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環境意識抬頭下,各種對化工業的檢討聲不斷湧現。面對如何減少使用石化原料、減塑、降低碳排等要求,化工業正在嘗試新解方,那就是「生質化學」。
隨著「減塑、減碳」詞彙在近年喊得震天作響,與塑膠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業者,首當其衝。這股壓力,國內老牌化工業、李長榮化工(榮化)總經理劉文龍很有感。
「談減塑,這已不是未來趨勢,而是現在進行式,」他說,如今無疑是化工塑膠原料業的必考題。
2021年7月起,歐盟實施「一次性使用塑膠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同時,歐盟推動「廢棄物指令」,要求成員國對未回收的塑膠包裝徵收每噸800歐元的塑料費(plastic levy)。
而鄰近的中國也展開「禁塑限塑階段性任務」,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不可分解塑膠製品」。
成立超過一甲子歷史的榮化,曾是國內上市公司,2019年被國際私募基金KKR公開收購後下市,主要生產異丙醇、甲醇、聚丙烯、熱可塑性橡膠等化工原料,自然很能感受到「非減塑不可」的壓力。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