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跟著川普關稅瞎轉,童子賢的靈丹妙藥在這?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07-09

瀏覽數 1,450+

美國總統川普。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川普。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00:00
00:00

7月8日(台灣時間)凌晨,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陸續公布14國的最新關稅稅率,但其中並不包含台灣。對此,台廠到底是要鬆一口氣?還是繼續提心吊膽?難道就沒有專治川普的靈丹妙藥嗎?其實,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早就已經拋出解方。到底是什麼?

自從4月3日(台灣時間)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全世界都跟著他團團轉,彷如無頭蒼蠅,隨時緊盯最終稅率會落在何處?繼日前越南開放市場,對美零關稅,換取到20%出口關稅、轉口貿易40%後,美國又宣布14個國家的最新關稅稅率。

川普4/2、7/8宣布各國關稅比較表
國家
4月2日
7月8日
日本24%25%
韓國25%25%
泰國36%36%
馬來西亞24%25%
印尼32%32%
南非30%30%
柬埔寨49%36%
孟加拉37%35%
哈薩克27%25%
突尼西亞28%25%
塞爾維亞37%35%
寮國48%40%
緬甸44%40%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5%30%
備註1:稅率適用於從某國進口的大多數產品,但並非全部產品,部分獲得豁免的產品除外。
備註2:紅底為關稅較4/2增加、綠底為關稅較4/2減少
資料來源:白宮
更新日期:2024/7/8

14國當中,很多均是台廠的海外生產基地。包括泰國(36%關稅)、柬埔寨(36%)印尼(32%)、寮國(40%)、緬甸(40%)、馬來西亞(25%)、孟加拉(35%)等。

川普慣用威脅手段,逼使各國妥協埋單。他也同時簽署了行政命令,將原訂7月9日的對等關稅寬限期延至8月1日。緊接著,就是胡蘿蔔、棍棒齊下。

他一邊說:「這些關稅可能會根據美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而進行調整,如果這些國家選擇在美國境內設廠或生產,則不會被徵收這些關稅。」另一邊又說:「如果任何國家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美國將會等比例加碼反制;任何與金磚國家(BRICS)採取『反美政策』的,將額外徵收10%的關稅。」

由於這一波的名單,並不包含台灣,民眾都很關心「美台的關稅談判到底順不順利?情況樂不樂觀?」據悉,7月4日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及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等人,已飛往華府進行最後談判。然而,至今尚未傳出具體結果。

美國市場僅占全球26%,其餘74%才是重點

7月7日下午1點44分,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以經濟學者的身份,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因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所以現在等著收「美國關稅通知書」。

施俊吉猜測談判觸礁的兩個可能原因是:第一、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例如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標示豬肉的原產地。第二、我方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而擬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

施俊吉特別強調,作為一個經濟學者的預測,絕非危言聳聽,也不保證預測正確。

不管最終台灣的關稅稅率為何,世界已經回不去了。這是否也意味著大家只能跟著川普起舞,就沒有治得了他的法子嗎?

其實,4月15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出席公開活動時,就拋出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在,「美國雖然重要但不是全世界,在美國以外還有74%的市場。」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蘇義傑攝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蘇義傑攝

他進一步說,面對關稅的短期變化,可思考用短的方式應變,例如A地的關稅提高,B地的關稅降低,很自然訂單就會從A轉到B,隔了一週,前面說的關稅都不算,A跟B的角色又拉平了。

所以,童子賢認為不要因為美國的關稅政策,打亂自己的腳步。台廠在全球布局,不是短時間就決定,一旦設廠就需要攤提成本,因此台商不是因為這波關稅才開始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印尼、墨西哥、印度、泰國的布局,相信在未來都不會浪費。

台企分散風險的方式,主要是工廠大遷徙

童子賢確實說對了。沒錯,全世界除美國之外,還有其餘74%的市場。其中,尤以中國的增長速度最為驚人,根據2025年最新資料顯示,估計全球GDP約115兆美元,美國約26.4%、中國16.5%〜16.7%(約18.95兆美元)、歐盟(27國)超過16%,中國與歐盟相加已超越美國。

