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動盪時代 拿回退休自主權

王思椉
user

王思椉

2021-11-09

瀏覽數 34,550+

大動盪時代 拿回退休自主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大動盪時代 拿回退休自主權

一場新冠疫情攪動全球經濟,令人意外的是,它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退休預期:嬰兒潮世代提早退休或被迫退休人數激增超過百萬,有人開心樂活,有人阮囊羞澀;大動盪時代,該如何因應投資新變局,拿回退休自主權呢?

58 歲的李老闆,年輕時在高雄創業,專營全球貿易買賣。他歷經過 SARS、2次金融風暴,從來沒有像這次因新冠疫情攪動經濟秩序,需要一邊搶貨搶船,一邊又擔心客戶倒閉跑單,做生意的風險大增,讓他萌生退意,決定提早退休。 

從事觀光旅遊業逾 35 年的Linda,則是在各種避疫規定下,直接感受到業務量「窒息式下墜」的衝 擊。最嚴重時,一個月能服務的客人只剩個位數;還有 5 年就能退休的她,順勢選擇提早離開職場,但仍想著若有其他工作機會,也不排除轉職再戰。李老闆與 Linda,正是這一波新冠疫情下百萬 工作者的縮影。 

當生活因疫情按下暫停鍵,原有退休規劃出現 改變,有的人驚覺要把時間用於更在意的地方;有的人卻不得不提前從職場退下來,等待重新出發的時機。

新冠疫情 迫使大退休潮湧現?

選擇提早退休或是被迫提早退休,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根 據 美 國 皮 尤 研 究 中 心 (Pew Research Center) 調 查, 2020年 嬰 兒 潮 世 代(出生於 1946 年至 1964 年之間)退休人數大幅增加,過去 5 年,每年平均增加退休人數約 200 萬人, 而 2020 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 一口氣年增 320 萬人,成長逾 六成。(圖 1)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

另一方面,美國達拉斯聯儲針對就業市場的 一份調查報告《勞動市場比預期緊俏》(The Labor  Market May Be Tighter than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Suggests)也顯示,退休人口比例從 2020 年 2 月 至 2021 年 4 月增加一個百分點,來到 19.5%;若 以前一年各年齡組的退休率計算,扣除不論疫情大 流行與否都會退休的人數後,額外新增的退休人數 高達 150 萬人。 

急遽增加的退休人數,將扭轉了數十年來平均 退休年齡緩慢上升的局面嗎? 

《紐約時報》觀察,經濟衰退通常造成勞工較早退休,在這波疫情期間,除了嬰兒潮世代出現提 早退休潮,也伴隨著大量勞工離開市場,情況比 2008 至 2009 年金融風暴時更嚴重。幸運的是,在 QE 量化寬鬆政策推升下,全球股市與房價快速上漲,改善多數人的財務情況,美國 401(k) 和 IRA 退休帳戶湧現新的百萬富翁,並呈現爆炸式增長,讓本來就準備退休而猶豫不決的人,得以在屆齡領取退休年金之前,有能力提早退休。

然而,若是原本從事低薪工作而被迫提早退休的人,經 濟情況則相對困難,看似提早退休的這群人,實際上就是失業,他們的退休生活並不算穩定,未來也很可能再度就業。

大變動罩頂 準退休族陷入兩難

在這波疫情下,台灣的退休預期是否也因此改變呢? 

根據《遠見》雜誌最新發布的「2021 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台灣人受到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近八成表示 不會改變原本的退休計畫,主 要是因「退休還太久,沒有想 那麼遠」(50.3%),其次為「疫情不影響原本的退休規劃」。打算調整退休計畫,延遲或提早退休者則分別為12.5%與4.2%, 合計仍占總調查人數比例的 16.7%。(圖 2)

資料來源:2021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資料來源:2021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特別的是,提早退休的族群中,有高達 71.4% 的人表示, 疫情讓他驚覺「工作不是唯一 選項」,想去做更重要的事。 (圖 3) 此外,在改變退休計畫的族群裡,願意延遲或提早退休的平均年限分別為5.71年與5.17 年,也就是說在疫情之下,除 了「被迫」之外,準退休族最容易產生退與不退的兩難掙扎。

資料來源:2021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資料來源:2021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掙扎背後,最關鍵的因素是財務充裕度。 康 健 人 壽 總 經 理 暨 執 行 長 邵 駿 崴(Tim  Shields)指出,台灣人對退休財務有信心的比例僅 10%,其中 50 至 64 歲的退休倒數衝刺者即使信心度略高,也僅 16%,而 65 歲以上的退休族信心甚 至還下滑至 13%。

民眾對退休財務的憂慮也反映在《遠見》2021 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中,對打算延遲退休的族群來說,有 47.1% 表示「疫情使我不敢貿然離開職場」,也有各近二成的人為了提高退休準備金目標自願延緩退休,或因為疫情導致工作收入減 少,只好被迫延緩退休。(圖 4) 

資料來源:2021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資料來源:2021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疫情的爆發、蔓延,不僅改變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讓臥室成了辦公室、讓虛擬經濟衝擊實體消費;為了救經濟而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也讓暴漲的股票與不動產更加劇貧與富的鴻溝,重要與不重要的事也重新有了新順序。

提早因應疫後退休準備 3 大挑戰

疫情之下的大動盪發生得既突然又急促,許多人來不及思考,若這個意外將重寫就業人力結構, 未來該用什麼樣的理財準備向前邁進?又該如何在頻創新高的投資市場中,調整出未來能安穩退休的規劃? 

