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
以債券為主其他投資為輔
布局股票的時機可能已經來臨,但基本面至今還未現出曙光也是事實,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的債券型基金一定要有。
王進彰指出,經濟復甦力道仍然不明朗,部分類股如電信和通訊類股走了將近三年空頭,2004年會稍微改善,但是股價仍然偏高,因此2003年不妨以債券為主,配合其他投資工具。
「花旗客人其實非常保守,即使全買債券,也無所謂,但不要都放在公債,」王進彰指出部分資金能放在兼顧債券與股票的平衡式基金。
花旗現在建議客人慢慢把資金移到股票市場,但仍要稍保守,千萬不要認為空頭市場已經走完了,因為美國經濟是否能強勁復甦、美國是否攻打伊拉克等不確定因素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美林投資管理全球策略研究團隊董事總經理華逸文(Ewen C. Watt):
美亞股市具投資吸引力
華逸文在全球投資界已有二十五年經歷,是相當資深的專家。他贊同投資人應該逢低布局股票,「目前大多數風險因素已反映在股價上,股票相對債券的投資價值已逐漸改善,2003年股市焦點會從防禦性股票(如醫療股)轉移到景氣循環股(如原物料、媒體),類股輪動情況也會相當明顯。中長期來看,美國及亞洲股市具投資吸引力。」
華逸文指出,儘管股市前景仍不明朗,市場波動劇烈,也有美伊戰爭的不確定因素,造成投資人擔心美國經濟發生二次衰退(double dip)的危機。不過,華逸文認為可能性相當低,布希政府正透過財政與減稅措施,雙管齊下來刺激經濟,也換了財政部長,代表布希總統改善經濟的決心。
統一投信專戶管理處副總經理董永寬:
傳產股、中概股值得買進
台灣景氣正在落底,利率從2001年下半年以來,一直維持在低檔,許多體質良好的大型公司(blue chips),如中鋼、中華電信等,配給投資人的現金股利比銀行定存還好。「景氣只要不惡化,長期來說,這會是吸引資金投入股市的重要環境,」董永寬指出。
他建議投資人採取比較積極的策略,持股比例提高到資產的五成或是五成以上,標的鎖定塑化、原料、鋼鐵等傳統產業股。雖然這些股票2002年已經漲了一大段,可是董永寬認為,經過了十年汰弱留強,能夠生存下來的公司市占率相對穩定,體質比較好,獲利能力也較強,值得繼續買進。
中國拿到了世界博覽會和奧運的舉辦權,對靠大陸為市場內需支撐的中概股而言也是一大利多。「中國大陸有些特定產業還在成長,帶動台灣企業的業績,我們不能忽視這點。例如交通運輸(汽車、輪胎)、飲料食品、基礎工程建設(鋼鐵、水泥、玻璃、磁磚、電梯)的需求,還是持續熱絡,」董永寬指出。
去年大受歡迎的債券型投資工具,董永寬並不看好,因債券基金已有超漲壓力,資金可能回流到股票。而且從今年開始,政府不再退稅給債券基金,造成基金收益率減少,也會讓部分投資人把錢從債市轉出,尋找股票或其他更高報酬的標的。
富達證券台灣區總經理李錦榮:
區域型股票基金較有保障
和董永寬相比,李錦榮更看好股票的潛力。2000年3月,全球高科技股泡沫破滅,很多股票已經跌掉七、八成,當時炙手可熱的網路設備商思科(Cisco),股價從近80美元高點,現在剩不到15美元。股市大幅下挫,加上遲遲見不到經濟明顯復甦的跡象,李錦榮卻絲毫不改對股票的熱情。
李錦榮1990年代初期加入富達香港分公司,他開始把八成資金放在和股票相關的標的,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美國、亞洲與歐洲的區域型股票型基金,一來分散風險,再來可以兼重各地區經濟成長。
「如果我們把過去景氣循環、企業獲利和股價三個圖形一起比較,景氣波動的幅度很小,獲利稍微大一點,可是股價變化卻非常劇烈,」李錦榮順手在桌上畫出三條循環線圖,以流利國語說明他喜歡股市的原因。
李錦榮建議投資人,投資前應確實瞭解投資工具的屬性與風險,並將資金做平衡配置,而獲利的關鍵,「事先設定目標,一旦達到就獲利了結,絕不貪心。」
儘管股市混沌不明,不喜歡投資債券的李錦榮,仍以股票基金做為他的投資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