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抱持夢想,一直做下去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3-02-01

瀏覽數 14,650+

抱持夢想,一直做下去
 

本文出自 2003 / 2月號雜誌 第200期遠見雜誌

藝術是一種手工業。在商業文化的社會中,如果沒有藝術立足的天地,年輕人就沒有選擇的空間。商業文化當家的結果,就是一代比一代人庸俗化。

我是1970年代走出來的人。1970、1980年代,台灣年輕人漂亮極了,樸素,用「理想」把自己打扮起來;現在的年輕人,漂亮的衣著,染色的頭髮,雖然也很漂亮,但是眼睛不發亮!

文化需要累積,但台北的藝文條件在喪失中。1980年代,台北有一百多家畫廊,在關門和出走上海北京後,所剩無幾。出版業也不景氣,過去五年內沒有偉大的長篇小說,輕薄短小、八卦的作品當道。文學如此,電影更是早就死了。侯孝賢的電影可以一整年在巴黎演出,在台灣只能上演一兩週。楊德昌的電影「一一」,台灣根本不上演,以免虧本。

眼前的台灣只有《哈利波特》、只有《魔戒》、只有偶像歌星,很悲哀!

台灣被商業文化占領了。滑稽的是,我們還要將自己的文化分割為中國與本土,回過頭來,反倒是「好萊塢」文化主宰了我們。

「有容乃大」成就多元文化

文化要有生命力,在地藝術很重要,在地的藝術家,永遠可以從社會、生活吸收,反芻再重現,提供社會一面鏡子,用來對映、衝擊、檢討、提醒,用來認知生命的厚度,和我們的處境。

我不能想像將來要去上海看台灣畫家的作品,在台灣讀大陸篩選出版的台灣作家的書,但這個噩夢可能成真。

文化呈現出一個人做為人的處境。台灣要重視自己文化,同時也要「有容乃大」,認識各種文化。

腦筋裡如果只有本土族群,只有美國、日本,無法出現有格局的文化,如何做大國民呢?必須思考如何和對岸文化對話,甚至如何與回教文化對話,才能真正吸納養分,成就多元的文化。

我們一定要和海峽對岸對話。如果我們要與世界對話,「世界」怎麼能不包括中國大陸呢?

現在中國大陸最風行的,是西藏文化、上海文化,它本來是很多元的,過去被壓抑,現在反而都爆發出來。我們不要太過意識型態,只講民粹的、本土的。美國好萊塢電影也不排斥,為什麼其他好的東西你反而不要呢?

大國民就是要心胸開闊,能包容、夠謙虛。大國民要大,心胸要夠大,沒有謙虛就不能真正的吸收。

如果大國民沒有人文的底,全球貿易的國際人也不過是個空殼子。如果都只是在商言商,任何國家的實力就只是一些數字,而不是文化累積出來的深厚東西。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即使生意來往頻繁,就算去過德國一百次,也不見得能夠瞭解它的文化、它的歷史。我們希望台灣的企業人,除了把錢賺回來,也要把好的文化吸收回來。

台灣是一個沖激場,它本身雖沒有辦法完全固定下來,但如果累積出一個底子,慢慢沖激,反而活潑而多元。

事實上台灣曾經有過優勢,只可惜這契機過了,誇張的來說,XO把它乾掉,卡拉OK掉了,最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完成我們的潛力。

年輕要混過搖滾過

文化人最大的資產,就是創意和夢想。創意需要多元的土壤來滋養,夢想則需要勇氣與堅持。

今天檢討我的一輩子,做為人,有兩件事我很後悔,我沒有混過,沒有搖滾過。

混過,才能讓想像飛馳。但是我喪失了換另一種觀點看人、看世界,失去了想像力的曲線。

另一件事,我沒有搖滾過。搖滾能喚起你的身體和你的生命。過去的中國文化不太允許搖滾,所以哪吒是中國唯一年輕人叛逆的典型。

文化太沈重,會限制了創意的空間。

每一代都擁有自己的夢想,我們應該要給予孩子們作夢的空間。

二十一世紀是網路時代,孩子接收的資訊快速而多元,但是資訊一閃而過,是否代表了孩子真的懂到生命裡去?沒有文化做為基石,知識的厚度很難深刻。

資訊的光影能不能內化為生命的厚度,或是累積為社會的智慧?

台灣要發展下去,人文藝術就要進步,即使物質環境變差,心靈生活仍然可以提升。就算住不起五十坪的房子,在二十坪的房子內,當你聽到耳機傳來的雄厚音樂,一樣可以擁有世界。

現在的社會很不安,但是大家還是要抱持夢想,一直做下去。(成章瑜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