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狂人王德明,縱橫十里洋場的第一準則就是,「CEO(執行長)代表絕對權力」。
去年5月22日,原上海太平洋百貨總經理王德明,卯上台灣太百章氏家族,撂下「家族企業刻薄寡恩」重話,拂袖而去;隔天,六十多名部屬集體失蹤。章氏家族直指王德明不夠厚道。上海灘恩怨如走馬燈,但這事件始終沸沸揚揚。
時隔半年,王德明再現江湖,一出手已是「大洋百貨」總裁,大洋Vs.太平洋,隻字之差,王德明快速捲土重來。
他半年內連續在南昌、福州、泉州、南京、蘇州五大城市,一口氣開出五家店,二十二萬平方米南京店就是SOGO的一倍半大,開幕當天擠入號稱六十萬人次,被南京媒體視為百貨暴動。
上海灘,在各種劇本中,一直等同於大亨、流氓、冒險家等各種個性鮮明的人物。王德明,愛恨分明,霸氣的性格,在當今的十里洋場中,足以再寫一齣暢銷劇本。
恃才傲物的王德明,是忠心也是背叛,是破壞也是革命。自稱是CEO專業經理人起義,他忠於太平洋招牌,但不服家族經營。但他還是會告訴你,太平洋百貨,是王德明幹的,不是章民強幹的。
王德明很敢,不是因為他站在大舞台上,而是夢想企圖;他的狂,因為,「我無兒無女,沒有自己一塊錢生意,全心全意地想做夢想,」他說。
王德明一度是台灣太平洋集團派駐大陸的首席戰將,1993年,他帶領太平洋團隊進入上海,開設第一家太平洋百貨,九年內年營業額從1億8000萬元人民幣衝到40億元,增幅達二十倍,成為零售百貨全上海灘第一名。
功高震主,加上太平洋章氏父子財務出現問題,王德明憤而出走。
「CEO就是絕對權力,」聲如洪鐘的王德明,訪談開宗明義就要求絕對的傾聽,要記者聽好:CEO就是絕對權力。
王德明大聲批判家族企業的愚忠,「中港台裡港台最嚴重,有人自以為是皇族,不是家族就是奴才,」王德明說。
王德明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一度有人批評他會落入明朝大將袁崇煥功績彪炳,卻遭凌遲處死的下場。「但他們不瞭解,我不會送死,我肯定直攻北京,」大洋百貨儼然就是北京的復仇記。
不過,再怎麼桀驁不遜,王德明有另一種服眾的能耐。不但原先太平洋兩百名部屬大批跳槽至大洋百貨,連供貨商都表示,王德明到哪裡開店,他們就送貨到哪裡。甚至連太平洋原先已簽約展店的商場,也突然改弦易轍,投靠王德明。
王德明自認為自己最大的本錢,就是讓人相信,相信他可以讓他們實現夢想。
在大陸,這場CEO反攻的案例,顛覆了很多市場法則,好的專業經理團隊,變成炙手可熱的新資本。
大連萬達集團是大洋的金主之一,王德明當時跟從事地產的萬達總裁王健林說,「房地產高獲利高風險,百貨業則是低獲利低風險,如果再投資高科技高風險的行業,就像去拉斯維加斯一樣,剛贏到錢,又走進另一家賭場。」
王德明不見得讓老闆喜歡,卻是很有說服力的人,王健林說,「大洋百貨這2億元的投資,可能是我從商以來最聰明,最有價值的投資。」
王德明打大戰場長戰線,大氣足以嚇死人,但小氣得也氣死人。出掌大洋百貨總裁,王德明的攻城目標一灑出去,手中目前有四百八十人的種子開店組,今年就要開出十二個店,兩年半內開出三十五家。
但是王德明的小氣,不但供應商連一根牙籤都送不進去,他身上的家當,打火機2元人民幣,領帶一條20元,手機EricssonT18sc早已停產。
不論大氣或小氣,王德明作戰的速度最讓人吃驚,別看他一直罵家族企業刻薄寡恩,一下子他手上已經簽下了三十個賣場合同。
王德明快速作戰,搶的是要在2005年中國百貨零售業全面開放前,先達成經濟規模,三年內建構出達上市標準的超大型百貨集團。
「去年中國百貨總量約1200億元人民幣,上市,我們至少要做到120億元,這樣的規模在主要城市布局大概要快速布建三十五家店,」他說。
從上海北京西路興業大廈王德明辦公室的透明大窗望出去,「就在那兒,你就可以看到我的上海第一役,」王德明又大聲起來,激動地說。
不只反攻計畫,在王德明辦公室插滿圖釘的地圖上,第二階段從2004~2008年北京奧運前,反而要減速,以外資進入規模來決定是否繼續高速開店;第三階段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前,達到總店數一百家,營業規模衝至600億元。
世界上曾有幾個狂人?希特勒?海珊?王德明不認為自己是狂人,他喜歡人家叫他有夢想的人。
夢想家一生最大願望,就是做中國的威瑪百貨(Wal-Mart,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2002年營業額2445億美元)。
