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對企業經營的理解,決定一個企業成功的要素很多。戰略、人員與運作流程,是三個核心的決定性要素。正像本書兩位作者所指出的,如何將這三個要素有效結合起來,是很多經營者面對的最大困難。只有將戰略、人員與營運進行有效結合,才能決定企業最終的成功。結合的觀念則在執行。
與傳統的觀念不同,有效的執行是需要領導者親力親為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對企業具體運行的細枝末節的關心。在領導者親自倡導下,執行文化應該成為企業的基因,貫穿到企業發展的各方面。
以企業運行最為關鍵的三個要素來說,戰略、人員與運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以「執行」的精神來領導落實。
就企業戰略來說,任何一個優秀的戰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憑空臆斷,都需要企業領導者以執行的踏實心態,對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與行業發展特點,進行透徹的分析與研究。
發揮「最長指頭」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確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解決好「木桶效應」和「指頭理論」的問題。
具體來說,企業就像一個木桶,由各個業務板塊構成。決定這個木桶盛水量大小的是最短的那塊板子。
如果企業想從平凡走向成功,領導者首先必須能夠發現和補齊使企業「漏水」的最短的那塊木板。
在這個基礎上,企業決策者還要積極發現和發揮「最長的指頭」的優勢,也就是發揮自己所有業務資源中優勢最大的那一項,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執行力是用人的標準
對於人員的問題,領導者除了要以是否具備執行能力為標準,積極選拔合適的人員到恰當的崗位上,還要鍛鍊員工隊伍的執行能力。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企業的領導者要讓戰士愛打仗,要用各種方法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其次,要讓戰士會打仗,要通過持續的練兵,提升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素質;最後,企業決策者還要訓練隊伍作戰的紀律。當部隊訓練有素,投入戰鬥時才能不亂陣腳,進退有序,才能成為戰無不勝的鐵軍。
最後,領導者的執行力要通過訓練流程,通過具體的營運設計來體現。這也是最困難和最講究藝術性的的一部分。就像一支部隊要到河的對岸去,過河的目標已經很清楚,關鍵在於過河的方式與過程,也就是要解決好是造船過河,還是搭橋過河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要「拐大彎」,也就是說,對於企業營運中重大問題的解決要提早做準備,及早進行設計,不能等事到臨頭再踩煞車、拐急彎,這樣問題的解決會穩定而平滑,遇到的阻力也會比較小,對於企業的震盪與損失也能減少到最低限度。
不斷平衡中擰緊螺絲釘
除此之外,在具體營運問題的處理過程中,要學會「擰螺絲」。就像用四顆螺絲釘來固定一個平面一樣,不能先擰緊一個螺絲釘,再去擰其他三個。要循序漸進,每一個螺絲釘擰幾環,輪番固定,在不斷平衡的過程中,最終將螺絲釘全部擰緊。
這樣的處理方式才能及時發現與規避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調整企業戰略中不恰當的部分,實現最終的成功。
此外,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有企業運作經驗,對於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有非常成熟的認識。
因此,他們對於執行的理解與分析有實際基礎的支撐,從而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