亮的名片,才嚐盡人生冷暖。因此提醒讀者,「千萬別自我膨脹得太厲害,因為對方很可能尊敬的是你的『靠山』,而不是你。」這真是個很理智的忠告。
很多有志從事業務工作的朋友,都希望到企業知名度高、形象好的公司,因為產品比較好賣。關於這點,我倒有不同的看法,企業知名度高、形象好的公司的價值,並不是產品比較好賣,而是他們有一套完整的業務培訓計畫,能夠讓年輕人比較快速、有效地鍛鍊業務工作的技能。
相對地,小公司不僅少了這一套制度與方法,而且產品知名度低、企業形象還有待建立,看起來十分不利,但這卻是絕佳的磨練機會,如果你能靠自己的赤手空拳打出一片江山,將會得到完整而扎實的資歷。不論拿出哪一張名片,不需要任何頭銜,都可以秀出真正的自己。
每一個人,都能拿這個標準檢視自己。
念名校的學生,要隨時提醒自己——是學校優秀、還是自己真的很傑出?
上班族則要自省:如何平衡公司名號可能帶給你的差別待遇。
如果你在一家還算有名的大公司服務,和別人交換名片之前,試著想像一下,「假使沒有公司的名號,對方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禮遇我?」如果你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任職,拿出名片時,不妨問自己,「如何表現出足夠的專業態度,讓對方相信我的能力?」兩種態度,都需要一種叫做「自信」的東西。真正有自信的人,不會依賴偉大頭銜來彰顯自己;也不會因為沒有頭銜就看輕自己。(作者為行銷管理顧問暨專欄作家;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