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對全球環境與消費習性的改變,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風暴影響,生態環保等綠色消費意識抬頭,使得消費者更加重視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等衛生、安全與品質,進而改變了未來市場逐漸轉變由消費需求決定,為了配合消費結構及意識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勢必會面臨挑戰,因此從過去以生產為導向的生產模式調整為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樣態,並因應消費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多元開發與加工技術調整,並透過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將傳統的生產型農業轉成農業六級化產業的概念為主軸來發展,進而打通後端通路與國際市場鏈結。
促進農產素材與產業鏈結 降低研發成本與風險
農委會於109年起推動「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政策計畫(以下簡稱「高值化計畫」),透過「推動跨域整合發展高值產業」為目標,鏈結農試驗改良單位、大專院校與法人等科研量能,與產業共同發展我國農產素材之加值潛力,並拓展多元產品與市場管道,增加農民之收益,在產業推動方面,更借重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來針對具未來應用發展潛力的農、林、水產、畜牧等素材,串連農民與農企業共同進行素材需求與應用對接之評估,針對生產標準與合作規劃進行討論,使供需兩端有效合作。
生產端的農民再依據市場需求,引薦專家輔導農業規範、田間管理技術及生產標準與栽種技術,擬定素材的規格指標,建立功效驗證評估,使素材製成符合市場需求的原料,供需目標一致方能創造經濟效益。
應用端的生物科技及食品加工相關之農企業及農民團體方面,協助技術支援及產業需求導入,進行技術加值及多元開發商品化,提高研發效率、加速產品開發,減輕創業及研發的費用與風險,開創新經營模式。
全方位產業輔助,補足產業鏈缺口
農科院協助進行產業供需串聯,配合產業鏈運作需求,整合四大面向的輔導資源,包括「市場評估與標竿評析」、「研發諮詢與輔導服務」、「產業整合與企業引導」,以及「成果推廣與資訊擴散」,透過產業化服務之推動,全力補足農業素材應用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節點缺口,建構更完整的農產素材應用體系。
市場評估與標竿研析:針對具發展潛力的素材及加工標的,結合消費調查、應用趨勢、標竿研究與專利佈局等情報蒐集,進行分析與評估,作為後續投入技術開發與市場推動之參考。
研發諮詢與輔導服務:有效掌握產業需求,導引技術成果應用,透過諮詢輔導、技術導入與示範觀摩會,來協助業者與研究人員釐清各農產素材之產品定位與潛力,輔導精準進入目標市場一步到位。
產業整合與企業引導:建立符合市場需求及通路採購標準的生產模式,並配合業者開發需求,介接加值技術資源,輔導應用廠商投入開發,進而帶動前端農民生產銷售,形成產業發展正向循環。截至110年農產素材輔導項目共包括香檬、球薑、檸檬、芒果、山藥、木瓜、黑豆及杭菊等作物。
成果推廣與資訊擴散:透過辦理新創農食推廣活動、研討會或技術發表會,近距離跟業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流並獲取認同與信任,提升消費族群對於使用國產素材產品的購買意願,進而帶動產品銷售與原料採購數量,此外,運用網路平台擴散和曝光,擴大宣傳效益。
技術加值為農產開路 素材應用華麗轉身
近兩年,透過高值化計畫推動,農科院持續為臺灣農業素材拓展市場,以臺灣香檬和芒果產業為例,藉由導入技術輔導、產業鏈結與通路促成,進而回饋農業穩定生產與收益,具體展現強化多元應用開發與加工技術創新之綜合成效。
臺灣香檬因富含類黃酮,有抗氧化、抗發炎等功效,在日本沖繩地區譽為長壽聖品,而經分析發現,臺灣原生香檬的川陳皮素等植物類黃酮成分高於沖繩香檬品種,具備發展為機能產品的潛力。因此透過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加工技術改良,優化高機能品質原汁加工技術,成功輔導屏東地區的香檬合作社進一步優化期產品,促成投入「香檬即飲品」、「香檬爆米花」等新品研發,並介接多家生技業者投入「香檬保健錠劑」與「香檬沐浴乳和身體乳」等10項以上雛型開發,促進國產香檬發展食飲品以外的領域,拓展更多元的產品通路、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
不讓香檬專美於前,品質深受世界肯定的臺灣愛文芒果,藉由導入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之自動批次削皮機與新式熱泵乾燥設備,優化芒果果乾的加工流程與品質,提升加工處理量,並於今年正式投入芒果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域,進行技術落地示範場域,突破農產品保鮮期與產季限制,提升整體芒果價值鏈產業效益。
臺灣農產品優良品質未來透過高值化加值服務,進而掌握更多農業素材應用潛力與趨勢,串連農業跨產業價值鏈,促使農產品素材邁向廣闊的國際市場,提供業界健康安全的原料產品,創造更充沛的經濟價值,提升臺灣高值化農業素材的國際競爭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