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才」理「財」

楊麗君
user

楊麗君

2003-12-15

瀏覽數 12,200+

用「才」理「財」
 

本文出自2004理財特刊

你是哪一年級生?(頁81表二)

三年前,「明日報」網站的「五年級訓導處」逗陣網,掀起一連串討論「年級」世代的風潮。「你是哪一年級生?」成為社交場所拉攏彼此距離的問候語。

為什麼五年級是年級世代風潮論的濫觴?《遠見》最近完成的「全民財富大調查」,透露了端倪。原來,目前年齡介於三十四歲至四十三歲的「五年級生」,是平均財富憂慮指數最高的族群。(頁81表一)

五年級生最憂慮、最失落

五年級為什麼最憂慮?今年下半年,某國立大學化工系一場「五年級生」的同學會,隱隱地呼應。

「我們前面有三、四年級,位居高位的兩個大山頭,後面有六、七年級,兩個來勢洶洶的急行軍,大家還能混得不錯,實在很不簡單!」「說真的,這些年,究竟誰混得最好?」有人忽然拋出這麼一句話。偏偏家業最好、在父親開設的電腦周邊零件製造公司擔任總經理的同學沒到場。很多人把目光望向一位已當到中級主管,任職於福利佳的南亞塑膠的同學。

沒想到這位同學幽幽地說,十幾年前,他同時獲得台積電和南亞塑膠錄用,就在不知如何選擇時,「岳父一句『台積電』?聽都沒聽過!就此進了南亞,」最近,他才聽說,當年和他一起當兵,同時考進台積電的「同袍」,已經把在台積電分紅配股的股票賣了,拿了數千萬元,退休移居加拿大。

宴席間忽然一陣沈默,這群化工系同學多半是在塑化紡織等傳統產業任職的五年級生,隨著近年塑化紡織等傳統產業明顯由盛轉衰,不由唏噓。一場同學會,變成相互取暖的慰藉大會,話題也由「職場」轉到「投資」。

一談到投資,這群五年級生「生不逢時」的怨歎聲四起,不論是置產買房地產,或是投資買進股票或基金,多套牢在最高檔,讓當天的同學會,在喟歎和慰藉聲中結束。

繼佛洛伊德之後,主導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曾說,不同世代有世代的「集體意識」,但每個人仍有其獨特性和差異性。

五年四班的TVBS-N電視台總編輯兼主播方念華,念政大新聞系四年級時,報禁解除;畢業的第五年,有線電視開放。回首這幾年電視台生涯,方念華謙虛地說,「我們五年級這一世代的新聞人,拜媒體解禁的自由化之賜,遠較上一世代的新聞界前輩,容易出頭。」

但是,一提到投資理財,數年前在房市高檔買下內湖房子的方念華,也不免歎氣。

打開台灣近五十年財富地圖的變遷軌跡,「多數五年級前段生是最理想幻滅、也最失落的一群人,」作家韓良露說。

不論職場打拚,或投資置產,三十歲至四十五歲的十五年間,是人生最主要累積資產的年代,四年七班的東森華榮傳播執行董事雷倩說,偏偏多數五年級生進入職場時,正值台灣經濟景氣動能逐漸走下坡,金融市場又正值泡沫化的時代,五年級因而成為最憂鬱的一群。

「二、三年級和四年級前段生,免於貧窮的致富趨動力,成立數十萬(現已有上百萬)家中小企業,是台灣在民國六○年代經濟起飛很重要的動力。也是台灣由農業邁入工商業社會最大的受益者,」四年八班的就是廣告公司總經理黃文博說。

大財由命,小財由儉,黃文博進一步指出,升斗小民在1986年以前買進房地產的二、三、四年級生,多少都受惠於房地產漲升,有相當於投資金額一倍以上,乃至十數倍的獲益。

家住板橋,三年二班,只有小學學歷的退休裝潢師傅黃朝清,是最典型的例子。十幾歲從嘉義北上當學徒,後來自己開一家小裝潢店的他記得,1971年,他在板橋買下第一棟房子時,市價約25萬元。那時的新台幣25萬元,約是他四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這棟房子,後來改建成五樓公寓,和建商對分,換得了兩棟半房子。1986年、1987年間,台灣房地產起漲,因為替人裝窗簾,發現許多人在買屋、換屋,聞到房地產市場漲升的前兆,黃朝清接連以積蓄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房地產,如今在板橋、新莊、土城已坐擁七棟房子。除了自住,另外四棟出租,每個月可以收取約6萬元的租金,五年前,五十五歲的他,已退休在家享清福。

六年級頭班生,今年大約三十二歲,「六年級和五年級生的世代差異,在於前者是網路世代,」韓良露分析。

六年級生念大學時,適逢網路事業風起雲湧,網路成為主導這個世代最主要的動能。六年級生創網路事業後,隨網路事業由盛而衰,折翼天使也特別多。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前五年,新經濟風起雲湧,六年級前段生創設的網路公司不少,最後功虧一簣的比較多,」六年九班,十九歲就自行創業的世達電總經理邱維濤說。但是,大多網路世代的六年級生,並不會因為網路的由盛而衰,就對未來悲觀。根據《遠見》調查,經過交叉分析後發現在各年級中,相信自己這輩子有機會成為「有錢人」(擁有4000萬的資產)的六年級生的比率,勇奪各年級的冠軍。