台廠不妨將心思放在其餘的74%市場上。但放眼近幾十年來,台商分散風險的方式,幾乎都在於工廠的遷徙,從台灣移至中國大陸,再從中國大陸搬到泰國、印尼、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並逐漸擴散至孟加拉、印度、墨西哥等地。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毫無疑問,科技大廠資金雄厚,很有底氣,可打造諸多製造基地,以鴻海為例,生產線遍及台灣、中國大陸、印度、越南、印度、美國、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等國。

鴻海生產線遍及台灣、中國大陸、印度、越南、印度、美國、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等國。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鴻海生產線遍及台灣、中國大陸、印度、越南、印度、美國、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等國。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誠然,布局海外製造基地是分散風險的一環,卻無法完全分散經營風險,因為最終的訂單與市場並未明顯改變。至今美國仍是台灣主要的貿易伙伴(2024年出口占比23.4%),其中,資通訊產品逾50%都銷往美國。

這還僅是從台灣外銷到美國的貿易量,如果加計海外製造基地的轉口金額,台廠對美的依賴程度超乎想像。

數十年來,美國身為第一大經濟體,民眾勇於消費,是全球最大市場,台商的產品當然要賣給美國。尤其在1991至2020年「低通膨、低利率、低貿易障礙」的貿易自由化時期,各國產業分工合作,業者只要做好「產銷人發財」,維持與供應商、客戶的關係,就有機會賺大錢。

台灣也藉此賺取到可觀的外匯。2015年外匯存底約在4000億美元,2025年6月底,已累積到5984.3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穩居全球第四大外匯存底國家。

台灣既是貿易順差國又要面對「洗產地」衝擊

但當川普4月3日祭出「對等關稅」後,國際經貿秩序頓然瓦解,只要高度仰賴美國的均遭致川普的嚴厲報復。前十大對美貿易順差國便是這波的主要課徵對象,包含中國大陸、歐盟、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韓國以及加拿大。

其中,台灣的處境尤為艱困,名列對美前十大貿易順差國,又是泰國(36%關稅)、柬埔寨(36%)印尼(32%)、寮國(40%)、緬甸(40%)、馬來西亞(25%)、孟加拉(35%)等國的主要投資者,除要承受美國加諸給台灣的「未知」關稅稅率外,還要面對從當地轉口到美國的關稅風險。例如台商聚集眾多的越南就被課徵40%的轉口關稅。

如果川普徹底嚴查「洗產地」,在這些國家的台商必然遭受衝擊。關鍵就在這些地區的產業鏈尚未完整,很多得從中國大陸進口零組件與中間材加以製造。雖然台廠已儘可能提高當地的生產比率,一時三刻仍難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綜觀數十年來,台廠分散風險的觀念多侷限製造基地的遷移,現今,若不能從「遷廠思維」升級為「市場分散戰略」,恐難逃「關稅戰」的無限循環。即便三年半後,川普下台,誰能保證「自由貿易」就能順利回來?

台商與其被動等待關稅大刀落下,不如徹底轉型。首先是分散終端的市場,鎖定非美地區,以降低對美的依賴;其次,有海外生產基地的台廠,可同步拓展內需市場,避免「純代工出口」的單一模式;第三是擺脫中國的產業供應鏈,加速東協、印度等地的本土採購,以降低轉口風險。

全球南方崛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

遙想第一代創業家提著一卡皮箱奮鬥多年,才搶到今天的歐美大單,現擬再攻頂另外幾座山頭,談何容易。不過,隨著時代巨輪不停滾動,與其淪為一顆棋子,不如當一名棋手。不管是家族二代或專業經理人接班,或許可將目光放在正崛起的「全球南方」國家身上。

這些地區相比先進國家,仍處在人口紅利、經濟起飛階段。有朝一日,也能達到台灣人均GDP3萬美元的消費實力。

而各種研究與數據也顯示,涵蓋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全球南方」正在崛起,人口占世界的七成,經濟總量超過4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

第一代創業家花幾十年打下的江山,奠定台企的穩固根基。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接班人必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積極分散市場,以時間換取空間,降低對美的依賴,以因應未來經貿情勢的變化。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