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88年921大地震,造成鄰近日月潭的南投縣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六成房屋倒塌,也讓當地居民對於大自然的反撲力量警愓在心,於是決心從生態出發,喊出「一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方」,成功打造出「桃米生態村」。
海拔介於400~800公尺的桃米休閒農業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多樣化地型,以及豐富多元的生物自然環境,在中央、地方政府與地方組織紛紛同力協助,共同投入重建工作之際,便決定以生態為切入點,特別重視生態保護及環境教育,結合農村體驗,建構出一個以「青蛙」為主角的生態村。
走進社區,體驗與生態共存的原鄉生活
不同的季節來到桃米生態村,可以見到生長繁衍氣候各異的自然物種,其中包含了23種青蛙、8種螢火蟲、161種蝴蝶、67種蜻蛉及特有植物等,彷彿就像走進了一座不斷變化的生態遊樂園。
若是想安排一趟沈浸於園藝、山林中獲得身心療癒的遊程,桃米生態村絕不會讓人失望,除了有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直接授證培育專業生態解說員的詳盡解說,還可以品嘗魚池的日月潭紅茶,以及到田間採集友善認證的鮮甜筊白筍等區域休閒串連活動,讓來訪遊客一站到位,品味在地生態、文化及深度體驗,也循序漸進地帶動三生永續發展,成為農村生態休閒產業發展的先鋒,就像110年5月舉辦的「雙B」(Bike、Butterfly)旅遊城鎮活動,以邁進生態城鎮經營的創新作法,不僅令人驚艷,也成功引發不少話題及熱議。
致力於社區關懷與食農教育 體現人性本位真善美
透過休閒與農業產業的推動,近年來為社區創造了超過300人的就業人數,其中又以民宿業為最大宗,而三合院轉型民宿、工藝坊亦有助於文化保存及活化。此外,社區也結合企業組織力量,投注於關懷據點的設立,提供老人共餐、才藝課程等回饋地方的服務。
由於暨南國際大學斴近桃米社區不到10分鐘車程,在暨大的社會責任資源注入下,共有3190人次學生參與社區公益服務,同時,迄今已辦理上百堂跨領域課程,一年的食農教育與農業體驗人數多達18萬6500人,無論從價值理念、社區凝聚到產官學的配合,都達到顯著效益。
經過長期的努力,桃米社區除了同步朝向文化藝術空間、休閒農業體驗及旅遊等三方面發展,更致力落實SDGs指標,期望未來將社區打造成為一個「可持續、可教育、可傳承、與自然幸福共處的和諧農村」,繼續傳遞人和土地的共融故事,並成為農村再造的精彩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