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守住護國群山!林智堅四招抗疫:「竹科」沒有停班的空間

羅之盈
user

羅之盈

2021-07-01

瀏覽數 25,850+

圖/新竹市長林智堅視察竹科大型篩檢站。池孟諭攝
圖/新竹市長林智堅視察竹科大型篩檢站。池孟諭攝

才剛解除「竹竹苗」群聚感染危機,但Delta變種病毒接著襲來,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一刻不敢鬆懈。面對24小時運作的科技產線,新竹市長林智堅坦言「沒有停班的空間」,他如何守住護國群山的大本營「竹科」?

全國三級警戒已達44天,「竹竹苗科技產業帶」經歷確診超過500例的6月高峰,又逐漸清零的狀態,歷經這場冰火交織的抗疫熱戰,各大廠家更加謹慎抗疫,產業維持高規格分流工作狀態,也不禁要問:如果疫情再度星火燎原,位於科技帶核心的新竹科學園區,有沒有更積極的作戰策略?

「我們就只能配合中央政策,」面對撲朔迷離的疫情變化,封測廠一級主管語氣有些慨嘆,也有些無奈。

「其實我們想過送全部員工出國打疫苗,但仔細一想,員工打了,但他們的家人沒打,防疫效果還是有限,」竹科一家光電廠董事長直言,病毒變化太快,「很怕,也很擔心。產線都有聘僱移工,移工能不能打疫苗,也是一個問題」。

中央已進行產線人員盤點

據了解,5月下旬經濟部工業局窗口,曾經詢問各廠人力狀況,在產能不受影響情況下的最低需求人力,近期也有產線人員造冊,為疫苗充足時的施打做準備。在民間智庫方面,也傳出中央部會約請探討防疫升級之後,對整體產業影響的預估,顯示中央部會對更高規格的警戒模式,有著部署準備。

取自林智堅臉書

取自林智堅臉書

探究新竹科學園區防疫,可從它的特殊性探討。竹科成立於1981年,是台灣第一座科學園區,主要橫跨新竹市東區與新竹縣寶山鄉,土地面積約650公頃,是全球科技產業重鎮,以積體電路/半導體產業為核心,擴及光電、電腦周邊、通訊等。

入區廠家超過500家,舉凡台積電、聯電、旺宏、世界先進、友達等,區內員工人數約13.9萬人,後至其他縣市發展六大衛星園區,40年來直屬於中央政府,現轄下於科技部。

竹科長期以「工業特區」形式運營,區內廠房密度高,幾無生活區域,沒有住宅區、市集、醫院,只有少數超商與餐廳,所以園區員工主要居住在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等鄰近城市。因此當六月面臨新冠病毒強勁威脅,「人的流動」是抗疫關鍵時,生活圈緊緊包圍竹科的新竹市,成為科技產業挺過難關的重要一環。(延伸閱讀:我在智邦竹南廠「抗疫」的日子:每天出門就像「與妻訣別」!

18小時興建竹科大型篩檢站

「新竹市,沒有停班的空間,」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竹科產線24小時運作,因此生活圈也無法一日暫停,過去40天,雖然是全國是三級警戒,但防疫工作其實已經進入「準四級」,「台灣從未遇到這樣嚴峻的疫情,抗疫過程都是邊做邊學邊調整,不只是守住市民,也為了守護位處竹科的護國神山群」。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新竹市長林智堅視察竹科大型篩檢站。池孟諭攝

新竹市長林智堅視察竹科大型篩檢站。池孟諭攝

林智堅分析「守住竹科」有兩大特殊性,一是竹科範圍從新竹市到新竹縣,苗栗縣也有衛星園區,緊密的「跨縣市協作」成為一大關鍵,所以6月初在苗栗竹南疫情升溫時,與竹縣苗縣成立「竹竹苗防疫聯盟」,共同追進抗疫工作。二是竹科是中央管轄的工業區,但是衛生醫療系統由地方政府統籌,在抗疫分秒必爭的時刻,特別需要中央與地方無間的合作

6月初在竹科園區內設置的大型社區篩檢站,就是協作成功的重要一役。

6月4日正當日本捐贈的第一批123萬劑疫苗抵台,當天下午4時,竹科園區中心所在的篤行路上,出現一處佔地2500坪的大型社區篩檢站,從無到有,前後只花18小時,並在隔日投入移工篩檢工作,五天共完成5213人篩檢,共找出八位PCR陽性的確診案例,積極防堵疫情擴散。(延伸閱讀:阻斷移工傳播鏈!竹科搭起戰地醫院營帳,預計每日篩檢1000人

這項專案在新竹市協請總統支援,國防部派遣國軍搭建,科技部園區管理局協力對接廠家,市政府調動醫療與行政人力,單日就達500人輪班運行,並且動員警消系統,通力合作完成緊急任務,這是竹科40年來,首度由地方政府協力施建的公共設施。

竹科大型篩檢站。池孟諭攝

竹科大型篩檢站。池孟諭攝

竹科園區能否「只進不出」?

疫情危急時刻,新竹市是否曾經推演更高警戒的生活圈防疫?甚至是「園區只進不出」的極端狀態?

「竹科不可能施行只進不出,整個新竹都需要是可進可出的狀態,」林智堅表示,雖然從地理狀況來看,竹科園區範圍再大,也都有單獨的管制口,廠家員工也都有工作證,可以做到交通管制,但是園區之內沒有生活機能,人員還是需要保持可進可出。

從防疫概念來看,如果管制需要再升級,可能得降低園區員工與外界的接觸,若需要移居旅館,新竹市的旅館量能也無法承擔。所以不管是疫情走緩或升溫,都還是得進行基本的四大環節:篩檢、隔離、疫調、疫苗。

為了守護「竹竹苗科技產業帶」,新竹市政府強化「在地防疫」四大具體作為:

篩檢,加入「邊境管制」「到廠篩檢」概念。除了在市內設置篩檢站之外,在疫情嚴峻時,在縣市交界處設置,例如6月所設置的香山篩檢站,以防堵病毒往竹市蔓延。市府配合廠家申請,提供到廠篩檢,目前共服務12家企業,篩檢移工達748人,篩檢結果皆陰性。

疫調,警務加入追查。除了衛生局追進之外,也加入刑事警察局與科技隊警務人員,調查足跡與接觸史,以辦案的方式找到染疫高風險群,進一步控制潛在傳播鏈的延伸。

隔離,追進「加強版防疫旅館」。與在地旅館協商,提供消毒、人力、前線疫苗等資源,讓可以收治輕症確診患者的「加強版防疫旅館」數量增加,備源達到96房,是地方政府中的模範生。

疫苗,現有九站施打。「施打疫苗是疫情最佳解方」,林智堅說明,尊重民眾接種疫苗意願,為了早日達到群體免疫,市府仍會強化宣導,就新竹市18歲以上人口數約為35.6萬人,疫苗接種人數累計已3.2萬人,覆蓋率9.2%。此外,竹科園區內則由科技部規劃施打站,消息指出已經規劃99座疫苗施打外站、指示牌,待疫苗充足時,為園區員工施打。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