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息正常才是養生的重要祕訣,」定眼細觀年近五十五歲的中華開發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胡定吾,髮色烏黑、膚質紅潤,年紀看似三十開外,年過半百卻難發現留下歲月鏤刻的纖毫痕跡。
憶起過去擔任中華開發總經理,八年生活在「壓力鍋」的日子,胡定吾每天固定十二點前上床睡覺,睡足七個小時。每逢週末,無論晴雨寒暑,必定上山健行。此外,他也儘量維持一週跑三次跑步機,每次約三十分鐘的習慣。他解釋,讓心跳連續三十分鐘維持在一百三十下以上是最健康的方式。「只是室內的空氣總是比不上陽明山上的空氣新鮮吧!」他說。
最近八個月,胡定吾在妻子引領下開始接觸瑜珈。在會客室內,胡定吾談興一起,索性鞋襪一脫,仰臥在地毯上,雙手翻轉貼地,以手掌、腳掌施力將身體高高拱起近三十秒鐘。「這是『輪式』,試試看,每天三十秒就有奇效,我的頸部痠痛就這樣沒了。」
異於農業社會的勞動閒逸,現今商業社會的高速節奏讓生活全然變調。胡定吾觀察,「因為超時工作,現在科技業很多人四十歲身體就燒壞了。醫療調查也顯示,很多不該在年輕患者身上出現的病症,像膽固醇過高、糖尿病也都提早出現。」
但生活在肩扛千斤壓力、毒素如地雷遍布的都市叢林中,你又該如何突圍,尋求生存之道呢?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崔玖認為,要活得快樂,就必須知道更多。瞭解自己、瞭解構造,懂得快樂,而且懂得因何而樂。「養生就是能動能靜,不是坐在那裡養。中醫不是中國的醫學,而是在中點持平的醫學。持平就是動態平衡,」她說。
安法診所院長王桂良則以「健康金三角」(圖)解構養生之道。金三角的兩股分別為食物、水、空氣構成的「飲食面」,及運動、睡眠、性協調的「生理面」;最長的斜邊則是情緒、天賦、直覺構成的「心靈面」。「基因雖有固定的基因型,但依你的對待方式不同,也能展現不同的表現型,」他說。
莫待臨頭空遺恨,養生應趁早開始。「養生當然是從愈年輕開始愈好,以前是重視治療醫學,等問題出現再處理;但現在是提倡預防醫學,要在根本上就預防問題出現,」王桂良說。
高溫烹調毒素激增
從「飲食」做起,為養生把第一道關。
近一年半來,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張孝威每天的早餐總是一顆蕃薯、兩種綠色蔬菜、一種水果。「蕃薯餐」剛吃四個月,即讓體重成功減重二十磅。「不過這不是減肥餐,而是調整體質的健康餐,過瘦的人吃也會變胖,」張孝威說,這是他試過各種方法中,唯一成功的一次。
萬惡從口入,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乾淨。「人體的腸道是淋巴組織聚集最多的地方,吃下毒素,受刺激發炎產生的細胞激素,就會隨淋巴四竄,身體痠痛可能就是吃下不乾淨的東西,」王桂良解釋。
王桂良認為,第一步需先檢測身體的過敏原。「過敏原就是毒,牛奶可能對別人很營養,但你對它過敏,它就是毒。你若天天喝牛奶,就可能天天不知不覺地吃下毒素,」他說。
高溫烹調的食物及人工添加物也不宜入口。諸如油炸、燒烤、微波等超過攝氏一百度高溫的烹調方式皆易使毒素激增,應改為生食、水煮、燉、燜、清蒸等方式處理。「你能想像,你吃進去的東西就是沾黏在抽油煙機濾網上的油垢嗎?」王桂良建議,若食材料理過程中需加入食油調拌,應選擇橄欖油,且拌入時機應選在烹調後,而非烹調過程中。
澱粉為主的勞動型飲食也應捨棄,改為辦公室型飲食。現今上班族久坐辦公室,體力消耗不如農業時代,以大量澱粉為主的飲食習慣亦應調整。王桂良建議,正確比例應以個人手掌大小為單位,每餐動物性脂肪及蔬菜、水果應各占一手掌大小,澱粉類則僅需三分之一手掌的量。
藉注意力移轉紓壓
心靈面的適當紓壓,則占據金三角最長的斜邊。「心靈的控制還是最重要的,要學習如何去調控情緒,」王桂良說。
在去年事務所的例行功能醫學檢查中,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薛明玲檢測出其壓力指數高達八十六,遠超過正常人的二十五,所幸檢測出的抗壓指數也高於常人的抗壓指數而趨終平衡。「就是『心安』二字吧!」薛明玲說。
心安來自於嚴謹的時間安排及未雨綢繆。每天早上七點半前薛明玲就進辦公室,因為這樣就能為自己爭取到至少一個鐘頭的清醒時間,思索今天可能面臨的突發狀況。「平時就要為客戶的問題做事先規劃,不然問題一來,難免手忙腳亂,」他說。
轉移注意力也是紓壓之道。從小志願作畫家、高三時第一志願是師大美術系的薛明玲,平日也藉由對畫的欣賞紓壓。「平時沈浸在畫的欣賞中,的確對情緒的控制很有幫助,」他說。
跳動的音符則讓張孝威在火線壓力下有顆冷靜的心。信仰基督教三十年的張孝威,近十多年來每個週六下午,總是在教會唱詩班的練習中度過。從唱詩延伸至對古典樂的愛好,張孝威更透過創設IC之音廣播電台,將這份對音樂的分享傳遞出去。「總不能轉開收音機聽到的都是在罵人的話,也要聽進一些有內涵的內容。壓力的紓解是多方面的,聽些放鬆的音樂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張孝威說。
