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麥肯錫顧問公司台灣區總經理賀睦廷,打開遠距視訊與新加坡的同仁道早安。全世界有七億人口和他一樣,從數位科技開啟一天的生活。
在新竹科學城裡,交大建築學院籌備處主任劉育東,遙望遠方的天際線,在山巒起伏間尋找2050年台灣的空間夢想,他要用數位空間的概念,把整個新竹打造成亞洲第一座城市數位美術館。
數位科技,正開啟人類另一次思想大革命,《數位革命》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說,「數位將讓思想有翅膀。」
二十世紀,比爾蓋茲利用數位資本打造出微軟王國,二十一世紀的未來人要用e智慧來運轉地球。
數位新Body
數位如何讓思想起飛?
資訊藍色巨人IBM(國際商業機器)的工業應用實驗室內,電腦正掃描一顆蘋果,螢幕立即顯示品種,這部機器可判斷上千種蔬菜植物,未來將可判讀人類千變萬化的表情。而可辨識三十餘種氣味的電子鼻正在起步,未來的電子眼、電子口、電子耳都不是夢。
達文西曾說,「工具是人類特質的延伸。」數位不僅代表人類工具力量的延伸,更成為人類五官之外的「第六官」。
e化除了感官功能外,數位科技也正和人體結合,如同電影「關鍵報告」裡的調查員,只要使個眼色、一聲口令便可操控全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正進行「體網計畫」,實驗者只要穿上特殊設計的電路,配帶魔術眼鏡,便可透過眼球轉動,自動撥打無線電,手指也可替代滑鼠,直接操作電腦。
數位解決生態危機
這世紀最大的危機,就是人口與生態失衡。e智慧亦成為解決生態危機的新工具。「在無際的天幕下,人類和動物可以在微氣候下的『綠室』共處,回到1960安詳的大地年代……,」 這是英國建築師Achim Menges替人類找到的答案。
《心靈機器時代:當電腦超越人腦》作者科茲威爾(Ray Kurzweil)預言,到了2020年,電腦的記憶容量和運算速度,將可以和人類一較長短。
資訊科技已打破人類思考的界限。事實上,數位化已是人類思考的延伸,變成人類另一個大腦。
高自由的國度
數位的大腦,正在讓思想起飛。
「網路最大的價值,就在自由,」台灣BBS站的始祖,三十二歲的龍捲風科技總經理趙國仁說。
「Free,讓網路起飛,讓思想起飛。號稱核子彈都打不垮的網路時代,Free,讓真正的智慧有無限創新的空間,」趙國仁說。
科幻電影中的數位虛擬空間,無限的想像力正自由穿越地心,穿越真實世界。
正在替文建會打造「2050台灣空間夢想」計畫的數位建築師劉育東,計畫透過千倍傳輸的數位光纖,將整個新竹聯網變成一座數位美術城。他也用數位空間打通整個總統府,「從不可能的地方解放思考,把大家不敢夢想的全部打通,」他說。
未來的新竹科學城,將變成虛實交錯的數位天空之城。在實體的城市上,套上虛擬的光纖網路,www將是新竹的新名字。
劉育東的概念很簡單,透過科學園區、舊城區的火車站等各結點的網路聯結,讓數位藝術,自然在大街小巷中流動,甚至公車就是透明美術館。
不想過去,只看未來的劉育東,最喜歡研究明天的歷史。在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師承數位建築大師米契爾(William Mitchell)修習數位建築的他,今年只有三十九歲。
走進汐止公信電子辦公室,科幻片的場景,不要以為你真的走進未來。虛幻空間,事實上是用電腦描摩汐止的山際線,再放到實體建築上。虛實結合,也是自然與科技的結合。
劉育東是一個不服氣的人。台灣雖是科技大國,晶圓代工可以做到10-6精準度,但是建築的誤差卻是兩公分。
他把哈佛的數位建築技術帶回台灣,運用電腦科技打造數位空間。
劉育東是典型的未來人,時時挑戰永不服輸。為了讓台灣也成為數位建築大國,雖然數位切割不易,但他拒絕從國外進口媒材,不但走訪高科技生產工廠,甚至跑到汽車零組件工廠,找到數位雷射切割方法。
即使雷射切割出來的每一片彎曲率不一樣,劉育東把誤差度由兩公分降低到○‧一公厘。在數位世界,「只有高精準度,才有高自由度,」他說。
數位學習城
二十一世紀,虛擬世界變成大千世界。電腦產品的更新周期由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更新一次,進步到每十二個月進步一次。
