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去年11月才在大陸廣東出現的呼吸道傳染病,其快速的傳播與感染,短期間內會造成大規模傳染;全球病例已從3月31日的一千六百六十二例,增加到5月20日的七千九百一十九例。目前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被感染,但絕大多數集中在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和台灣。
台灣在3月間出現病例,因有效的控制,到4月24日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前,僅三十七個病例,且無死亡紀錄。但和平醫院院內感染爆發後,上千的病患和醫護人員被隔離,而實際受感染的人數也急遽增加。隨後一些醫院也陸續出現感染病例,範圍更從台灣北部擴散到南部和中部,5月20日累積的可能病例已達三百八十三個,且有五十二人死亡的紀錄。
由於SARS主要透過人類的飛沫傳染,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是預防感染SARS的方法。為此,百貨公司、娛樂場所、公共運輸工具、旅遊,以及商展等場所的生意最近一落千丈。影響所及,航空、旅遊、餐飲、零售和娛樂等服務業受到很大的衝擊。航空公司的飛行架次取消50%以上,載客率大幅下滑,損失高達新台幣百億元;旅行業則有三萬人因業務停頓而失業。而第二季的國內民間消費支出預估將較去年同期減少。
在製造業方面,目前觀察到,參加商展的人減少,致廠商所接獲的訂單較以往減少很多。但廠商都增加安全存量來因應短期的衝擊,因此SARS是否對製造業的生產造成重大的影響,視疫情持續的時間和蔓延的範圍而定。據行政院經建會在4月底對三百多家國內電子業進行的電話調查發現,台灣出口主力的電子產品訂單並未因SARS疫情擴大而發生轉移。
經濟部5月12日發布SARS外銷訂單和台商在大陸投資的影響顯示,台灣外銷金額減少有限,受影響廠商數目則有增加。台商的大陸工廠產能變動不大,只是有些工廠出貨受影響。由此可知,SARS對經濟的影響,將隨著疫情的發展而產生變化。若SARS疫情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不能獲得有效控制,未來台灣的出口訂單,乃至出口會有什麼變化,還很難預料。
雖然政府已通過新台幣500億元的SARS防治與紓困基金,積極展開因應行動,唯最近一個月來SARS對台灣的激烈衝擊,也使各機構紛紛調降今年的經濟預測。調降幅度由0.2%~2%,不可謂不大(表一)。主要還是對疫情以及政府因應措施績效的假設不同,倘若疫情能在短期內得到控制,調降幅度較小;疫情拖長則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將加大調降幅度。
最佳成長為V型走勢
假設SARS疫情能在今年夏天得到控制,則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將使2003年的經濟成長率呈V型走勢(表二),由第一季的3.21%陷入第二季的1.26%,然後再逐漸升高為第三季和第四季的2.39%與3.75%。今年全年平均成長率2.72%,較2002年的3.54%減少○.八二個百分點。
至目前,台灣受SARS的影響較中國大陸、香港及新加坡為輕,主要是台灣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1.4%,相對香港和新加坡的5%和6.3%低了許多。大陸的比重雖只有1.7%與台灣接近,但金額高達197億美元,較台灣的40億美元高很多。未來SARS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端視SARS疫情在亞洲華人地區的蔓延情形。目前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已占台灣總出口的三分之一,投資大陸占總對外投資的40%。如果大陸的出口和外資受SARS的影響擴大,則台灣也將遭受到連累。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