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時期黑死病侵襲歐洲時,死亡率奇高,但科學家發現在英國一個鄉村中,某一家族的人士在全村被隔離的情形下,奇蹟式存活下來,利用現代的技術,科學家發現原來同一家族的人士都具有較特殊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因此雖受黑死病的侵襲,但仍能躲過一劫。後續的研究發現同樣的DNA也可以幫助抵抗AIDS。
企業就像人類,也有DNA,企業經營環境中的逆流就像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或流行病,體質不好的企業,在物競天擇下會被自然淘汰,事實上,企業的淘汰比物種的競爭更激烈,新創的企業,五年的平均存活率是20%,能夠存活三十年的企業很少,所以企業經營絕不能靠運氣。長久而言,景氣的循環、技術的變遷、競爭者的進入,在在考驗著企業存活的本錢,企業的DNA就決定在物競天擇的環境下,企業能否長期存活。
企業的DNA就是企業的文化和慣例(routines),企業創業時一定是一群創業伙伴開始,這一批創業團隊,自然形成一些牢不可破的價值觀,例如節省、勤勞、樸實,在雇用人員時,也以這些價值觀評斷員工良窳,久而久之,只有認同這種價值觀的員工會留下。企業競爭環境物競天擇,公司必須要發展出一套套做事的方法,例如新產品開發的做事程序、顧客服務作業程序、策略形成程序,這一套套的程序接受市場的考驗,不適合的公司即遭淘汰,能應付考驗的公司,將成功的經驗加以精鍊,又形成新的文化和慣例。
和生物一樣,組織也有成長的壓力和動機,當創業團隊在市場上獲得初步成功,公司開始擴張,和生物以DNA複製自己一樣。公司擴張時也將原來的一套文化和慣例加以複製,公司成長得愈快,複製的速度愈快,愈保留原來的文化和慣例。但當外界環境開始改變時,公司的文化和慣例也要改變,通常公司並不瞭解到策略轉折點的到來,仍堅持過去的DNA,無法突變,終至無法生存而被淘汰,這是成功為失敗之母的道理。
公司文化和慣例能夠突變的公司,優勝劣敗,適者才能生存,再行複製、成長,到下一波變革的到來。環境中一波波的變革浪潮,就像生物面臨一波波疾病的挑戰,因此公司能創業百年而屹立不搖者幾稀,大型公司莫不著重於文化的深耕和變革,而不是汲汲營營於機會的追求。
根據筆者的觀察,公司的成功不超過十年,十年之內一定會遭到環境的變革、競爭者的進入,而造成競爭力的衰退,優良的DNA才是長期成功的保證。(作者為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兼台大進修推廣部主任;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