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柏惟決戰明日!罷免案改「這款」可救到誰?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1-10-22

瀏覽數 22,000+

圖/10月23日將進行陳柏惟罷免案投票。陳柏惟提供
圖/10月23日將進行陳柏惟罷免案投票。陳柏惟提供

明天(23日)是台中第二選區的大日子。2020年時,這裡的選民做了一個不一樣的決定,地方上代表黑派、國民黨籍的顏寬恆無法連任,反而由一名來自高雄的台灣基進黨候選人陳柏惟翻盤,以極小差距逆轉對手勝出。

過了一年多,由罷免陳柏惟「刪Q總部」所立起的大旗,跨過罷免連署門檻,將在23日由在地選民投票決定是否留下他。

這已經是2016年底《罷免法》門檻下修以來,第二場針對立委的罷免案。細數過去五年間,台灣已經經歷了各個層級不同的罷免案,大到直轄市長的罷免,小到鄉鎮村里長都有所聞。

然而,綜觀下來,罷免案仍是成功的少、不成功的多。下修門檻後,共有四位遭到罷免,分別是屏東縣南州鄉壽元村的村長陳明倫、宜蘭縣員山鄉中華村的村長許正東,跟先前擔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和桃園市議員王浩宇。

罷免制度下修迄今約有五年時間,是否到了該思考修法的時刻?

下修的罷免門檻,已引發是否動搖民主體制本質的討論。整體而言,兩大現象導致了頻繁的罷免案:

現象一》罷免制度促使投票行為成了仇恨動員

首先,不分藍綠或大小政黨均應同意,現行罷免是一種「負面」投票制度。也就是以仇恨、或不認同作為號召進行動員,這對民主的「理性討論」空間等於是一個傷害。

可否催起地方對政治的興趣、投票的氣氛、對政治人物的厭惡度,將是罷免案通過與否的三大關鍵。

例如去年11月底,花蓮縣富里鄉就有一場針對當地鄉長的罷免案,順利跨過一二階段的連署門檻,進入到投票環節。當時在地很久的前立委賴坤成當時就斷言這次罷免投票不會過,「因為沒有『投票的氣氛』。」(延伸閱讀:為什麼才一萬人的花蓮小鎮富里,會發起鄉長罷免案?

去年11月底,花蓮縣富里鄉針對鄉長陳榮聰進行罷免。陳榮聰提供

去年11月底,花蓮縣富里鄉針對鄉長陳榮聰進行罷免。陳榮聰提供

這股投票的氣氛該如何而來?依現今歷次的罷免過程來看,其實就是負面動員,更白話地說,就是「仇恨」動員。罷免投票等於是催動選民思考:對該位政治人物「有多討厭」?是否討厭到要投票把他「拉下來」。

回歸罷免投票的制度設計,也是導致此一現象的幫手。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俞振華表示,罷免制度的投票是投票給「不支持」的候選人,是因為討厭某個候選人而去投票,這就是一種「負向」投票的概念。

俞振華指出,因此,當我們看見罷免方在推動罷免投票時,罷免支持者會透過「負向」概念進行動員。而罷免反對者會被動地「正向」動員。

這和一般投票行為恰好相反。

俞振華舉例,倘若現在選舉中應選名額有13席,我們其實不會為了讓某候選人落選,而計算排名第14名的票數該有多少。這時,投票思考的是「喜歡的候選人」到底是誰,「這也是選舉的『正向』概念。」

現象二》罷免成為兩大黨的練兵場

觀看本次罷免的歷程,由藍綠兩大陣營在新聞媒體上大力放送,很難說這次沒有投票的氣氛。近日,綠營人士加大力道相挺,讓陳柏惟看似有挽回頹勢的機會。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歷次的罷免對象,不論是否屬於兩大政黨,都會引發藍綠勢力大比拚,讓罷免案成了「練兵場」。這個現象,在上次高雄市議員黃捷的罷免案中就相當清楚的展現。

當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下令要全黨動員。因此,在鳳山當地綠大於藍的基本盤中,開出了史上首次「不同意」罷免票多過「同意」票;不過,那次投票並沒有通過基本門檻。黃捷安全下莊。

回顧本次選舉,儘管總統蔡英文也有發聲,許多民進黨立委均特地到台中出席立挺陳柏惟,但因陳柏惟畢竟是台灣基進黨的立委,多數時候還是尊重台灣基進的決定與作法。

許多民進黨立委都出面立挺陳柏惟。陳柏惟提供

許多民進黨立委都出面立挺陳柏惟。陳柏惟提供

對於藍綠在這場罷免投票中的作為,「罷免陳柏惟總部」發言人MAX極力澄清罷免總部跟國民黨或顏家有任何關係,「顏寬恆讓他當志工而已。」而MAX也曾向顏寬恆強調,他並沒有特別支持國民黨或某個候選人,「我的目的是罷免陳柏惟,不是支持顏寬恆。」

MAX強調,罷免總部並沒有接受過顏家或國民黨的任何一分金援,為了籌措罷免的資金,「我連自己的車都賣掉兩台。」MAX有些無奈地說,他其實投入之前也不知道罷免要花那麼多錢,但既然都投入了,為了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就決定不對外募款、「自力救濟」。

對罷免總部來說,他們最不滿的就是陳柏惟許多政見都跳票做不到,而且陳柏惟也都不跟他們溝通,「直接說我們是韓粉自high,連署不會過,」使得他們決定推動罷免案到底。

陳柏惟身邊的幕僚雖然感謝民進黨在這次反罷免過程中的諸多幫忙,但仍直言,小黨或第三勢力在罷免案中,容易變成「被練兵」的對象,「只要到了選舉都是啦!」

建議與改善》罷免制度應更「建設性」

但政黨政治仍應訴求良性競爭,對於現今罷免制度是否要修法,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強調,現在的罷免制度還算新,要立刻修法恐怕言之過早。

不過,他有些建議,例如針對單一選區的立委或首長,是否要跟複數選區的市議員或鄉市鎮代表,要有不同的規定跟設算?「尤其針對複數選區的設計,這中間應該有些問題可以探討。」

針對現行的罷免投票制度,邱顯智也舉美國一些州的罷免案例供參考,他稱之為「建設性」罷免。

「民眾要退貨,也應有選貨的權利,」邱顯智強調,像是加州跟科羅拉多州,罷免制度的設計就是分兩題,第一題是你要不要罷免現任者?第二就是,倘若多數人同意罷免,那繼任者應該是誰?「選票是候選人名單組成的,所以都會一起出現在選票上。」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取自邱顯智臉書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取自邱顯智臉書

同時將繼任者也選出來的作法,就能避免動員與討論的焦點限縮在剔除現任者,而是一起討論「適任者的標準?」「誰是更適任者?」

邱顯智強調,民主就是應該學習互相的容忍跟討論的過程,「整個公民制度跟社會邁向理性思考角度的時候,憂慮的狀況比較不會發生。」因此他建議,倘若罷免制度能成為「建設性」的罷免,應會比現在仇恨動員更為妥當。

無論如何,這場地方民代的罷免案已引發全國關注,台中第二選區的民眾將會做出何種選擇?明天傍晚投票結束時,便可分曉。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