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的傳產印象幾乎是牢不可破,殊不知數位科技的導入,早已改變紡織業慣有流程。台灣通用紡織成功扮演紡織業供應鏈的數位轉型推手,該公司開發建置的「Frontier數位紡織雲平台」,簡化了過往寄送布片樣品及往返溝通的繁複流程,大幅提升上下游運作效率。
「檢視紡織業供應鏈,上下游運作效率無法提升的關卡,在於『布片樣品』這個環節,業者花太多時間找布樣了。」台灣通用紡織(Froniter)創辦人暨執行長趙均埔指出紡織業數位轉型的癥結所在。
以往,紡織業在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業者需從數以千計的布樣中找出合適的樣品,之後樣品寄交給全球各地的品牌設計師,設計師拿到布樣後還需往返確認溝通,往往需要耗費月餘時間,再確認打樣要2個月,約半年後衣服才能上架,過程極為冗長。
簡化流程 提高業者數位化意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人理所當然想到將布樣數位化的點子,往返傳送就在網路傳輸一瞬間,十分快速。然而,過往數位化方法所提供的工具不好用,且流程過於繁複,「企業嫌麻煩,尤其是布樣數量如此眾多,不方便的方法會耗費許多時間及人力,所以企業將布樣數位化的意願並不高。」趙均埔說。
曾在紡織業歷練多年的趙均埔,熟悉紡織業上下游運作,他精確找出紡織業數位轉型的痛點並對症下藥,「紡織業者其實很希望能將布樣數位化,只是他們希望方法能夠簡單又方便。」台灣通用紡織開發建置的「Frontier數位紡織雲平台」,滿足了紡織業者的期望。
掃描上傳 AI引擎自度辨識
利用Frontier平台,紡織業者僅須將含有布規資訊的布卡放入事務機掃描,AI引擎會進行文字辨識及圖像校正,3分鐘即可完成建檔,之後,Frontier雲端上的AI引擎會自動辨識掃描影像的布種、布花、圖樣、織紋、克重、厚薄Pantone色號等詳細資料並進行標籤分類,集結成數位布片資料庫。
對於紡織業者而言,整個布料雲端資料庫的建置流程非常簡單,進入門檻很低,因此獲得許多業者採用。台灣專業紡織暨成衣貿易商──逸祥國際就對「Frontier數位紡織雲平台」讚不絕口。逸祥國際表示,此雲端平台可快速將開發的樣品布料上傳,供世界各地的顧客遠端挑選,大大縮短採購開發時間。
對全球品牌業者和設計師而言,則只要利用電腦、手機或平板,輸入規格或使用「以圖搜圖」功能,就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布樣,且在螢幕上能夠清楚看到布料組織及規格,如此可大幅縮減與布料商往來溝通的成本。此外,布片資料能夠以3D方式呈現,模擬衣服穿在人身上的各種皺摺變化與紋理表現,如此可以精準創造出理想產品,不致產生落差。
有了「Frontier數位紡織雲平台」之後,原本需時將近數月的流程,現在甚至可在一週內搞定,大幅增進布料挑選的效率,並且讓上下游的合作更為緊密,精準創造出理想產品。
全球最大布片資料庫 掌握優勢
Frontier平台持續累積超過3萬塊布片資料,目前已是全球最大數位布片資料庫,供全球品牌商搜尋資料,「隨著資料庫擴增,品牌廠商未來將可能指定其供應鏈廠商採用這項系統。」趙均埔說。
為了維持競爭優勢,因應國際大型業者未來可能挾強勢資源切入此領域,Frontier積極深化各項功能,期透過布片資料量的遙遙領先,讓後至者無法超越,且透過年度舉辦「數位紡織高峰會」活動,邀集海內外知名的數位紡織技術與電商龍頭共襄盛舉,以此確立Froniter的產業地位並協助紡織業數位生態系的建立,打造紡織業的新科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