每天只睡五小時的新世紀資通法規暨行銷副總經理郭明琪也認為,「你不能只專注在一件事上,要平衡你的生活。對我而言,我有一個很溫暖的家,」以電話採訪的當下,郭明琪正跟著家人前往機場,準備享受八天七夜的假期。
體驗不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放鬆。去年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一家人前往西藏進行了十二天的冒險之旅,爬過了最高的高原,今年又征服了最長的河——亞馬遜河。「我在那裡抓食人魚、鱷魚,還學會用三種方法起火,」張明正在記者會上興奮地說。
胡定吾也認為,「真正的relax(放鬆),就是要從事跟原本生活有一百八十度轉變的活動。這也是為什麼西方人喜歡去非洲度假,去拉斯維加斯反而是次等選擇。」
王桂良則建議,應培養具創造力的休閒嗜好才能讓你stop thinking(停止思考)。「依照你的天賦,培養諸如寫作、跳舞、音樂創作等具創造力的嗜好,能讓你跳脫沈溺在工作上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放鬆,」他說。
要活就要動
金三角的最後一塊基石——要活就要動。「在你伏案疾書後,去山上走個八個小時,你就知道幫助有多大了,」胡定吾指著記者笑說。
年近五十六歲的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柯火烈,二十年來,每年夏天總是清晨五點半即早早爬起,趕赴網球場,揮拍運動至七點再整裝上班。
此外,總是笑稱名字帶有五把火的柯火烈,自1993年開始即養成一天沖兩次冷水澡的習慣,即使冷風颼颼、寒流來襲依然面不改色。當時,柯火烈見報載有一位八十幾歲的印度瑜珈師每次都洗冷水澡,「老頭子都能洗,自己怎會不能洗,」他說。
近十年洗冷水澡的習慣,讓柯火烈在冬天依然穿著短袖短褲前往球場揮拍。「洗冷水澡能刺激身體抵抗力,所以比較不怕冷,也幾乎沒有感冒過。這幾年下來沒穿過長袖衛生衣,連去大陸北京、東北也沒穿。只是那裡實在太冷,冷水滴到皮膚會痛,所以沒法洗太久!」他笑說。
大學畢業後曾在新公園拜師練國術的和信電訊董事長辜成允,近十年來,則一直維持一週兩到三次修習氣功的習慣。「運動方式雖然不一樣,但原理卻相同,都是把壓力或身體上的不適,透過排汗沈澱得更快。不同的是,除了外在的運動,氣功也可以透過氣的流轉,讓五臟六腑都在動,對整個身心平衡都有幫助,」辜成允表示。
辦公族應多走路、慢跑
五十九年次的龍捲風總經理趙國仁,去年2月自軍中退役後,才發現以往學生及創業時代日夜顛倒的生活,已在身上種下不易察覺的惡因。「我大二時還擔任過游泳教練,可是當兵時跑步一、兩天,全身上下就等著貼滿金絲膏,」他笑著說。
退伍後,趙國仁開始接觸氣功,甚至透過網路郵購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易筋經》《洗髓經》,一窺中國古代武術奧祕。「我認為重點都在呼吸,也就是學習更有效率的呼吸方式,」趙國仁說。
閒暇時刻,趙國仁就能隨地靜坐,吸氣時胸凸肚縮,將一口氣分十口吸入;吐氣時則肚漲且胸部回縮,再分十口將氣回吐,以「逆呼吸法」調養生息。「剛開始五到十分鐘就滿頭大汗,長久下來,身體竟能輕鬆到無法想像,原本彎腰手指也無法觸地,現在觸地已輕而易舉,」他說。
王桂良則認為運動應顧及三條主線,分別為強化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鬆弛筋骨的伸展運動及預防肌肉萎縮的重量訓練。「要視個人狀況而定,久坐辦公室的人我就不建議騎腳踏車,都坐那麼久了,應從事與平時肌肉使用相反的活動,如走路、慢跑,」他說。
睡眠與性也是健康的大支柱。「睡眠要充足,但每人狀況不一,睡多睡少視個人需求而定,唯有打鼾習慣者不應久睡,因為氣道不順會愈睡愈累。而適度的性生活則能刺激副交感神經,幫助心情放鬆,」王桂良說。
養生不能只靠嘴巴嚷嚷。「我鼓勵大家學氣功,大家反而覺得我很奇怪,你怎麼老講些很玄的東西,效果看不到又難證明,這只能靠自己體會,」趙國仁笑說。
養生之道並非一體適用,必須視個人體質及習慣做不同程度的調整。「每個人基因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要找尋個人切身的養生之道,還是必須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王桂良建議。
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鎮日黏在椅子上的你,該起身動一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