「提早退休」四個字,總引來在職者無限羨 慕,但對準退休族來說也可能是個壞消息。像是退休金請領縮水、退休人口增多,退休相關服務需求上升導致價格走高等,都是難以避免的現實問題, 中國信託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觀察,疫後退休準 備將直接面臨三個挑戰: 

挑戰 1:勞保月退請領金縮水 

提前或被迫退休者,首當其衝就是第一層社 會保險請領短少,以勞保老年給付為例,一來必 須等到 62 歲才能請領,二來因為投保年資短少,月領金額也有差,若投保薪資 4 萬 5,800 元,但繳 交期減少 5 年,在採用 B 式給付下,月領金額將 減少約 3,500 元。

挑戰 2:退休金累積難度增加 

對尚未退休的民眾而言,投資環境波動加劇準 備時間減少,也易打亂退休理財步伐,影響退休金累積速度,促使投資決策難度上升。

挑戰 3:通膨吃掉未來購買力 

隨各國大量印製鈔票振興經濟,通貨膨脹成為隱患,不僅對經濟造成衝擊,也勢必鯨吞蠶食未來購買力。對於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民眾,恐低估未來退休生活花費;導致可能退休仍需要進行投資理 財,或是必須重返職場二度就業。 人是英雄,錢是膽。要突破困境,最好的方式是依照人生不同階段,提早做好相對應的資產配置與投資。 

獨立財務顧問(IFA)廖義榮分享理財規劃概念, 他表示,「現在為未來做準備,是讓現在的你把一部分的錢,用來付給未來。」面對人生不同階段,會有 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也會遭遇不同的 投資挑戰,新冠疫後,不確定風險變大,提前做好準備,擁有人生選擇彈性,才是理財真正的目標。

S.O.P法則 細水長流累積退休現金流。

S.O.P法則 細水長流累積退休現金流。

沒人可以預測未來,但專家建議可用簡單、易懂的 S.O.P 法則儲備未來。
沒人可以預測未來,但專家建議可用簡單、易懂的 S.O.P 法則儲備未來。

新經濟╳新方法 老後生活更自由

老年風景,取決於理財、生活規劃所做的選擇。 2020 年新冠疫情掀起大變化,測試了大眾對財務壓力、時間、成本控制和對虛擬世界的彈性; 2021 年迎來新常態,新的經濟和社會樣貌下,需要用新方法來實現退休計畫目標,同時有效地管理 資源和時間。 

退休規劃目前面臨兩個窘境,一個是平均壽命 越來越長,「長壽風險」將衍生出老、病問題;另 一個則是「低利環境」,窮的問題亦不能忽視。 風險管理專家建議,新常態下,重新盤點手中 的資產、資源,以做出更好的選擇只是第一步;對於風險管理方式,包括風險承受度、現金流情 況、與資產配置能否因應新環境的變化,都需要重新評估。 

在規劃退休的投資策略時,不能忽視新經濟帶來的影響,包括市場混亂早已是新經濟的一部份, 尤其在 QE 之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刺激正打斷傳統商業週期,新技術帶動的產業新趨勢也有別過往的商業模式;未來的經濟、產業也將更傾向與永續、ESG 議題結合,瞭解永續投資的術語、方法、法規,已是投資必做功課。(圖 5)

退休五階段 自由分配時間更幸福

面對退休規劃,廖義榮建議,不只要做理財安排,更要做心理安排,才能富裕且富足。 每個人對退休的想像都不一樣。美國金融機 構曾做過一份退休心理研究《新退休思維》(The  New Retirement MindscapeStudy),探討人們從退休前到退休後的心理狀態:

階段 1 ▼想像: 
退休前 6-15 年,對退休抱持正面看法
這是執行退休計畫的黃金時期,有 44% 的人依計畫執行退休準備;55% 的人表態願意為退休做 更多付出。

階段 2 ▼期待: 
退休前 5 年,80% 開心、20% 感到焦慮 
最害怕突發意外的 5 年。隨著退休年齡將屆, 80%的人有信心完成退休準備,但當時間趨近到退休前 2 年,焦慮與不安感會直線上升。

階段 3 ▼解放:
退休第 1 年,感到興奮與享受生活

退休的第一年最享受,但興奮感很快就消失, 有做好生活安排的人愉悅感會持續延伸,反之容易陷入空虛、無所事事?

階段 4 ▼重新定位:
退休後 2-15 年,愉悅感消失、空虛領頭
 
新人生再出發的最佳時刻。退休生活回歸日 常,健康、社交、興趣、學習或再度工作等規劃強 度形成第二人生轉捩點,有人重掌生活自主權、有 人徬徨、有人則開始覺得人生無趣。

階段 5 ▼調和狀態:
退休後 16 年,滿足感、接受度與個人思考會提升

接受退休後的現狀,依照第二人生的活躍度, 滿足感、幸福感不一。

「不能掌握生命的長度,至少可以決定廣度。」 廖義榮指出,安穩的退休財務只是支持第二人生廣 度的基石,不管是提前退休,或是延後退休,只要 能多瞭解退休前後的心理狀態,及早思考、佈局自己的需求,自由分配時間,更能活出幸福感。

長壽與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催生新的退休定義,尤其從工作與家庭責任中解放出來後,更需要思考如何規劃健康、家庭關係、目標 與財務,藉由自由探索新的選擇、追求新的興 趣,真正成就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在手,在大動盪時代下,被迫退休也 能變快樂退休。

資料來源: Willis Towers Watson、WEF。

資料來源: Willis Towers Watson、WEF。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