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管理教育面臨瓶頸

湯明哲
user

湯明哲

2003-02-01

瀏覽數 13,000+

管理教育面臨瓶頸
 

本文出自 2003 / 2月號雜誌 第200期遠見雜誌

前一陣子,網路上收到一篇張忠謀的文章,提及台灣高階經理人才不足,真是心有戚戚焉,這和我回國七年的觀察心得一樣,問題出在我們的教育。

高階經理人員需要有策略思維能力、嚴密的思考邏輯,和創新的想法。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贏過對手,一定要和對手不一樣,極力避免和競爭者同質化,所以需要創造力,要想出和對手不一樣的經營模式。

但企業的創造力不是天馬行空式的不同,而是在許多可能創造差異化的選項中,選擇最符合經營環境和本身條件的差異化策略,這就需要嚴密的經營邏輯(business logic),這種經營邏輯包含了價值創造的邏輯(value proposition),和對消費者和競爭者的假設。

由建立假設、分析競爭生態、評估策略方案,到決定經營模式,都是一套套邏輯分析程序。這些邏輯以經營知識而非常識為主。邏輯不強的經營者,不會謀定而後動,犯下策略錯誤的可能性也較高。

策略、思維能力要求的是在高層整合思維的能力,高階經理要能洞觀全局,以宏觀的觀點,整合內部和外部對公司策略不同的要求。

不幸的是,策略思維、創新和經營邏輯,都是我們正規教育體系斲傷最嚴重的能力。

舉例而言,雖然大多數的企業家都出自我們大學體系,但有些大家推崇的企業家如王永慶、張忠謀、郭台銘、吳燦坤、潘燊昌,都不是台清交(意指台大、清大、交大)培養出來的學生。為什麼?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只要求學生解決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歷史、國文要求背王陽明的生平,不要求思考王陽明的思想背景和學說的影響,因為後者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要求學生做些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文史訓練闕如,宏觀思維也無法培養。

其次,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大多是零碎的小題目,結果造成我國學生分析能力特強,整合能力欠缺,尤其缺乏大架構的邏輯思維能力,無法暸解管理的複雜性。和我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教的學生相比,台灣學生寫報告的能力和討論個案的能力明顯不足,還是習慣「背多分」的學習模式。高階管理人才的訓練必須要重起爐灶。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面對大陸的競爭,我國企業不能只以製造為主,高階經理的才能不再是會省成本,而是要有創造力,策略思維,經營邏輯的人才。這種人才的缺乏,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瓶頸。

(本文作者為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兼台大進修推廣部主任;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