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弱者對弱者-農業與環保的戰爭

李慧菊
user

李慧菊

1988-04-15

瀏覽數 11,900+

弱者對弱者-農業與環保的戰爭
 

本文出自 1988 / 5月號雜誌 第023期遠見雜誌

事情已經很明顯,在經濟飛揚、每人所得節節攀高、企業家意氣風發的強烈對比下,農民與環境品質,已經是目前社會中,最能引起共鳴的弱勢象徵。

弱者有理? 

一般人印象中「純樸」、「與世無爭」的農民,自開年以來,紛紛挺身而出,開始與世有爭。

中、南部果農來台北賤賣水果;雞農遊行,在國貿局、美國在台協會前丟雞蛋,抗議美國火雞肉進口;接著菇農也抱怨大陸香菇傾銷;豬農因日本禁止進口豬肉而困擾不已。

一連串的呼聲,使農業委員會、國貿局忙得團團轉;國貿局長蕭萬長被雞農的雞蛋丟得倉皇而逃;就是經濟建設委員會的鐵頭主委趙耀東,也被逼得單腳落地,向雞農保證,絕對保障他們的權益。

即使該不該開放農產品進口的政策,還在爭論之中,但農民至少已經贏得部分立法委員,甚至輿論的聲援。

另一方面,保護環境的呼聲,更是不絕於耳,氣勢之盛,無人能攖其鋒。

多氯聯苯、戴奧辛事件,重重敲醒國人的環境意識;鹿港的反杜邦活動,更將環保運動帶上了高潮。在這波洪潮下,杜邦放棄在台灣設二氧化鈦廠,核電廠可能蓋不成,中油輕油裂解廠計畫受阻,電力廠、焚化爐連帶的也投設無門。

影響所及,即便是在多次民意調查中,一直是青年心目中成功偶像的王永慶,也沒有辦法說服宜蘭人讓他蓋輕油裂解廠。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最高行政首長俞國華也公開宣布,在必要時,寧捨經濟成長,取環境品質;任何產業不得犧牲環境。

進也難,不進也難 

矛盾的是,本身財力完全無法與企業匹敵的農民,如果侵害環境,是不是也該依俞院長宣揚的原則,犧牲農民部分利益,而保全環境品質?

在工業公害吸引住絕大多數人注意的同時,某些農業行為,也正危害台灣的土地、水和空氣。

例如:畜牧業製造出來的排泄物不斷污染河川;水庫品質受周遭果樹的威脅;沿海漁塭因為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土質因海水侵入而變鹹、過度使用肥料使土壤酸化(中性土壤酸鹼值是七,台灣大部分的果園因超量使用肥料,土壤的酸鹼值在四到五之間,對農作物反而不利)等。

「在處理農業公害時,我的心情的確不一樣。」宜蘭縣長陳定南曾以地方首長身分,公開反對台塑設廠,表現他對維護環境的強悍作風;但當箭頭轉向農民時(例如宜蘭沿海低地的地層下陷),他顯然也無法一視同仁。陳定南解釋:「那是因為農業的選擇少,動輒影響生計。」

政府單位在處理這個兩難問題時,同樣地陷身在欲前又止、欲退不能的尷尬處境。去年年底拆除高屏溪非法魚塭事件,是典型的例子。

水資源統一規畫委員會的助理工程師洪銘堅,放一張張幻燈片,敘述高屏溪受難記。幻燈片裡的高屏溪,河岸被養蝦人挖得坑坑疤疤,一點看不出「大河」的影子。洪銘堅指著幻燈片說:「以前河口寬兩百公尺,現在只剩三十公尺了。」

省政府看出這個現象的嚴重,下令拆除侵占公有河床地的魚塭。結果,在數百個漁民「誓死」抵抗下,這一次的取締行動,又成為各界批評政府沒有魄力、自喪公權、公信力的另一個例證。

一開始,漁民不讓孩子上課,聚集在現場與員警叫罵、逼女警喝池裡的水……在強硬的對立下,政府先說要溝通、協調,後來又宣布緩拆三個月,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連公有地都沒辦法收回,何況私有地。」五年來,眼見魚塭破壞環境,愈來愈嚴重,農委會漁業處的石聖龍說,他實在有點灰心了。

民間也閉一隻眼 

土和水不會說話,人卻會抗議(當然也會投票),政府在魚(農民)與熊掌(環境)之間,似乎有了心照不宣的傾向。而在環保運動中掌大旗的民間團體,雖然在工業造成的環境問題中,處處給政府壓力;但是對於農業部門,卻與政府有相同的選擇:較不強調農業公害問題。

「如果環保團體現在拿農民當對象,一定倒閉。」新環境基金會的董事長柴松林坦白說,他不是不明瞭農業公害所造成的問題,但民間團體在運動初期,不可能和農民抗爭。

柴松林認為,農業公害的問題是面的,不是一個點(像工廠),目標不顯著;而它造成的影響是「看不見、間接又間接」的,不容易讓社會大眾認知。 

在這種情形下,柴松林認為民間環保團體如果選擇農民做對象,很難獲得立即成功、進而建立權威,更何況「傳統上,總認為農民是弱者。」柴松林說。

正因為社會視農民為弱者,農業公害引起的後果比較間接,所以當工業公害常常成為傳播媒體追蹤、挖掘的素材,成為環保團體示威、遊行的對象時,農業公害就不那麼顯眼。但事實上,全國納稅人、消費者,卻默默地為此付出代價。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有時候,農業的公害行為,在一般人甚至立法者眼裡,從來未列入「污染」的項目裡。