就讀大學電機系博士班的一位六年七班生,信心滿滿地說,通訊科技業是當紅產業;他舉例兩年前在聯發科服「國防役」的學長,服役滿一年後,就獲得約1000萬元的配股。「如果一年能賺1000萬元,十年就是1億,在四十歲前賺到1億元,應該不是難事,」他說。

然而,台灣有幾家聯發科?年輕的六年級生,並非不知道像聯發科這樣的公司其實不多,並且今天獲利高,未必代表未來都能維持高成長,但是自信的他們就是相信,只要實力夠強,自己就有可能成為那些少數中的「天之驕子」。

個人品牌型經濟正在興起

前瞻未來趨勢,「休閒娛樂的文化創意產業躍登主流,愈能凸顯個人品牌價值的人,愈容易成為新時代贏家!」韓良露預言「個人品牌型經濟」正在興起,尤其個人小本創業和SOHO族將蔚為風潮。

當紅藝人年所得動輒數千萬元,在影藝圈早已司空見慣。

廣告創意人吳念真、范可欽等,則在近年崛起當紅,晉身高收入之列;遊走多台,並擔任多項廣告商品代言人的節目主持人蔡康永、鄭弘儀,乃至知名漫畫作家幾米等人,年收入早已超過千萬元,正是文化創意人中,豎立起個人特質和「個人品牌」的典型範例。

隨著WTO所興起的全球化時代來臨,韓良露、中經合創投總經理丁學文等四年級和五年級生,最近不約而同、身體力行正在興起的「全球化投資」新主張。

為了擺脫每日心情隨國內股市漲跌的陰影,丁學文近一年來,將多數資金轉戰約每半年才需仔細研究一次的外匯市場。外幣強弱趨勢轉折,往往持續時間頗長,一旦選定,可以不必在短時間內換幣操作,丁學文戲稱,「投資外幣是懶人理財術。」

2003年初,美國多次放話要攻打伊拉克,但是從放話到真正出兵,整整歷經一個月。其間的一個月間,丁學文很輕鬆的研究了一下,世界各國的總體經濟和外貿進出口,一個電話指令將外幣存款由美元轉為歐元,就為丁學文帶來30%的獲利。

2003年12月初的日本京都行,沒有往年冷。高收入SOHO族的韓良露,這趟是專程為了房地產而去。韓良露發現,不論從歷史價位或和世界各國租金相較,近來京都房價都相對偏低。原來,韓良露夫婦1990年負笈英國倫敦求學時,無意間讀到《經濟學人》(Economist)的一篇報導,提到倫敦是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最被低估的城市,而租金卻依然很高。

財富來自才能

韓良露看了京都附近一間要價約新台幣700多萬的公寓,月租金約6萬元,對投資相當敏銳的她,心想台灣等值房地產的租金不到2萬元。當下,韓良露就買下那間公寓,2002年房價漲升,當韓良露賣出時,市價已高達近新台幣3000萬元,獲利超過三倍。

翻開台灣財富地圖,「真正富有的人,財富的累積,其實都來自於『才能』和『工作』,」一位國稅局退休的高級官員歸納說。創業也是工作的一種,「台灣金字塔頂端人士的財富,若非來自繼承,即是來自創業或公司配股獲利,乃至高薪資所得,」這名高級官員透露。

過去的經濟起飛,造就了一批中小企業主和「田僑」(因土地重劃或都市計畫等因素使土地變成建地,因而致富者);近年上櫃上市公司家數暴增,金融市場造就的有錢人,若非上市上櫃公司老闆和董監事,即是資本市場相關金融從業人員。

一位國內金控公司的副總經理兼財務長,掌管旗下公司動輒數百億元的資金操作,在大風大浪的金融市場進出二十年,問他個人如何理財?他透露,除了員工認購增資配股,累積認購目前市值2000萬元金控公司股票,其餘都放在以保本為主的外幣和債券。

這輩子真的沒有買過公司認股以外的任何股票或基金?這位金控副總經理遲疑地說,「很少看見哪位金融界的高層主管是靠『投資』成為富翁,很多金融界人士,都是靠薪資加紅利來累積財富。」

「對於年薪動輒500萬、1000萬元的金融界高層人士而言,他們還需要理什麼財?」「只要守住財富就是最好的理財了!」這位金控副總經理坦誠地說。

愛彼錶行銷企劃經理王晴即說,這三年台灣經濟景氣低迷,但公司三年來平均每年仍有接近10%的業績成長,那這些動輒十數或數十萬元的名品高價錶買主,若非中小企業主,即是科技新貴或基金經理人。莫怪,很多真正有錢人會說,「他們理才,不理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