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最佳!疫苗面世、美元政策將收割全球,台灣「先發」優勢不再?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和台灣經濟,將會怎樣呢?

胡偉良
user

胡偉良

2021-07-19

瀏覽數 34,6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後疫情時代,美聯儲貨幣政策開始收緊,意味著此輪放水已逐漸進入尾聲,隨後的加息也就不遠了。在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國經濟普遍承受巨大下跌壓力的前疫情時代,美元透過匯率、利息變動,收割全球,如果改變現況,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呢?

一、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將使台灣的“先發”優勢逐漸消失

過去的一年半,因為全球疫情肆虐,歐美國家又沒能很好地控制疫情,使得沒受到疫情太大影響的台灣,經濟順風順水的表現突出。

2020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2.98%,這也是所有已開發國家中表現最好的。主計總處分析,主要是台灣第四季出口表現佳,尤其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品,出口金額都達兩位數成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國內的半導體廠商具有技術的優勢,加上近年來國內製造業持續的在國內積極投資,產能不斷的擴增,在地供應鏈愈來愈完整,帶動了整個出口的高成長。

近幾年來,在美中對抗的氛圍下,一些美國科技大廠紛紛移師台灣,包括美國政府都開始在台灣置產(買辦公室及員工宿舍),再再都顯示美國深根台灣的企圖,這是和美國昔日的作為截然不同的。

台灣在科技業的基礎牢靠,不少全球供應鏈已移師台灣,包括微軟、Google與亞馬遜等國際大廠,都在台灣設立高科技研發中心,這些都促使台灣逐漸往附加價值觀更高的科技產業轉型。

疫情下,台灣的經濟已經呈現「K」型發展,也就是部分產業(金融、科技、產業龍頭企業…… )及高所得者其收益愈來愈高,而一般中小企業、低收入者、傳產、航空、旅遊……則愈來愈衰。未來台灣的「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現象將難以避免。整體來看,在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旺盛帶動下,台灣今年第一季概估統計為為8.16%,第二季雖受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影響,全年預估仍可達到5%(甚至以上)的成長。

隨著疫苗面世,世界其它各國,尤其是歐美等先進國家經濟開始復甦,使得台灣在前半場這種由於疫情未爆,帶來的“先發”優勢,正在逐漸消失,而全球經濟體系,勢必要回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狀態。

前兩年中美貿易戰下,美國債務規模持續高漲,加上美國國內種族歧視、階層對立,經濟上並沒有太大起色。

另一邊,當時的歐洲還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餘波裡掙扎,處在「停滯的十年」末期。日本安倍經濟學的三板斧,也並沒有促使日本經濟擺脫困境,「低欲望社會」如同一個魔咒一樣,鎖死著日本經濟社會的活力。

亦即疫情之前的全球經濟,並不容樂觀,疫情發生後,西方各國為了刺激經濟,更是追随美國,大規模放水。

二、美聯儲政策收緊,預示新一輪收割將提前到來,勢必加重全球經濟的寒潮

隨著美國國內通脹高企,美聯儲逐漸收緊金融政策,雖然還沒有加息,但已經通過大量回購,準備開始回收市場上的美元,以減少流動性,降低通脹。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這預示著美國這輪通過放水刺激經濟的努力,已經走到了盡頭。

美聯儲政策收緊,預示新一輪收割將提前到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美聯儲政策收緊,預示新一輪收割將提前到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現在,隨著疫苗接種的效力開始顯現,美國經濟已經步入復甦,為了防患通脹過頭,開始收緊金融政策,結束這一輪的美元放水貶值。

而美元加息升值,對於世界其它各國來說,就是經濟寒冬的預兆。尤其是那些外匯儲備不足,在疫情中為了應對危機,被迫跟著美國大肆放水的新興經濟體,勢必成為這一輪美元收割的對象。

由於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美元放出去的水,不僅推高了其它國家的經濟虛假繁榮,也大量地流入了美國股市,造成股市過熱,助長了金融泡沫。

就像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美國收緊金融政策,很可能帶來美國及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三、金融危機會發生嗎? 

其實金融危機就是債務危機,這種債務危機發生的規律是:經濟刺激 > 流動性增加 > 投資過熱 > 貨幣收緊 > 流動性緊張 > 債務風險 > 金融危機。

疫情下半場,美國要轉移疫情中因為大肆放水帶來的巨額負債,很可能就會將全球經濟帶入又一次寒冬,正如08年次貸危機時那樣。

而90年代的日本,10年代歐洲的例子都證明,在美國要收割全球,轉移金融風險的過程之中,誰掌握了實體經濟,誰就先立於不敗之地。

眼下,美聯儲這輪放水已走向末段,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很多實體經濟的企業帶來資金壓力。與此同時,因為疫情還未徹底結束,美國經濟復甦尚未完成,距離他們開啟加息升值,還有一段時間(預在2023年開始加息)。

這個時段,若台灣能快速取得疫苗 ,恢復經濟活動,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那麼縱然經濟寒冬不可避免,重新再起的民間消費,加上危老都更改建帶來的投資能量,仍將撐起台灣的GDP 成長率;另外,台灣也可以透過金融及財政手段,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增加對中小企業及從事危老改建業者的貸放,來活絡整體經濟及協助企業度過危機。

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個體身上,就是泰山之重。台灣正面臨產業轉型的當下,我們期待政府能明智的因應,讓整個社會安度難關。

(原文刊載於《台灣商務平台》;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