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能成為循環經濟大國,啟動公民參與,協力推動環保的模式,靠的是政府、民眾、企業三方攜手,共同推起綠色經濟的成長飛輪。
台灣,辦得到嗎?
答案,是肯定的。
無需感到意外。其實,今年由國內民間社群帶動政府,促成的新竹頭前溪協力專案,就已初步實現這樣的模式。
新竹頭前溪,原只是台灣境內諸多溪流之一,今年突然成為熱門關鍵字。主要是因為年底台灣將啟動的四大公投中,它是唯一的地方公投,因而贏來意外的名聲。
這個提案由住在新竹的五位媽媽發起,包括彭桂枝、陳錦玲、陳翠琴、鄭于育、劉妮雲。她們在四年前發現,新竹市與新竹縣竹北市民眾的飲用水源、頭前溪上游周遭,長期存在垃圾場,以及固定排放廢水的半導體業者。若有水質汙染,恐將危及民眾健康。因此,提案要求新竹市政府應訂定「廢汙水自治條例」,明定廢汙水應專管排放。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