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Originality 獨一無二的原創人

成章瑜 徐嘉卉
user

成章瑜 徐嘉卉

2003-02-01

瀏覽數 23,900+

Originality 獨一無二的原創人
 

本文出自 2003 / 2月號雜誌 第200期遠見雜誌

廿一世紀生命的序曲,是未知,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是帶著疑問走四方。

複製人、小宇宙、大冒險、真虛擬……,新世界的組成要素,一如宇宙初始,太空中的大霹靂一樣,正在天崩地裂。面對未知及變遷,天才開始要向上帝挑戰。

在全球化大趨勢下,人類不論生活、空間、思考,未來同質性會愈來愈高。如何有原創力?如何讓思考力變成想像的翅膀,隨時飛躍?如何激發好奇心,開展視界?「The only one」獨一無二的原創力,變成新世紀「新達爾文主義」生存法則。

向上帝挑戰

2003年新年裡,上帝送來全球第一個複製人,生命科學已經改寫。在台大醫院五樓的實驗室內,已開始進行複製胚幹細胞研究,負責這項研究計畫的台大婦產科醫生陳信孚,果真很「幸福」地做著複製的每個步驟:

「人類可以先從皮膚上採下帶有兩套染色體的幹細胞,再把卵子去細胞核,然後將幹細胞植入已經清空的細胞核內,成為囊胚……。」

複製技術是新世紀最大的創意。遠從澳洲墨爾本馬汀實驗室飛來的第二十代胚幹細胞小生命,是台灣開始進行複製研究的重大開始。然而在進行這項複製計畫的陳信孚身上,卻有股旁人無法複製的特質——原創力。

正如《楊振寧傳》作者江才健對原創力的解讀,科學創作像蠻荒世界的探險,「那是大膽的探索,狂野的猜測,以及依靠一種本能,面對未知領域的奇特信心。」

一路都是資優生的陳信孚,長相斯文,卻喜歡向高難度挑戰。今年四十一歲的他,同樣也是台灣近十年來「試管嬰兒潮」的接生者,他像送子鳥一樣,是很多試管寶寶的義父。

創意思考,與其說向上帝挑戰,不如說是來自於對周遭人、事、物和環境的關心。看過無數不孕症病患的陳信孚,因為同理心,「讓我有不熄的熱情,勇往直前地替病人找答案,」陳信孚說。

在他身上有罕見的耐心與熱情,不斷地觀看、閱讀、研究、思考,及他最強調的努力不懈,就是奇特信心的來源。每天,他幾乎都要看看顯微鏡,與培養皿裡他熱愛的細胞生命對話,「每次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他說。

「胚幹細胞植入子宮就是複製人;如果不植入人體,複製胚可以長成複製成器官……。」不過才十年的時間,試管嬰兒已經一躍進入複製的世界。

生命科學解開了一道謎,又創造了一道謎。

同樣是在探索生命之謎的中研院分子生物所博士後研究王弘毅,形容已到來的生命世界,比電影還電影:

「未來十年內,出現的器官量販店,就像現在的大潤發一樣,你買肝、心,不是買來吃的,可能是買來換肝、換心的……。」

「現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可以活到一百歲……。」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說,到了二十一世紀,變成「物競不天擇」。

未來天擇的方式,是看你有沒有錢,有沒有地位,「生命是可以用買的,」王弘毅說。

「以前是上帝來決定你的生死,未來是有錢人決定生死,」王弘毅說。

不過正在研究靈長類腦部基因的他認為,即使生命能複製,但人類的智慧、記憶卻很難複製,未來人可以買心、買肝,但是卻買不到腦裡的智慧。而教育,是腦裡的智慧,勢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無價之寶。

解放想像力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愛作夢,是原創力的因子。創意夢想已是本世紀最大財富。

不論是神奇的複製人,還是奇幻文學的預言,「人能體驗最美的事物,就是神秘的事物,」愛因斯坦心中的創意,首先來自神秘。

「千百年來,永不褪流行的就是神話,因為裡面有天馬行空的夢想,」負責電影「魔戒」台灣行銷的邁拓科技總經理陳鴻元說。

「魔戒」歷久不衰,原創力,可以託言過去,透視未來。

「魔戒」代表環境的樹人,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戒指,以及美侖美奐的中土世界,光靠夢想就帶著全球數億觀眾走進戲院,創造至少10億美元的票房。

夢想裡的創意因子,對於未知反而期待多於恐懼,改變才能創造未來。而這個創意夢想已變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資產。

事實上,「在1999年,美國的娛樂業產值達4800億美元,已經超過資訊科技及國防工業,成為美國最大的產業,」陳鴻元說。

相較於美國的娛樂產業,台灣的電影文學已幾近死亡。本身也是創意人的陳鴻元認為,台灣創意人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辦法解放自己的想像力,總有文以載道的框架。

天馬行空是必要的原創空間。陳鴻元從小就喜歡混在人群裡,鑽進家旁電影院的他,戲院就是他作夢的地方。至今他至少已看過五千部以上的電影,熟悉他的朋友,每每聽他講故事,都聽得入神,好像真的一樣。

本身也是電視劇「藍星」劇本的原創人,陳鴻元把一個國際廣告公司派駐台灣的ABC(華裔美人),與租屋內原任屋主的魂魄,如何相識相戀,說得活靈活現,最近還獲得上海電視人的青睞,準備在上海拍攝。

故事要講得好,陳鴻元認為,首先就是要先解放自己的思考,「太嚴肅,創意就飛了。」

原創力,也可能藏在「永遠的童年」裡。

生物學之父威爾森在《生物圈的未來》一書中說,「人類本能就是親生命性,不論居住在深海、在原始林、或是遙遠的山中,都會令我們覺得興奮。」

生長在嘉義鄉村的陳信孚,從小生活就是釣魚釣青蛙;而在板橋長大的陳鴻元,最喜歡的就是聽小學老師潘朝森講故事,一部《岡山的最後列車》,讓他至今仍可滔滔不絕講著。

用想像力培育下一代

創意的學習環境不僅在培養皿裡,放大到教育,如果社會要一個考一百分的小孩,他就會熱愛分數;如果要一個能發現未來的小孩,培養皿中要加的可能是興趣與無限的想像力。

即使看過人類生命最奧妙的生育過程,陳信孚認為,新世紀的創意人,除了IQ(天賦智商)之外,絕對不能忽視EQ(情緒智商),因為親生命性是創意的隱性因子,而創意的EQ常來自大自然的觸動。

古人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複製人的胚幹細胞生長上,居然也同理。

胚幹細胞可以無數分裂,生長機制卻與環境息息相關。「你把它放在接近神經細胞處生長,它就會長成神經細胞;你把它放在心臟細胞旁,它就會變成心臟細胞,」陳信孚說。

陳信孚鑽研複製,但是發現原來複製細胞並不能直接Copy(複製),必須透過學習,可見原創學習的重要。

對於台灣凡事要看到結果的速成主義,陳信孚十分不以為然。「學生命科學絕對不能只靠IQ 180,EQ常常影響最後的成敗,複製細胞也是學習生長,可見後天教育的重要,」陳信孚說。

原創力如何變成獨一無二,學科學的陳信孚和做電影的陳鴻元,都在實現自由思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