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桃園區公民會館轉型城市藝術基地

藝文可以很便利 凝聚在地文創力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1-07-01

瀏覽數 35,900+

公民會館經整修外觀如便利店,蛻變為新穎城市藝術基地。
公民會館經整修外觀如便利店,蛻變為新穎城市藝術基地。

桃園區公民會館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商圈與老城區交界,半世紀來見證城市繁華與變遷,以「藝文便利店」概念再出發,近期即將開幕迎賓,讓藝文深入市民日常生活當中,也凝聚在地文創力量。

桃園區公民會館前身為桃園區民眾服務社,興建於1966年,今年以「藝文便利店」概念重新出發!整修後的公民會館,室內以白色牆面搭配木質地板和桌椅,營造出舒適自在的休憩氛圍;建築外觀化繁為簡,乾淨的灰白色調,加上珊瑚紅與黑色線條構成簡約意象,為老建築創造出如「便利店」的視覺連結,復舊的建築設計風格,更使公民會館在招牌與霓虹燈林立的鬧區內獨樹一幟,成為城市裡獨特的藝文角落。

便利店新概念 讓藝文成為日常

精選在地品牌好物,等你來探險。

精選在地品牌好物,等你來探險。

便利商店是現代人生活中必備的場所,重整後的公民會館結合「藝文」與「便利店」的概念,讓藝術與文化成為宛如便利商店般親近、新穎、多元的存在,也讓公民會館成為在地居民能經常前往、活絡情感、產生連結的場域。

公民會館樓高三層,一樓為藝文與旅遊資訊充電站,走進大廳,映入眼簾的是設置於長桌上的實體充電站,可輕鬆自在地走進空間內稍作歇息,幫3C產品充電時也能同時盡覽藝文與觀光、導覽資訊,讓身心靈跟著好好充飽電再出發。

此外,一樓也規劃選物販售空間,讓民眾踏入公民會館,能盡情選購各種文創商品。選物空間更串聯在地文創能量,搭配各檔策展主題精選,涵蓋手作、文創、茶葉、香氛、調味料等在地品牌,同時設置桃園市吉祥物「ㄚ桃園哥」專區,開發口罩、卡夾、徽章、玩偶等超萌周邊商品。

藝文展覽空間藉由連結當代藝術,將成為桃園代表性藝文推廣據點。

藝文展覽空間藉由連結當代藝術,將成為桃園代表性藝文推廣據點。

公民會館的二樓則是藝文展覽空間,以當代藝術和桃園在地議題為主軸,打造為桃園重要藝文推廣據點,為創作者提供平台,提供藝術相關主題的策展與租借服務。至於三樓則保留公民會館最重要的核心精神─「落實公民近用權」,以親近民眾為目標,提供市民租借空間、直播服務與設備租借。

串聯新舊城區 強化在地連結

公民會館距離桃園火車站不到三百公尺,鄰近熱鬧的站前商圈,然而周圍涵蓋許多文史景點,如步行即可抵達俗稱桃園大廟的景福宮及關帝廟等信仰中心,鄭文燦市長上任後,針對舊城區的串聯以及歷史建築的活化著墨甚深,例如桃園軌道願景館、桃園新住民文化會館、七七藝文町等。而周遭的新民街與博愛路,昔有「桃園第一街」之稱,至今依然留有許多見證歷史的職人老店,更有近幾年進駐的特色店家,讓舊時光結合新風潮,為老城區帶來新活力。

秉持強化在地連結的理念,除了在館內可索取桃園老城區觀光導覽摺頁,營運團隊更串聯周邊景點,規劃站前商圈與老城區兩條導覽路線,引領民眾漫步其中,體會桃園文化底蘊,也感受桃園新舊共榮的多元面貌。

以藝術形塑城市新貌

貼近藝術,看見城市不同樣貌,也讓身心靈獲得充電。

貼近藝術,看見城市不同樣貌,也讓身心靈獲得充電。

引進策展思維,使空間成為藝文亮點!公民會館以當代藝術為主題,下半年將以「城市、旅行、生活」為主軸,一連帶來四場展覽。重新開幕的首場策展,主題為《城市游移:滲透市中心的限時策展》,邀請六位當代藝術創作者與在地品牌選物開展,以複合媒材、攝影和影像輸出等方式,透過藝術家的視角重新認識桃園,也讓旅人從當代藝術看見城市的多元樣貌。

後續幾檔展覽則將以「無用旅展」和「沒有文本的桃園史」為題,由藝術家的觀點重新看待旅行與移動;同時藉由認識桃園城,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產生連結,帶領觀展者探索土地的今昔改變。此外,搭配每一場策展主題,公民會館規劃互動活動,透過攝影工作坊、手作課程或公民參與講座等形式,邀請民眾參與藝術、親近藝術。

「活絡市民使用、強化在地連結、形成文化聚落、落實地方再造」,是公民會館的四大使命,今年以「藝文便利店」概念全新出擊,讓公民會館如便利商店融入常民生活,希望透過地方再造,活絡在地藝術能量,為站前商圈與老城區注入新生命。

|桃園區公民會館(即將開幕)|
ADD-桃園市桃園區中華路 8 號
HOURS-週二至週六11:00-21:00 週日12: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公休)
FACEBOOK-桃園區公民會館

(桃園市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社區一家20年初心守護,讓臺灣更幸福
數位專題

社區一家20年初心守護,讓臺灣更幸福

20年前,秉持讓台灣每個社區重拾溫暖與幸福的初心,「社區一家」將每一個小小的改變凝聚成集體的力量。如今,這股力量已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引擎,推動台灣各地共同成長。未來20年,將持續在台灣各個角落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