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李小姐買進十張鴻海股票,做為長期投資之用;十年後,經過每年配息、配股,這些股票的平均成本剩不到新台幣4元(註一)。
鴻海2003年11月19日股價收在140元,假設當初李小姐投資100萬元,這筆錢現在已經暴增為3500萬元,在台北市買個高級住宅綽綽有餘,輕鬆享受退休生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鴻海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大客戶,國際競爭力非常強,光是稅後淨利,年年超過百億元,等於每天一開門就有3000萬~4000萬元入帳。如此賺錢的公司,當然不會虧待股東,過去三年發放的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加起來都有3元以上的水準,不僅是台灣股市中少見的績優股,做為養老的投資工具也很合適。
「養老股必須可以放一輩子,中間又不會出什麼問題。鴻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獲利和配息也很穩定,滿適合退休養老使用,」英商保誠投信總經理曹幼非點出了養老股的條件。
符合條件的,其實不止鴻海,台積電、中鋼、中華電信、台塑三寶(台塑、南亞、台化)、航運股等等,都是各家投信公司總經理認為最值得投資的養老股(見表)。
這些公司歷經了前幾年中共飛彈試射危機和最近一波全球經濟衰退,不但沒有被擊倒,反而趁大環境不佳的時候,改善經營體質,降低營運成本,更加鞏固他們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與獲利能力。
台積倒,台灣掛?
以台積電為例,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無可取代,即使過去三年來,面臨半導體產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蕭條、中芯半導體和宏力半導體等大陸競爭對手的叫陣,甚至遭到美國IBM公司分食大客戶Nvidia的訂單,台積電依然年年賺錢,屹立不搖。
「台積電和鴻海這種公司不會倒的,如果倒了,台灣就掛了,」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昇指出台積電與鴻海對於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富達投信台灣成長基金經理人賴葉臣認為,台積電的股價表現值得期待:「台積電和競爭對手聯電的股價大概一、兩年就有一波上揚行情,相當不錯。」
台灣成長基金今年前十個月的績效達到39%,高居市場上數百支共同基金的第七名,賴葉臣的選股策略很清楚,只要一家公司的營運體質、經營階層以及產業前景看好,他就願意花時間等股價漲上來,一等可能就是好幾個月。這種長期投資的作法顯然比大部分散戶天天追高殺低的短線操作,來得高明許多。
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和台灣大哥大等電信業者也是養老股不錯的選擇。台灣電信市場雖然已經飽和,不過寡占的產業特性讓新進者無利可圖,現有業者處於有利的市場地位,獲利情況自然比較穩定。「台灣電信股不會倒,他們都很賺錢,每股盈餘3、4元跑不掉,」賴政昇說。
未來成長性有限
專家選擇的養老股大多是各個產業的領導者,這些公司的好處是獲利穩定,每年的股息、股利都很不錯,只要投資時間夠久,報酬率驚人;缺點則是股本龐大(接近1000億元),將來的成長性相對有限,不如一些小型股,業績爆發潛力十足,股價在短期內就可以漲翻天。
「養老股只是穩定,不是成長,投資時間拉得愈長,上漲空間才夠大,」曹幼非指出。
既然是股票,一定有波動的風險,養老股也不例外。「股市的風險永遠無法預期,如果你認定某些股票不會跌而老神在在,萬一哪天突然大跌,就會不知所措,」怡富投信總經理侯明甫點出養老股的另一個缺點。
侯明甫舉中鋼為例:中鋼每年可以賺進400多億元,一天賺1億多元,非常不簡單,2003年12月3日收盤價超過27元,不過,它也曾經跌到只剩下十幾元。
養老股到底如何操作最好呢?「切入時點會影響到報酬率的高低,因此在股市大跌時,買進養老股最好,」賴政昇表示。
買進養老股以後,雖然可以長期投資,不過還是要偶爾注意有沒有重大的事情發生。專家指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軍事風格的強勢領導著稱,如果哪天他沒有擔任董事長,鴻海的前景可能就要重新評估,或許到時候就不適合當成養老股了。
(註一:怡富投信提供資料顯示,鴻海經過每年配息和配股,1993年10月底的每股成本稀釋為3.95元。2003年11月19日收盤價1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