燒稻草是中國農村社會常見的現象,少有人覺得這是污染空氣的行為。但根據環保局(現環境保護署前身)在民國七十五年所做的調查中顯示,燃燒稻草所釋放出來的粒狀污染量,跟燒煤、石油一樣多。

更糟的是,工廠燒煤有煙囪,濃煙在一定高度放出;燒稻草卻沒有這種設備,而且農民偶爾還燒濕的稻草,「瞬間煙塵非常大,」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何舜琴科長說:「取締都沒辦法。」因為在現行管制法令中,稻草根本沒有列為「燃燒項目」中。

畜牧業的排泄物處理,是另外一個例子。

也許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一隻豬一天的排泄量,相當於六個人的總合。環保署水質保護處的巫健次科長算一算,台灣現有七百多萬頭豬,牠們製造出來的糞、尿污染源,是台灣近二千萬人的兩倍。

「這些東西一進入水體,水質馬上就完了。」巫健次解釋,排泄物是有機物,一遇水,立刻分解、腐化,水體會產生缺氧現象;污濁、惡臭更是免不了。「這種有機物的污染,是丟再多的錢、力氣,也沒法解決的」。所以環保署目前正積極進行管制,要求大養豬戶(五千頭以上),先投資做改善工作。

社會成本高 

做生意的人,都懂得對各種成本精打細算,環境意識甦醒後,環保運動者另外提出逆企業家之耳的社會成本觀念。意思是,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往往犧牲環境品質,這是社會為他們付出的代價,如今他們應該把這個成本列入「營運成本」項目中。

農業公害自然也不例外,但跟工業污染不太一樣的是,它的確比較難以估計。因為有時農業公害的直接受害者還是農民(像肥料使土變酸),公害的現象沒有固定地點(像燒稻草)。

不過一旦用經濟學的方法,推算一些農業公害的社會成本後,結果可能也相當驚人。

清華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黃宗煌,在屏東土生土長,對屏東沿海地層下陷的情形,比平常人敏感。黃宗煌去年受農委會委託,針對台灣地層下陷的社會成本,做研究調查。

黃宗煌利用一套經濟模型,估算養殖業帶來的社會成本(包括地層下陷後,農民維護房舍的支出、海水倒灌引來的損失、排水不易的成本、消毒費用,及政府年年撥款築堤的開支等)。

這份調查的結論是,養殖業的收入再高(養蝦人家一公頃一期收益百萬元以上;而種稻的人不過六萬元),一旦地層下陷超過0.九四公尺,養殖業對社會整體的效益,就開始由正轉負;如果再下陷0.五六公尺,養殖業者本身也將得不償失。

地不斷下陷 

全省從雲林、嘉義、彰化、屏東,及北部的宜蘭,沿海一帶都被魚塭侵占,地層下陷的程度不一,但以黃宗煌的家鄉屏東最嚴重,有的村子(像塭豐)地層嚴重下沈,已高達兩公尺多。

「土地一且下陷,根本不能拿來做別的明途。」黃宗煌說,水資會的洪銘堅補充,除了下陷以外,魚塭引進海水,導致土壤鹹化,要想恢復原來土質的酸鹼度,「起碼要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農委會石聖龍感慨地說,養殖業造成的問題實在太棘手,「許多官員看過以後,都不想再看第二次啦!」因為問題已經嚴重得不能不解決,卻又不知用什麼方法,能夠讓養殖業者有好的生活,又能挽回環境。

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像地層下陷那麼嚴重,政府有關部門,還是在推動某些農業公害的改善工作,至少希望緩和惡化的局面。 

為了改善土壤酸化問題,從去年開始,農委會選定嘉南平原的玉米作物區、中部果園,做示範栽培,「他們不相信肥料用多了對作物不好,我們只好做給他們看。」農委會農糧處的技正蘇楠榮說。

問題留給下一代? 

而宜蘭也由政府投資,興建海水引入排出系統,以解決海水侵蝕土地問題。但是漁民抽地下水的問題,仍然沒有一勞永逸的對策。

但總體而言,農業公害不像工業污染,政府可以有系統、有章有法地要求農民限期改善,只能像農糧處這樣「示範、誘導」。即使真的要求改善,能不能真的執行,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比起對付工業污染,動輒連續罰款等措施,不可同日而語,拖,往往是處理農業公害的常用方法。

水,是人類文明的依恃,尤其對台灣來說,水資源更是寶貴。但目前台灣幾個水庫,都受到藻類異常繁殖的威脅,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正是山坡地超限使用(種果樹),且過度使用肥料造成。

以供應大台中地區用水的德基水庫為例,政府早已察覺這個趨勢的嚴重(藻類大量繁殖象徵水質有惡化傾向,且某些藻類變種後,具有毒性),在民國六十八年,就頒布一份處理要點,對不宜農作的陡坡地要「立即收回」,不利水土保持的要「年內收回」,未申報(即栽種作物)者要「限期收回」。

結果到目前為止,該在六十八年立即收回、年內收回的土地,都還沒收齊;在輿情、果農不斷反對下,更將部分土地回收的期限延到十年後,也就是民國七十八年。

「看到政府要收地、砍果樹,山胞還會在對面的原始森林放火抗議。」水資會的洪銘堅舉證。一觸及「弱者」的生計問題,他們的反應,往往是非常激烈的。

在兩難之下,水資會的總工程師伍健民表示,主管單位也只能密切注意、觀察各種環境的訊號,「也許這些問題只好留給下一代了。」

但在反污染、保護環境的呼聲,已經變成不能挑戰的「真理」時,除了「拖」以外,負責策畫、執行的政府、推動思潮的民間團體,是不是可以提前為下一代思考一下這個雞蛋碰雞蛋的問題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