在電腦與人腦競賽的同時,知識的有效期正進入半衰期。以前人學工程,知識可以用五年,現在兩年就可能落伍了。
快速聯網的網路世界,讓新世紀人可以加速學習。
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就曾說,「未來五到十年內,世界上所有的人、資料庫、甚至貓狗動物、販賣機,都會用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聯結在一起,形成萬物聯網。」
未來的學校沒有教室,未來的老師是電腦,老師必須轉業為人師。「透過萬物聯網,建立適當終身的教育體系,人的資源開發將更完整,」溫世仁形容。
溫世仁筆下的未來學校、未來企業、未來觀念,正在台灣一一實現中。
1995年芬蘭赫爾辛基,出現全球第一座虛擬城市,台灣在1998年也出現一個亞卓市,市長就是中研院院長李遠哲。
亞卓市是二十四小時開放的教室,在這座學習之城內,從天文到地理共有四百六十四門科目,五萬五千位學習市民。
「這裡是零到一百歲的學習天地,」亞卓市榮譽市府團隊淡江大學高等教育中心主任陳伯璋說。
數位時代,讓人類可以直接和大師學習,穿梭古今。
科學家德托羅斯(Michael Dertouzos)在《資訊新未來》中就曾說,學習大師的技藝,可以轉換技能。
未來透過線上輔助系統,中年失業人,依然可以變成建築大師萊特或科比意。
虛擬的幻覺
「插入金融卡提領前半生的意義,
插入信用卡預支後半生的空寂,
插入網路卡撥接文明記憶的神經中樞搜尋
失落感……」
這是新生代作家、淡江大學講師徐國能描繪的虛擬卡式生活。
數位帶來的虛擬世界,雖可以讓人類的想像自由翱翔,但是過度的漫無目標,「也可能讓心智混亂,」劉育東說。
事實上,在技術日漸成熟的數位世界裡,人會出現無重力狀態。「你可以爬到兩百層樓高看台北市,也可以與張大千畫作裡的仕女纏綿悱惻,」劉育東形容。
虛實共存的世界
在人類世界的歷史裡,虛擬多身處在宗教、文學裡,但以前人很明白虛擬跟現實間的界線。但在網路、電腦、動畫出現後,虛擬跟真實的人生界線反而分不清。
新世代創造力大不如前,學習零碎片斷,想像力貧乏,「跟虛擬世界接觸久了,反而不能接觸大千世界中的森羅萬象,」徐國能發現。
宗教和文學,是逃避的出口,但最終的核心價值仍在「真」。
文學是藉一個虛擬的故事來表現真實的人性、真實的感觸。「但現在網路上的小說,卻不見得要真實人性,反而極力跳脫道德真實的束縛,」徐國能說。
究竟對與不對?所有文明都是等問題發生後再想辦法的。虛擬世界未來會走向何方?「生命的本質都會反映錯誤,當逾越界線後,人類會自我修正,」徐國能說。
挑戰尼葛洛龐帝
1990年代當電腦開始走入家庭,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率先提出科技對未來生活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問題,他的《數位革命》一書掀起數位文化思潮,他強調未來人要用e化智慧運轉地球。
尼葛洛龐帝不但擁有好奇心、嘗試先進科技,與世界各地科技研究者持續交流,更喜愛反覆思辨,思考如何將數位與生活更為結合。
你能超越尼葛洛龐帝嗎?成為e化未來人,你必須擁有e化五官:
■e化五官:
第一官:前瞻學習(眼)
尼葛洛龐帝從不浪費閒餘時間,一有空便利用網 路多媒體吸收科技新資訊,強化學習。想一想, 自己是否時常吸收新資訊?
第二官:溝通靈活(口)
尼葛洛龐帝曾表示,他喜愛與人談天、廣結
善緣,利用電子郵件人際互動得以靈活延 伸。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樂於與人溝 通?
第三官:思想顛覆(腦)
尼葛洛龐帝強調人要抓住任何能改變現 狀的機會。想一想,自己對於現實是 否常存不同想法?
第四官:好奇鼻(鼻)
尼葛洛龐帝前年訪台時,聽聞線上遊 戲風行台灣而好奇不已。想一想,自 己對於推陳出新的事物是否感到興趣?
第五官:聽辨轉化(耳)
尼葛洛龐帝大學主修建築,爾後在主持 實驗室時常引用建築學概念激發 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將所學知識
轉化成新的創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