四兩撥千金
王德明之所以狂,他手中握有的龐大供應鏈,讓人瞠目結舌。他自己手上可以控制的就有近一千個品牌,其中女裝就有七百個。上海淮海路上的太平洋不過七十個,徐家匯店也不過三百個。
就因為擁有龐大的供應鏈彈藥,讓王德明可以打不間斷的價格促銷持久戰。
王德明畢業於東吳數學系,熟悉財務操作。商場上討論最多的就是王德明四兩撥千金的手法。來勢洶洶的大洋百貨,註冊資本額為1億元人民幣,卻可以一口氣開出五家店。
王德明精打細算第一步,就是所有賣場只租不買,簽約二十年,把開店的啟動資金降至最低。商場說法稱這是「空手道」,但王德明不以為然。
少了購店成本,開店的唯一成本就剩內部裝修、購買電腦等設備的資金,啟動資金立即降至2000萬元,把「大本生意」變「小本生意」做。
大洋開店的速度幾乎一月一店,王德明高槓桿財務操作手法,讓業界既懷疑又好奇。王德明自己的算盤是,以一家一線城市三萬平方米的店來說,一個月營業額約2500萬元,開幕時可達3000萬元,開店三個月就可以回收。節餘再展店,游刃有餘。
王德明大戰場、長戰線的打法,快速開出三十五家店,高槓桿會不會變成高風險?中華工商流通發展研究協會名譽理事長李孟熹形容,「就像特技表演,一根竹竿上同時轉動三十五個盤子,除了要藝高人膽大,中間環節還不得閃失。」
雖然以高財務槓桿玩擴張遊戲,是許多產業快速擴張採取的手法,不過長戰線最怕資金周轉有萬一。像關門的日本SOGO就是前車之鑒。事實上,年初開業的萬達常春購物廣場開業也不如預期。「財務、人事、營運、如何三步同時到位,打大戰場本身就是險棋,」李孟熹說。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
對王德明而言,CEO就是絕對權力。王德明在原東家做不到,但是這次大洋百貨王德明充分展現絕對權力。
大洋百貨採取經營權及所有權分離的管理模式。在大洋百貨裡,沒有老闆這個字,大洋的組成,除了萬達40%,中資大型金融集團40%,以王德明為核心的高層持股也達20%。
「我是總裁就是總裁,投資方就是某某董事,大股東就算很有錢,但不代表他比我大,我們是分工的。贏10塊錢,你拿4元,他拿4元,我拿2元,也是股東,」王德明絕對權力的CEO又跳出來了。
王德明和王健林脾氣一樣,愛拍桌子。但二王約定,資本家只管資本,其他的由CEO全權打理市場。五年內,大連集團不會向大洋百貨要利潤,大洋百貨可以利用自己的現金去擴張市場。
王德明敢堅持董事不能插手,有王德明的專業經營邏輯。他認為經營百貨有三大忌,一是不務正業:一些百貨業坐大後,左手賣百貨,右手投資高科技;或左手辦商場,右手蓋大樓,是百貨走向滅亡最大的隱憂。
二是擁有過多不動產。像日本八百伴,向外擴張採取買斷大樓。王德明沾沾自喜地說,「只有傻瓜才買樓,他買一樓,我已經開了三十家店。」
三是幹部操守不好。王德明的名言就是請不進一頓飯,塞不進一根牙籤,一旦幹部拿了供貨商的好處,好的品牌被排擠在外,壞的品牌就會隨之進場,遲早要關門。
企管專家分析,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必須CEO夠強,老闆放心,才能構成CEO有絕對權力。但CEO得經營出利潤才算絕對的成功。
寶貝對不起
王德明體內流著O型天蠍座的血液。他自豪這種血液特徵是,毅力強卻慘無人道,他不累就認為別人都不累,他不下班就認為別人都不需要下班。
跟過王德明的部屬流傳一句話,「跟著王德明做事,是你的運氣;不跟王德明做事,是你的福氣,」多少可以看出對狂人性格的評價。
別看王德明霸氣傲才,但他對女人的研究透徹。他可以告訴你,上海女孩子瘦是衣架子,身材高挑,平均身高一米六五,台灣小姐只有一米五八。王德明的太太是台灣家用品貿易公司駐大陸總經理。聽王德明形容夫妻關係很有趣,他說太太也是工作狂,所以也愛工作狂。
出身聯廣的他,也有廣告人的狂想。王氏百貨風格,就是動感音樂,華麗色彩,視覺衝擊。據說,他最喜歡的就是「寶貝對不起」這首歌,以前上海太平洋三家店每天都要放十三遍,一放就是十年。
問起百貨狂人的座右銘,「廉政、勤政、績效」,奉行不悖,讓王德明永遠敢嗆聲。
這個工作狂,曾有過一連工作十七小時的紀錄,有空才睡覺,狂人對自己今天的成就,終於放低身段說,「我是非常努力的人。」
王德明的上海灘復仇記,今年下半年即將上場。但一個灘頭一個灘頭攻城計畫,考驗的不只是狂人的努力,而快速培養作戰部隊,確保資金到位,更需要CEO絕對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